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化的基本原理

城镇化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城镇化的基本原理
本章要点:
、熟悉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了解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了解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与城镇化战略
、了解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

第一节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知识点一:了解城镇化的基本理论(轮换考点)
、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的定义:城镇化,或称城市化,是与今世界上重要的社
会、经济现象之一,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
多个方面的综合过程。城镇化概念具有内涵的广泛性和过程的复杂性的
特征。城镇化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
的过程、人口集中的过程,也是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开
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产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不同时期区域城镇化的程度一般用“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
来表示。一般用区域内城镇实体地域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
区域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现象的空间类型
现代城镇化有许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向心型城镇化与离心型城镇化
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镇化现象,即会发现存在着向心与离心两
种类型的城镇化。

城市中的商业和政府部门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
向心型城镇化,也称集中型城镇化。

与上述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
散,这被称之为离心型城镇化,也称扩散型城镇化。

在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一些离心方向的扩散现象。郊区
化和逆城市化都属于离心性的城镇化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