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学(第三章 会计处理方法)
基础会计学(第三章 会计处理方法)
存入银行 的 存 款
仓库储存 的 材 料
仓库存放 的包装物
现 金
银行 存款
原材料
包装物
账户【会 计信息的 存储器】
(二)复式记账
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关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登记的专门方法。
经济业务:企业用银行存 款500元购买材料。 500 500
银行 存款
原材料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现金收付制 (cash basis)
(1)收入确认 ——以收到现金的 时间为标准 (2)费用确认 ——以支付现金的 时间为标准
举例
(1)收到某客户上个年度所欠的货款50 000元,存入 银行; (2)以银行存款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费用9 000 元; (3)以现金预付下年度的报刊费1 200元; (4)赊销货物一批,价款10 000元,约定3个月以后 收讫; (5)根据销货合同,收到某客户的购货定金20 000元 (系收到银行存款); (6)计算确定本月应负担的设备租金为2 000元; (7)计算确定本月应负担的报刊费100元。
3.两种会计确认基础运用比较
两者核算原则,处理业务的标准不同。
• • 收付实现制强调货币资金的实收实付; 权责发生制强调收益的发生和为了获得收入而发 生的费用相配合。
四、两种会计确认基础运用比较
权责发生制 (accrual basis)
(1)收入确认 ——以收入取得的 权利形成为标志,而 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 到 (2)费用确认 ——以费用承担责 任的发生为标志,而 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支 付
第三章 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学原理 2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 会计处理方法
学 习 目 标
1.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2.会计记录的方法 3.财务报告 4.会计循环过程
第一节 会计确认
一、涵义
会计确认(Accounting Recognition)是按照规 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进入 会计系统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 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及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 的过程。
依据 ——会计期间假设
(1)现金收付基础(收付实现制)
是按费用和收入是否在本会计期间已经支付、收 入货币,而不管其应否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来处 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一种会计确认基础。
特点: 凡是本期实际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 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不论其应否归 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会计确认的标准可以 分为两个层次:第一 可定义性是指被确认的项目必 1.可定义性 层次为会计确认的基 可计量性是指被确认的项 须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符合某一要素的定义 本标准,是指适用于 目应当具有可靠的计量属 如确认“材料”为资产,则材 所有会计要素的确认 性(计价标准)并能客观 料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等。 标准,此类标准强调 的加以计量。 2.可计量性(measurability) 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 计量属性指长度、重量。 ——具有可靠的计量属性(标准) 体积、价值等。 共性内容,具有普遍 具有会计意义的计量属性 适用性。第二层次为 相关性是指所确认的相关信 指计量客体的价值计量特 各个不同会计要素确 3.相关性(relevance) 征,如历史成本、现行成 息能够“导致决策差别”。 认的具体标准,此类 ——实质性地影响决策行为 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 也就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 标准强调不同会计要 值或现值等其中的某些属 决策有用,并对使用者的决 素确认的特殊性,具 性。 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4.可靠性(reliability) 有针对性,如收入的 可靠性是指所确认项目的相关信 ——如实反映经济活动 确认标准等。 息应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并且可 验证和不偏不倚。
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 审查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性的方法 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人员的职责
经 济 业 务
会计凭证
账 户
(四)设置和登记账簿
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分门别类的在账户的 载体——账簿中记录的专门方法。
经济业务
会计凭证
账 簿
(内设 账户)
(五)成本计算
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其 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
2.从确认对象角度分类
——初始确认、后续确认、终止确认
以机器设备为例:
购入机器设备 持有机器设备 机器设备报废
初始确认
取得固定资 产时原始成 本的价值确 认
后续确认
在使用过程中 的固定资产折 旧、后续支出 以及减值等的 确认
终止确认
固定资产处置 (出售、投资 等)或报废的 确认
(三)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
利润表。资本性支出则是与几个会计年度收益相关
的支出,应先转化为资产的成本,并列于资产负债 表,然后随着资产连续不断地在不同时期的使用, 逐渐、分次地转化为不同时期的费用,由不同时期 的收入补偿。如果把收益性支出当作资本性支出就
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减本期费用,虚增本期资产和利润。反之,如
果把资本性支出当作收益性支出就会虚增本期费用, 虚减本期资产和利润。
三、计量属性(measurement attributes)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为了 取得某项资产并使其达到可使用状态所实际 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生产条件和市场供求 发生的全部支出。 状态下,重新购置某项相同或类似持有资产 可变现净值也称“预期脱手价值”,是指资 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 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 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 量属性,其一直是国际和我国惯例中的基础 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简称,是 流入扣除相应现金流出后的净额,也就是资 性计价标准。 指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实现的未来 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在销售过程中支付的各种 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 现金流入量现值扣除相应现金流出量现值后 费用后的金额。 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 的净额。 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经济业务:购入A 材料4件,买价1000 元,支付运费80元 。
记账
总成本: 1000元+80元=1080元 单位成本: 1080元╱4=270元
原材料 1080/4 件
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通过盘点实物等查明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 否相符的方法。
盘点实物 (4件) 账面 (买价1000元,运费80 元。共计4件。)
四、会计要素的确认
1.资产的确认 2.负债的确认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4.收入的确认
5.费用的确认
6.利润的确认
五、会计确认的基础
1.会计确认基础
会计确认基础,又称会计处理基础,简称会计基 础,是指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 定损益的标准。
2.会计确认的种类
现金收付基础——收付实现制
二、会计确认的分类
1.从会计信息处理过程角度分类——初始确认、再确认 会 经 计 (账户) (财务报表) 济 信 交 会计记录 会计报告 息 易 使 与 用 事 者 项 初始确认 再确认
会计的再确认是在初始确认的基础上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 求对各项数据进行筛选、浓缩,并确定是否最终作为财务报 表相关项目的内容。
一、配比原则
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 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 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 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
作用:
配比原则作为会计要素确认要求,用于利润确定。 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发生 相应的费用。有利得必有所费,所费是为了所得,两者 是对立的统一,利润正是所得比较所费的结果。配比原 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受益 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所有费用与收 入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必须按照配比原则区分有因果 联系的直接成本费用和没有直接联系的间接成本费用。 直接费用与收入进行直接配比来确定本期损益;间接费 用则通过判断而采用适当合理的标准,先在各个产品和 各期收入之间进行分摊,然后用收入配比来确定损益。
交易 序号
(1) (2) (3) (4) (5) (6) (7) 合计 利润
现金收付制 收入 费用 50 000 9 000 1 200
20 000
权责发生制 收入 费用
3 000
10 000
2 000 100 10 000 5 100 4 900
70 000 10 200 59 800
会计确认的其它要求
举例:企业为生产新产品购入一套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1.该生产线能够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 2.该流水线已经购入(交易已经发生)——拥有或控制 上述两条符合“可定义性”确认标准 3.购入该流水线除支付买价外,还支付了运输费等,其实际 成本可以准确计量,客观——符合“可计量性”确认标准 4.该流水线作为企业的资产应该在会计期末作为会计信息披 露——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确认标准 结论:该流水线符合资产要素确认的四个标准,该流水 线属于企业的资产要素内容。 注意:在确认一项资产时,一般应同时确认一项负债或 所有者权益或收入的增加,或同时确认另一项资产或费用减 少
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20××年6月12日销售商品80万元, 7月20日收到货款。这是6月的收入 还是7月的收入呢? 20××年12月12日支付下一年的报 刊杂志费。这是20××年的费用还是 下一年的费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