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相对性

合同相对性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合同相对性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相对性

简介

法律的制定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自由原则延伸

的必然,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当事人自由意志在合同效力方面的体现。合同的相对性在大陆法中被成

为“债的相对性”,该规则最早起源丁罗马法。

[1]意指“当事人之间之羁束状态而言”。

[2]即指合同仅丁缔约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合同缔约人不得以合同约定涉及第三人利益的事项,任何一方缔约人不与第三人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否则合同无效。

这一规则对现代大陆法系的债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法国民法典〉〉就此作出了明文规定,如第1119条规定:“任何人,在原则上,仅得为自己

接受约束并以自己名义订立契约。”第1165条规定:“契约仅丁缔约当事人间发生效力。”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瑞士、日本、我国台湾地区

的民法虽未设立明文规定,但在理论上,都将其视为债权自身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当然原则。

在英美法系中,因为法律上并不存在债的概念及体系,所以大陆法中的“债的相对性”规则在英美法被称为“合同的相对性” (privityofcontract )。其基本内容是: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只能赋予给当事人或加在当事人身上,合同只能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而非合同当事人不能诉请强制执行合同。

体现

合同相对性原则包含了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内容,并且广泛体现丁合同中的

各项制度之中,法学界一般都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体的相对性

即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丁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具体的说,由丁合同关系是仅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此只

有合同

关系当事人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非合同关系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提出诉讼。另外,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合同无关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

二、内容的相对性

即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更不负担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在双方合同中,还表现为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权利义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呈现出“对流状态”,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丁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

从合同内容的相对性可以引申出几个具体规则。一是合同赋予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丁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股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拘束力。二是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三是合同权利与义务主要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法律的特殊规

定即为合同的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三、责任的相对性

即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

违反合同的责任的相对性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违约当事人应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第二,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在承担违约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债务人为第三人的行为负责,既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体现,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

所必须的。第三,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应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

另外,在穆昌亮的《合同相对性原则邹议》一文中对该原则的内容的表述除了以上三项外,乂增加了第四项,即效力判断的相对性,即在认定某一合同有效、无效、可撤销或者效力未定时,我们应当基丁该合同本身提供的事实作出决断,看该合同本身是否满足了合同法要求的全部要件。本人认为所谓的合同相对性主要是就合同与第三人的关系而言,把效力判断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内容太过牵强,不够严谨。

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传统的合同相对性理论认为,合同仅丁缔约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合同缔约人不得以合同约定涉及第三人利益的事项,任何一方缔约人不与第三人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否则合同无效。当资本主义进入现代市场经济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贸易的空前繁荣,社会经济生活对合同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

率,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合同的效力范围,表现在立法和司法上,受合同效力影响的第三人范围越来越宽,合同相对性理论也逐渐受到了冲

击,出现了许多合同相对性的例外情况,此现象称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首先,合同主体涉及第三人。合同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

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丁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在债权物权化的情形中,第三人可以租赁权对抗房屋买受人。其次,合同权利义务涉及第三人。合同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承担合同规定的义务,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当事人双方可约定向第三人利益为给付,或经第三人同意为其设定给付义务;在债权保全中,合同权利与义务同样对第三人产生了约束力;债权的转让则将合同权利或义务直接涉及第三人。第三,合同责任涉及第三人。合同义务的相对性必然决定合同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从这一点上看,上述突破情形只有“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突破了合同责任的相对性,使生产者对消费者直接承担违约责任。但由丁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了产品责任法,关丁产品责任的案件适用无过错原则,不

再援用“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来解决了。另外,各国多通过严格区分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来解决合同相对性所面临的困难,如产品责任制度、第

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然而,合同相对性规则并不是绝对地排斥第三人的责任。

如在保证合同中,当被保证的债务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可以直

接请求保证人履行合同或承担违约责任。再如,债务转让合同中,由第三人取

代债务人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新债务人将承担全部债务。可以认为只有当

第三人自愿承担合同义务成为合同当事人,才负违约责任。

突破体现

租赁权的物权化

我国《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即出租方将财产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时租赁合同对新的所有权方继续有效。这是民法理论上的“买卖不破租赁”规则,

使得依据租赁合同产生的租赁权(债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物权的效力。《法国民法典》1743条、《德国民法典〉〉571条、《日本民法典》第605条对此也进行了确认,以保护处丁社会弱者地位的承租人。[5]

披露制度的确认

我国《合同法》第403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委托人作为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