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具有传承性,又具有创新性。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
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实施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教师
本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因素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
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学会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
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凭一腔热情可做到的,必须以丰富的
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
问题,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
要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
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而且需要系统的方法论知识。同时要注意不断了解
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并把它们运用
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育创新服务。因此,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
的时代特征,教师本身要学会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扩展教育视野,以满足
教育创新的要求。
二、教师要加强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又超越和升华于教育实践的创新能
力。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首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探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
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论;其次,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待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
法,及时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再次,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时
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用实践的结果再去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及时修正
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过“课堂”这所“实验室”,能及时把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付诸实践,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检验研究成果;最后,及时总结研究中的得失,
归纳出符合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推广运用。这种教育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
种教育创新的过程,是一种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的过程。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从整体思路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创新,它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安排教育教学内
容、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教师事先要有个整体
规划,对每一个环节要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独具匠心,充
满着创新的火花。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教材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
个性特点有机地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
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育方
法,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绝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本宣科。对
教育内容的安排更需要进行创新,要把教材内容创新性地进行“拆分”,然后再
根据需要重新“组合”,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
动态的艺术。使“上课”成为孩子们的“享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通
过引导、点拨、讲授、讨论等多种形式,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从
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进程中来。由此可见,设计一个最佳的教
育教学方案不仅能使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得到综合运用,更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
现,教师要善于从整体设计教育教学方案中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传统的教学
方法一般采用启发式、情景式等,即
使采用语音室、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
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
身学习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学生“会
学”知识,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如何创造性地将已
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五、教师要创新问题情境,从问题情境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
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先要营造
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其次,教
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运用提问、操作、演示或实验等方法来创新问题情境。
这种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思考的过程就
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
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样,通过创新问题情境,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
力。
六、教师要创新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主宰了整个课堂。教师不仅决
定教学内容、方法,还决定了考试内容、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
性消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精神被扼杀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产生出
创新的激情,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在实施教育创新时,我们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
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积极讨论;教师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要有
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者。同时,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
主体地位: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生动活泼地进行思考,从中培养、发展
自己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只有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合作
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教师要创新评价方法,从科学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实施教育创新,我们要改革评价方法,使其更科学、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
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学
质量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要善于对学生课堂创新学习
做出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扬性质的言语,如“做的不
错”“你有进步了”“你真棒”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
学们的认可。这样才能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创新。这种评价方法的改变,也提高了
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总之,实施教育创新,需要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
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