1 金融市场功能 中国的股票市场拥有四大基本功能,分别是融资功能:根据2019年12月24日的证券日报的报导,截至2019年11月份,创业板通过IPO、再融资(不含重组配套融资)、重大资产重组配套资金等三个途径,股权融资总额累计达7619.09亿元。投资功能: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策略并不是主导策略,市场中投机气氛浓郁,中小投资者的相关利润无法得到保证。资金配置功能:中国股市资金配置总体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总体来说,中国股市的资金配置效率很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和我国的制度环境息息相关。风险规避功能:中国股市主要还是已具有高系统风险和高非系统风险的投资策略为主,风险规避能力较差。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最初缺乏经验到现在颇具规模,股票市场发展日益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带动我国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拓宽资金流通渠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股票市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基础功能之一 —— 资金配置功能的现状来发现目前存在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相应的对策。 股票市场资金配置功能用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的相关知识来说就是市场通过竞争性的价格决定(利率),从而指导资金的流动,将货币资金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经济主体或部门,使这些部门能够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产出,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 2
提高。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将股票市场资金配置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通过购买股票将手中的资金转移到资金需求者手中,但这时金融资源是货币资本而不是生产资本,属于市场内部配置,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中间环节。第二阶段是投资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的阶段。资金需求者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投入生产并创造出效益从而获得利润,因此,资金的需求者须将募集的货币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并投入实际生产过程,从而创造有效产出,这就涉及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如何配置资源才能创造有效的产出,这种资源的配置属于市场外部配置,它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终环节。要实现股票市场资金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将第一阶段的市场内部配置和第二阶段的市场外部配置有机统一起来并且在完善的市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的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企业及行业进而创造最大产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样的资源配置才具有高效率。 1990年12月,我国建立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3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分散市场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 根据同花顺2020年3月26日的数据,中国的A股市场已有3812家上市公司,B股市场已有95家上市公司,A股总市值达到333302亿元,B股总市值达到680亿元,中国股票总市值位居全球第2位。 3
国有控股或参股的重要骨干企业基本都已成为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增值效应明显,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有力推动民营企业按公众公司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借助股票市场的平台,大量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从这一方面看,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配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效率的,但是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资金配置存在的问题: 1.行政方面干预过多 行政性控制,如政府政策,这是典型的金融市场中的外部力量在进行引导资金的配置,而这带来的间接后果,即资金的配置功能将很少处于有效甚至是最优的状态。如果股票市场受到太多行政性控制,就难以充分自我发展形成自我完善的机制,难免脱离按经济规律发展的正常轨道。中国的股票市场建立以来,不断反复采取行政措施干预,比如 2004~2005 年的政策性救市、金融危机阶段后的数百个区域与行业规划等。正好前几日因为疫情的原因,美股出现了五次熔断,熔断机制是指当股指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也是属于政府对于股票市场的一种行政性干预,中国的股票市场也有类似的熔断机制,那就是个股的涨跌停板制度,但是同样是行政性干预,在中国的实践中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股票的涨跌有其自身规律,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只会适得其反,迄今为止还没 4
有一个股票因为有了涨停板最终涨得少了,相反往往会涨过了头,从而引起股价更加剧烈的震荡;反过来跌也一样容易跌过头。在ST股上尤其明显。股价走势的非理性在ST股票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可以今天开盘就涨停,明天开盘就跌停。股价不仅不因涨跌停板变得理性,反而更不理性了。如图1安信信托2019年1月23日到2019年7月5日的数据来看,在2019年2月19日和2月25日出现了涨停板,并在3月7日涨到最高价9.60元,然后接下来四个月股价开始下调,一直回调到了4元左右,股价在着6个多月剧烈震荡。
并且,由于涨跌停板制度的存在,给股民操作设立障碍。因为涨跌停板制度使股民的操作难度增加,好的股票买不到,不好的股票要么卖不掉。等买到了或卖掉了,股民往往吃大亏,因为这时的股价是严重失实的,股民被憋急了容易冲动,侧面影响了资金配置的效率。同时涨跌停板制度的存在为庄家操纵股价提供便利。利用其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和跑道优势大肆地做盘做图形,诱骗股民上当,或被深套,或廉价割肉。 适度的市场经济体制不能缺少必要的行政干预,但过度干预或称“习惯性干预”就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削弱市场化程度,在证券行 5
业出现“政策上涨”或“政策下跌”,所遗留的商业投机负作用和高库存、高污染、重度恶性竞争等后遗症十分明显,严重地阻碍了股票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对策:减少国家行政干预 从市场经济的定位来看,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控制。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从市场经济的特征来看,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是其重要体现,而行政过 分干预就会破环这种共性因素。所以,国家应放宽经济政策,将证券市场推向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自由发展,用市场经济规律催使其尽快成熟,让其自觉面对社会责任、环境责任、财务责任等多维度的市场检验,努力成为独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利益主体。
2.大量内幕交易的存在 证券市场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以及其他非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在股票市场信息公开之前买卖相关股票或者建议他人进行交易与买卖,侵犯众多投资者的知情权。内幕交易违反了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股票成为内幕交易的结果,使得股票市场失去了优化 6
资源配置的作用。正如原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委工交工委副书记、南京市经委主任刘宝春2009年2月至4月间,代表南京市经委参与重组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其间,他将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告知其妻陈巧玲,两人经共谋,在价格敏感期内,先后多次买入高淳陶瓷流通股。信息公开后,抛出后获利人民币近750万元。若每一个政府官员、金融工作者都无法恪守职业道德,进行内幕交易,并且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监管制度,那么会加大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投机风气,从而使中国股市乱象丛生,使资金配置失去效率。
对策:明确内幕交易相关法律责任 第一,完善有关证券法条款,加大经济处罚使其大于内幕交易者所获利益; 第二,界定清楚关于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市场主动监控内幕交易;第三,内幕交易由内幕交易行为的辩方来举证,以减少监督成本,能够有效打击更多内幕交 易,从而来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3.退市规则执行力度不足 我国截至到2019年12月06日, A股市场退市股票共约117只,原因大致分为连续亏损、吸收合并、转板以及违法违规退市等。其中,因连续4年亏损而被退市的公司数量最多,共约50只,其次因为吸收合并而退市的股票约35只。此外,有4家公司则由于连续3年亏损而退市。虽然近年来中国退市制度不断完善,但据中信证券(600030, 7
股吧)统计,我国2010年至2018年年均退市公司3.9家,同期年均上市公司211家。而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年均退市率则分别为6%、12%,退市公司数量与上市公司数量大体相等。这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率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根据同花顺2020年3月26日的数据,中国有1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属于被进行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这些上市公司在面临着退出市场的较大压力时,有部分公司并没有着实提高自身业绩,而是运用一些违规手段或通过管理行为来避免退市的压力,导致在股票市场中出现许多劣质上市公司,使得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存在了极大的隐患。
对策:深化退市制度执行力度 没有实现有效退市制度的股票市场,使资源成为市场主体的主要追逐方向。由现状来看,我国已经建立多元退市制度,问题在于如何有效执行。在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均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于达到退市标准的上市公司实施合理退市程序。证券交易所也应当加大对于上市公司的审查力度,防止公司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来逃避退市的压力。
4.圈钱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股票市场的功能之一即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以及提供平台(融资功能),促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回报。但一些上市公司却没有参与实现股票市场功能,对自股票市场中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