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

南京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

研究生导师介绍文艺学(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赵宪章男,1951年生,山东莘县人,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7)。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主要成果:1.《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2.《中国艺术理性》,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3.《西方形式美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4.《文艺美学方法问题》,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文体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主要研究方向:1. 文艺美学2. 文学理论周宪男,1954年生于南京,江苏金坛人。

文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1982),哲学硕士(北京大学1988),文学博士(南京大学1998)。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4.《20世纪西方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主要研究方向:1.文学理论2.美学3.文化研究胡有清男,1949年生,江苏南京人。

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4),文学博士(南京大学1996)。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文艺学论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纯艺术思潮》(系列论文),《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等刊物发表。

3.《文科理论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主要研究方向:1. 文艺学基础理论2.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研究男,1957年生,江苏无锡人。

哲学学士(武汉大学1982),文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1988),文学博士(山东大学1991)。

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审美幻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2.《马克思主义现代美学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3.《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 《美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 《审美意识形态》,(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主要研究方向:1.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2.审美人类学女,1953年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

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7)。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

主要成果:1.《文心雕龙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2.《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研究》,台湾暨南出版社2001年3.《刘勰与〈文心雕龙〉考论》,中华书局2008年4.《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合著),台湾华正书局1998年5.《历代曲话汇编》(合编),黄山书社2006-2009年主要研究方向:1.古代文论2.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3.《文心雕龙》研究男,1958年生,江苏射阳人。

文学博士(南京大学 1993)。

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通讯研究员。

主要成果:1.《刘基评传》,南京大学1995年2.《袁宏道评传》,南京大学1999年3.《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4.《徐渭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宗教与文学》,译林出版社2009年主要研究方向:1. 明清文学批评史2. 文学思想史男,1954年生,江苏滨海人,文学学士(南京大学1982),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7)。

现为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古诗鉴赏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2.《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3.《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自得论》,中华书局2008年4.《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5.《编辑的主体性》,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主要研究方向1.古代文学的鉴赏与传播2.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3.男,1965年生,安徽南陵人。

文学博士(2000,南京大学)。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副所长、《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副主编。

主要成果:1.《文学意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西方形式美学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3.《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文学理论研究导引》(主持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主要研究方向:1.文学基础理论2.西方文论3.马克思主义美学男,1972年生,浙江临海人。

文学学士(浙江师范大学1995),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1998),文学博士(2001,南京大学)。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 简明思想家读本《庄子》3.《中国诗学的精神、向度及可能――读胡小明的〈中国诗学精神〉》,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4.《庄子修养的路径及在汉初的演变》,载《诸子学刊》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英语世界〈庄子〉研究回顾与反思》,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男,1963年生,江苏徐州人。

文学学士(南京大学1985),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93),文学博士(南京大学2007)。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史》(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2.《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合著),中华书局2008年3.《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一个矛盾及其文化根源》,《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第11辑4.《千帆诗学的两点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28辑5.《文学、文学理论的文化立场》,《文学评论丛刊》,2009年第12卷第1期主要研究方向:1.文学基础理论2.中国文论史3.写作学李昌舒男,1972年9月生,安徽肥西人。

文学学士(安徽师范大学1995),文学硕士(安徽师范大学2001),哲学博士(北京大学2004)。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郭象哲学与山水自然的发现》,《复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2期2、《自由之境——论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3、《论中古时期出处思想的演变及其审美意蕴》,《学海》2009年第4期4、《论白居易的独善心态及其美学意蕴》,《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5、《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主要研究方向:1.美学原理2.中国古典美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徐大明男,1951年生,山东蓬莱人,文学学士(吉林大学1982),文学硕士(广州外国语学院1985),哲学博士(渥太华大学1992)。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双语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城市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网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果:1.《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2.《新加坡华社语言调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语言变异与变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中国社会语言学新视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5.《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主要研究方向:1.社会语言学2.对外汉语教学3.语言经济学女, 1963年生,江苏泰兴人。

文学博士(南京大学1994)。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教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通泰方言韵母研究——共时分布及历史溯源》,《中国语文》 1997年3期2.《The Initials of the Tongtai Dialects and thei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Jing Series and The Jy Group》《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No.15,1999.6。

3.《江苏境内长江两岸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同言线》,《语言研究》2007年第1期4.《通泰方言音韵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江苏省志方言志》,(分区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主要研究方向:1.汉语方言学2.语音学1.方言地理学女,1953年生,江苏苏州人。

文学学士(南京大学1982),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8)。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江苏省志·方言志》(分区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江苏方言总汇》(编委),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3.《汉瑞词典》(编委),瑞典隆德大学出版社1999年4.《方言公共领域的进与退》,《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第一期5.《由方言注〈尔雅注〉看早期吴语》,《吴语研究集刊》2005主要研究方向:1.共同语与方言女,1965年生,湖南益阳人。

文学学士(南京大学1988),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91),文学博士(南京大学2004)。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同形词语趣话》,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2.《广告语言教程》(合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3.《“位”概念与新词新义的确认》,《南京大学中文学报》1998年4.《儒家文化与汉语修辞的含蓄表达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7.45.《“修辞立其诚”新说》,《江苏社会科学》1997.4主要研究方向:1. 语义学2. 语用学3. 修辞学汉语言文字学(Chinese Philology)柳士镇男,1945年生,江苏南京人。

中文本科(复旦大学1968),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1)。

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主要成果:1.《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2.《古代文化基础》(郭维森、柳士镇主编),岳麓书社1995年3.《汉语历史语法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语文丛稿》,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中华典籍精华·语文名著卷》(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主要研究方向:1. 汉语语法史2. 中世汉语研究男,1948年生,江苏江阴人。

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

主要成果:1.《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005年2.《〈尔雅〉评介》,《中国典籍精华丛书》第八卷《语文名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3.《工具书使用法和文献检索》(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汉语史料学》(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汉语大字典〉音义指瑕》,《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主要研究方向:1. 汉语史2. 中国语言学史3. 史料学、语料学男, 1957年生,湖南平江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