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天宫一号升空过程物理学全解(1)
天宫一号升空过程物理学全解(1)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 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 人航天发射场。
2011年9月20日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 运载至发射塔架。
9月29日13时16分,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进
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 进入临射前准备。 14时16分,载人航天各系统功能检查,地面设备开机自检。 约18时,火箭系统开始进行全箭状态检查。 发射前半个小时,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 21时16分03秒,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 点火发射。 21时18分,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助推器残骸于10时 25分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 空地上找到)。 21时19分,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 21时20分,整流罩分离。 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 346.9公里,轨道倾角为42.75度,周期5382秒的运行轨道。 21时28分,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 21时36分,入轨运行。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 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
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
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
约2011年11月发射。2011年8月18日,“携
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 仪式开始征集“平民梦想”,征集到的梦
想经筛选后将有机会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
游太空。
○
○
的飞行提供能源 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 。
• 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 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 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 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 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 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 的姿态控制 。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近地航天器发射后,受 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通过此次轨道抬 升,预计可使天宫一号在神舟八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343 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燃料。
根据规划,中国在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天宫一号” 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 “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 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 “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 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 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 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 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 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 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 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 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 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 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据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徐宏亮介绍, 具体的测量任务包括两部分,一是测量发 射上升段的箭体设备工作状态、内外环境 参数以及方位、俯仰、速度等相关飞行数 据,为飞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探测 发射轨道和运行轨道的洁净程度,防止异 物撞击“天宫一号”等危险发生。
○
运行阶段
2011年9月30日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实施了第一次轨道 控制,将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高到355公里。 16时09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13圈时,实施了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 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为后续 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 经过两次轨道控制,天宫一号已从入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 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实验舱
•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 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 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 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 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 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 。。实验舱 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 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 对接。
○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9月30日消息,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环境控制和生 命保障系统已经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 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前将建立载人环 境。
○
○
○
○
○
○
○
○
○
○
○
○
•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flight vehicle:
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太空飞行的器械的总称)
天宫一号升空过程物理学全解
Y110702
王瑾
• 天宫一号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 神舟八号飞船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
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 3.35米,由资源舱和实验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 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 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 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 有人交汇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第一步是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 地返回地面;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交 会对接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 验室;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在第 二步当中,神舟七号已经实现了出舱活动。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2011年6月29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 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 2011年7月23日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 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