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艰辛探索之路
——谈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各阶级的革命运动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回顾历史,不经让人感慨万千:中华
民族走到今天的强盛时期,是经历了多少艰辛,这是一个无法估计的数值。
———引言
清朝前期,中国一直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国家,中国人民生活在封
建统治下。而清朝时期,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的关头。在此时,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
始被唤醒。于是,救国图存成为当时的主旋律,社会各个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
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
各自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发展之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是外国资本主义不断侵略
中国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封建专制政权地主阶级和农民
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随后形势一直高涨,不断取得胜利。
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并在永安封王建制。此后,太平天国进行北伐、
西征、东征。东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进入强盛时期。但是北伐由于
孤军深入,给养食物不足失败。“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洪秀全启
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加上
封建反动势力和外国反动势力的共同压榨。186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在这一运动期间,有了不少成就。其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
有制。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
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
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因此,根本无法实现。另外,1859年,洪仁玕提
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是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
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集中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
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但
是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最重要的是当时
中国并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太平天国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国内知识分子的普遍
支持。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直接原因是由于中外反
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历时17年,
规模发展到18个省,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
农民战争。尽管最终失败了,但是却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晚清王朝。以往的农
民起义,只是反抗本国封建势力,而太平天国首次承担起了反帝反封的双重任务,
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
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
二、洋务运动
它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
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主要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起初,
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
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然后,洋务派又在“求富”的口号下,从
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
建海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
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失败的主
要原因归结为三点:首先是洋务运动本身具有封建性。其次是它对外国具
有依赖性。再次是由于其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想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
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
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正因
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困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
的命运。但是洋务运动也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三、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一些先
进的知识分子一起发动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这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
(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
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宣传其维新主张。维新派试图通过光绪皇帝推行的温和的不彻
底的改革,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令,由于中央
和地方守旧官僚的抵制,大多未付诸实施。而最终,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其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
的反对。
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
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是一场思想启蒙运
动,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辛亥革命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
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
报刊为重要阵地。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
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
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1911年10
月10日晚,发动了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通知的缺
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
覆灭。随后,于1912年1月,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且颁布了《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由于一系列主
客观原因,革命最终失败。如革命派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
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等,其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和妥协性。但是,经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沉重地打击了中
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
阶级共和政府,使民族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同时,不仅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
小结: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国家。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
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
尽管各个阶级的革命运动最终都失败了,但是它们都依旧有着一定
的积极作用,并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神和为求民族独立而做出的尝试,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进行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
在革命斗争中,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充满着胜利和失败,前进和
暂时的后退。但是,最终,还是完成了由旧民主主义时期向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过
渡,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09级应用心理03班李娜
2010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