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 ・ 实用临床医学2011年第12卷第6期PracticalClinical Medicine,2011,Vol 12,No 6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1 8例分析
罗德明,刘莲英,郭同禀
(万安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江西万安343800)
关键词:脑梗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1.1 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8194(2011)06--0094--01
万安县人民医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共 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6例,手术4O例,其中术后并发 脑梗死18例,占手术患者的45 ,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存质量。笔者对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6~58岁,平 均年龄32岁。车祸伤1O例,坠落伤8例。硬膜外 血肿7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5例,脑内血肿3 例,广泛脑挫裂伤3例。术前头颅CT检查均未发 现脑梗死。伤后GCS评分r】]:3分1例,4分1例,5 分2例,6分5例,7分3例,8分6例。伤后出现脑 疝者6例。伤后42 h手术者13例,>2~≤4 h手 术者4例,>4~46 h手术者1例。术后脑梗死发 生时间1~4 d,平均2 d。 1.2 I临床表现 18例患者术后浅昏迷者7例,中度昏迷者9 例,深度昏迷者2例。双侧瞳孔恢复等大者15例, 不等大者3例。术后GCS≥13分4例,≥9~<13 分11例,<9分3例。偏瘫11例,单瘫3例,中枢 性面瘫4例;失语4例,癫痫发作3例。术后行气管 切开者ll例,其中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8例。 1.3辅助检查 术后18例患者均在24 h后进行头颅CT复 查:基底节区梗死7例(38.9 ),顶枕叶梗死3例 (16.7 ),颞叶梗死5例(27.8 ),额叶梗死2例 (11。1 ),脑干梗死1例(5.5 )。 1.4预后 出院时按GOS标准 评价治疗结果,良好8 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 2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梗死可使病情进一步 加重,脑梗死发生的越早越重,GCS评分越低,病情 也越重,术后恢复也越差。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
脑梗死与以下因素相关。
2.1脑血管受压
急性重型颅脑伤后,由于颅内压急剧增高,短时
间内即可形成小脑幕切迹疝,大脑后动脉受压闭塞
是小脑幕切迹疝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可导致
同侧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本组3例(16.7%)。因
此,颅脑损伤后,有手术指征者要及时手术。本组术
后重残中的3例和植物生存中的1例与手术不及时
有关。对GCS ̄9分,有继发性脑干损伤者,其中单
侧瞳孔散大在2 h以上,或双侧瞳孔散大<2 h者,
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的同时,行天幕裂孔切开术,
以减轻大脑后动脉的压迫。
2.2血液黏稠度改变
急性重型颅脑伤以及手术的创伤,引起血流速
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升高,其中尤以红细胞聚集指数
的升高较为突出【l3]。以及手术后患者早期的治疗过
程中为降低颅内压,控制液体量,并用强力脱水剂,
亦使体内血液呈高黏滞状态,导致微循环障碍和血
流动力等变化。由于脑深穿枝动脉血管远离主干,
且走行长而迂曲,属终末分枝,交叉供血少,对血液
动力学变化敏感,梗死易发生基底节区。本组梗死
灶位于基底节区者7例(38.9 )。对于术后的输液
量,要求由原来每日500 mL增至2 000 2 500 mL,
其中等渗盐水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
入复方丹参20 mL静滴,这样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
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2.3凝血机制改变
颅脑损伤后由于脑出血,早期激活了体内凝血
系统,以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容易使血小板、
红细胞凝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形成血栓。本组患者术
后3 d内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止血药物,对脑梗死
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因此术中止血一定要彻底,术
后尽可能不用止血药物。
(下转第96页)
・
96 ・ 实用临床医学2011年第12卷第6期PracticalClinical Medicine,2011,Vol 12,No 6
肠道气体及内容物较多、腹腔钙化等均可使结石漏
诊或误诊 J。本研究中35例患者B超、KUB检查 均未发现结石,可能与输尿管结石体积小、多位于输 尿管下段有关。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准备工作 复杂,操作时间长,且碘剂浓度高,可致小结石或阴 性结石被淹没,易导致小结石漏诊。逆行尿路造影 检查有创伤性,患者不易接受。近膀胱段是第3狭 窄,是结石的最常停留部位,据文献[s-I统计,输尿管 下段结石约占输尿管结石的70 。临床常表现为 下腹、侧腰腹、会阴部胀(绞)痛或隐痛及血尿,部分 合并尿路刺激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黄体破裂、 宫外孕、结肠炎及前列腺炎等其他病症,而导致误 诊、误治。螺旋CT平扫后处理曲面重建技术可以 使扩张的肾盂、输尿管及输尿管梗阻末端管腔内的 高密度结石影全程显示在图像上,图像效果直观明 了,临床医师易于接受。多平面重组技术从多角度 观察确定高密度结石与输尿管的关系可以鉴别输尿 管结石与输尿管邻近区域钙化及盆腔内静脉石。结 合轴扫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准确判断结石的部 位、形态、大小及数目,同时可以观察肾盂及输尿管 积水程度及结石周围输尿管管壁增厚情况。因此, 凡是可疑结石的急腹症患者,在B超和KUB检查 阴性时应首选螺旋CT平扫,这样可避免IVU检查 等待时间过长、诊断不明确及重复接受射线辐射量
等缺点,同时患者可得到及时治疗。而对非急诊的
怀疑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应首选KUB、B超或静脉
尿路造影常规检查,未显示结石时才考虑作螺旋
CT检查。螺旋CT平扫重建后处理对于输尿管小
结石是一种非常迅速,可靠、直观、无创伤的有效检
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传林.输尿管结石的急诊诊断[J].中国综合I临床,2002,18
(2):36O一364.
[21 王建新,刘乃波,鲍镇美.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O2,23(6):340~341.
[31 Dalrymple N C,Verga M,Anderson K R.The value of unen—
hanced helic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flank pain[M].J Urol,1998,159(3):735—740.
E4]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l-J].2版.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2007:1158—1159.
[5] 陈斌.输尿管结石的CT诊断[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
(4):165.
(责任编辑:周丽萍)
(上接第94页)
2.4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凝血块在崩解时释放的一些缩血管
物质如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血红蛋白降解产物、 5一羟色胺等对脑血管痉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L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人院时病情危害,有的甚至 已形成脑疝,为强调快速进颅,快速减压,有的只将 血肿大部分清除,血肿腔留管引流。而残留的血肿 及其降解产物,可进入蛛网膜下腔,参与脑脊液循 环,进而对更大范围的脑动脉持续刺激,导致血管痉 挛,形成梗死。因此,要求术中尽可能清除血肿并确 切止血,防止血液及其降解产物进入蛛网膜下腔。 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早期应用尼莫同5O mL, q12 h微量泵持续静脉注药。 2.5提高血氧分压和脑灌注压 长期昏迷、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血氧饱和度 和氧分压明显下降,可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 脑灌注压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和难以控制的 高颅压及脑缺血梗死Ⅲ。因此,对颅脑损伤术后短 时间内难以清醒的患者,及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 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和脑梗死的发生。 笔者认为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
的认识,及时开颅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有效预防和
正确处理,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永顺,甘鸿川,周强,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1):62—64.
[2]蔡学见,王玉海,陈静立,等.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时应用
天幕裂孔切开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
(2):124-125.
[3]邱建华,朱志安,张红,等.金尔伦(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
脑外伤的临床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3):144—
145.
E4]李休祥。蔺志清,吴中学,等.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
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
外科杂志,2000,16(2):108一l12.
(责任编辑:况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