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综述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文献和数据,对2000年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文献从时间、空间、期刊、著者、主题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为今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提出四点启示。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文献计量;研究发展趋势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研究员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20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年龄在25岁以下、与第一代农民工在社会阅历上有着明显差距的农村流动人口”[1]。这一研究引发了人们对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代际分化问题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大量“80后”“90后”农村人口走出学校进入城市就业,农民工中代际分化的特征显得越发明显。学者们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经过初步的文献检索我们发现最早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术语的是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2005年以后学者和媒体开始较为广泛地使用,发表的学术文献也逐年增多。2010年1月,随着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正式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表达了中央对逐渐成为进城务工人员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高度关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热烈讨论和研究[2]。那么,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究竟形成了怎样的认识,学者们又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探讨的,新生代农民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样的?对此,我们采取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至今公开发表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学术文献进行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梳理。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原理 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文献计量学是运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定量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学科,它集数学、统计、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3]。文献计量学计量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数量、时空分布、作者数量、核心作者、核心期刊、主题分布、词汇数量等内容。运用该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有利于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方面的规律性内容,对今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数据和文献来源 本文研究使用的数据和文献来自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种类多、数量大、覆盖学科范围广、更新及时,因此从中获取 的数据和文献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能够基本反映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情况。研究过程中,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为检索关键词,时间设定为2000-2012年,检索时间为2012年6月15日,通过检索得到期刊论文1 555篇、报纸文章655篇、学位论文151篇、会议论文26篇、其他文献23篇。因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因此在数据选择上只选择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
(三)研究工具 将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到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学术论文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进行处理,经过对部分报道、书评等非学术文献的剔除和去重后,三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共计有1 690篇。利用Note express自带的文件夹信息统计功能结合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归类、加总、排序等数据处理工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工具保障。
二、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一)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 文献的时间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期刊载文的数量总计。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学术研究早于官方关注农民工代际分化问题之前,2005年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采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提法以后,论文发表的数量激增,2010和2011年两年时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占该问题研究的70%以上。而高校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较多,从2005年开始即有相关的学位论文获得优秀,2010年以后更是引起广大毕业生的研究兴趣,并且至今已诞生了3篇相关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至检索之日也已经发表有266篇相关论文,根据中国知网对学术期刊收录的更新情况来看,预计年底发文数量与2011年相当或略有超过。
■ (二)论文发表的空间分布 文献的空间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发表文献的著者地理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集聚度。本文研究中将论文著者按所在省份、直辖市或自治区(不包含台湾、香港和澳门)划分。如图1所示,国内有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有作者发表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献,其中发表30篇以上的省份18个,反映了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在地域空间上的普遍性。北京、河南、江苏、广东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发文的核心地区,共计发表文献602篇,占文献总量的35.62%。发表文献最多的省份是北京,这与它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国内为数众多的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情况相符合。接下来依次为河南、江苏、广东三省。河南作为我国最大的农民工输出地,近年来年输出农民工人数达1 200万左右。江苏和广东作为我国最大的农民工输入地之一,2011年吸纳的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例近30%。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 会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在发表文献30篇以上的省份中,还有湖北、浙江、河北、四川、山东、福建、安徽等省份。根据近几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这些省份均为我国较为重要的农民工输入输出地[4]。因此,文献的空间分布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输入输出情况的实际分布状况。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图1中看出文献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特别是部分农民工输入输出大省如广西等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上发表文献数量较少,折射出这些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力量的薄弱。(三)论文发表的期刊分布
文献的期刊分布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文献在各种期刊上发表的数量分布情况。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有利于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研究主题的分布特点,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在此只分析期刊论文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 515篇论文发表在647种不同期刊上,其中发表新生代农民工论文3篇以下的期刊有552种,发文793篇,占发文总量的52.34%;4-10篇的79种,发文441篇,占发文总量的29.11%;10篇以上的16种,发文281篇,占发文总量的18.55%。从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期刊分布较为分散,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核心期刊群。同时,647种期刊涉及的学科背景非常广泛,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引发的社会现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论文的著者统计分析 在论文的著者统计分析中我们对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进行统计,两者共计1 541篇,共有2 318名著者参与撰写和发表论文,其中9篇著者不详。在著者统计中,我们按照文献计量学的要求以第一著者为统计依据,进行以下分析。
1.著者的分布频率 在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论文中,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发表1篇论文的著者1 038人,所占比例为84.66%;发表论文2篇的著者131人,所占比例为10.68%;发表论文3篇的著者29人,所占比例为2.37%;发表论文4篇的著者12人,所占比例为0.98%;发表论文5篇以上的著者16人,所占比例为1.31%。其中发文最多的两位著者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史成虎和华侨大学的徐志达,第一著者发表论文篇数超过10篇。
2.著者的合著情况 科研论文的合著情况能够反映学术研究的合作程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的团队建设情况。在1 541篇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独立著者的论文991篇,占文献总量的64.31%;2人合著的论文397篇,占文献总量的25.76%;3人及以上合著的论文153篇,占发文总量的9.93%。
3.核心著者群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著者的最低发文量应达到公式1中N的计算值。其中ηmax,为所统计年限中最高产的著者文献数量。核心著者群形成的条件是核 心著者发文总量应为总文献量的50%[5] 。 N=0.749×(ηmax)公式1 在本文研究中,发文量最大的著者发表文献为11篇,通过公式1我们可以计算出N值为2.48篇,在实际运用中取邻近最大整数3,即发表3篇以上文献的著者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核心著者。根据著者分布频率数据可知,以第一著者为统计依据发表3篇以上文献著者共有57人,发表文献241篇,占文献总量的15.64%。这一比例远远未能达到普拉斯定律的50%。一方面,众多著者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上发表了数量颇大的文献;另一方面核心著者发表的文献数量所占比例较低,从统计数据上来看说明在该问题研究中尚未形成核心著者群。
(五)论文的主题分布 文献的主题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把握基本特点和整体发展过程、规律和趋势。对于主题分布的分析一般采用分类的方式进行研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发表文献数量较多,无法对文献内容进行一一阅读分析,因此在主题分布的分析中主要使用关键词,辅助以文献题名进行。经过对1 690篇文献关键词的搜集,我们发现其共计使用关键词5 491个,去除重复关键词后为1 823个。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归纳起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比较多的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主题[6-15]:一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属性的研究,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特征、行为方式、需求、面临问题等内容,最常用的关键词包括新生代、新生代农民工、80后、90后、代际差异、代际分化、代际特征、边缘化等[10,12,14]。二是新生代农民工或者说农民工代际分化引发的社会现象研究,包括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现象,引起国内外关注的富士康事件、劳资纠纷中的集体停工现象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婚恋、消费、犯罪、疾病等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较为常用的关键词包括半市民化、夹心层、犯罪、疾病、用工荒、富士康事件、报复性抗争等。三是引发这些社会现象特别是某些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学者们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导致新生代成为夹心层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并对其他农民工代际分化引发的社会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犯罪问题原因包括法律意识淡薄,就业问题的原因包括职业教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等等。四是对策类研究,主要探讨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对策研究又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社会管理对策、宏观经济对策、组织建设对策和发展教育培训对策,这一类的研究内容占发表文献的比例较大,常用的关键词包括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市民化、城市融入、城镇化、职业教育等。五是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并采用了众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为社会调查法,此外诸如SWOT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C-D函数、结构方程、ERG需要理论等研究理论或方法也得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