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碑帖菁华)的进展情况(精)
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碑帖菁华)的进展情况(精)
從2004年起,本館開始將北京地區石刻拓 片掃描並製作目錄資料庫。至2005年底,預計 可以按期完成目錄資料庫建設任務,而掃描工 作因碑刻數量多,幅面寬大,速度較慢,估計 到2006年中才可全部完成。這次建設除收錄全 部北京散刻碑石拓片外,完整的大型石刻拓片 收錄了乾隆十三經刻石和元明清進士題名碑刻 石拓片,房山石經暫不收錄。對於西方傳教士 刻石拓片,則基本收錄完全。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檢索
網速
碑帖菁华检索界面
简单检索界面
条件内容必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入标准繁体字
可以按照石刻题名、作者、 刻石年代、立石或出土地 点、关键词、主题词等进 行单一条件检索
高级检索界面
可进行多条件的组合 检索,条件从下拉列 表单中选择 有“与”、 “或”两种逻 辑关系可供选 择
每页显示条数最 多可达60条
无条件输入的情况下 选择默认条件显示全部数据 点击查询可得到按刻 立石年代排序的全部 每条数据显示项目包 数据 括序号、拓片题名、
刻立石年代和地点
点击所得石刻拓 片题名即可进入 详细内容界面
点击题名所对 应的浏览按钮 即可直接看到 此拓片图像
详细著录18 个项目
蓝色部分,即作者、年 数据详细内容
2004年南京會議上,本館曾回顧歷年 資源庫建設情況,比較各館石刻拓片資源 庫收錄和發佈特點,撰文載於《新世紀圖 書館》2005年1期,原文亦可在“中國期 刊全文資料庫”(CNKI)上檢看,本次彙 報不再贅述。
這次彙報的主要內容:
一、回顧 2000-2003 年建設内容:《北京圖書 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的拓片 二、說明 2004-2005 年建设内容:北京地區拓 片和歷代墓誌拓片
石刻拓片資源庫收錄歷代墓誌目錄和影 像超過4800種,自2000年至今基本完成建設 任務,尤其對近年墓誌拓片,做到隨采隨編, 估計在 2006 年 3 月可實現大部分墓誌拓片的 上網,提供讀者使用。
2005年初,本館引進德國大型掃描器,掃 描幅面擴展至150×80cm,對大尺幅拓片掃描 基本適用,不必進行圖像拼接,提高了掃描 效率和圖像質量。
三、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
四、提出建议
一、 2000-2003 年重点将《北京圖書館藏 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的拓片数字 化。
特點:一是數量龐大,約1.6萬餘件;二是 品種繁多,摩崖、碑碣、畫像、造像、墓誌、經 幢、刻經、題名等品種很齊備;三是時代久遠, 上起戰國秦漢,下至當代,綿延二千餘載;四是 有一批價值高的藏品,特别是大批整幅拓本可以 再現石刻原貌,尤爲可貴。
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碑帖菁华) 的進展情況
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
張志清
數量
已編目拓片:23,184種 已掃描圖像:29,700幅 已发布:拓片16,584種、圖像21,000幅 其他已編掃拓片上網可在2006年中實現。
如以現存中文古代石刻拓片6萬種計,則該 庫已收中文石刻拓片品種約占總量的38%,是目 前互聯網上最大的石刻拓片品種資源庫。
低分辨率图像, 用于查看行款 添加独特水印, 保护知识产权
高分辨率图像更 清晰,用于释录 拓片文字内容
点击此处得到 高分辨率 (150dpi)图像
“碑帖菁華”檢索要改善的地方:、
實現繁、簡、拼音共檢; 改善標引規範;
增加英文檢索和選擇式組合檢索;
增加歷史地理信息系統;
增加年表、分類表等附屬工具。
代、地点和文种都可以 作为关联检索的关键词, 自动跳转
详细的拓片特征 著录方便读者区 分版本
点击浏览图片可以跳 转至拓片图像
关联检索实例
所得结果全是 乾隆所书的拓 片数据 点击作者可以 得到同作者的 其他拓片数据
弹出新的对话框, 查看拓片影像 显示影像图标
点击图标得到低分 点击“浏览”可查 辨率(72dpi)的影 看两种大小的图片 像
4、盡可能採用統一的元資料格式、著錄規則、分類標 引等; 5、共用拓片錄文成果; 6、適時建立石刻拓片目錄導航系統。
元数据格式(MARC格式按照国家图书馆标准, DUBLIN CORE按照科技部标准) 著录规则(按照《中文文献编目规则》标准)
分类(合作研制统一的标准)
标引(合作研制统一的标准) 拓片录文(各馆共享)
本館建立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以發佈館藏最 爲切要,因內地各館大多沒有人力、物力從事拓片 編目,本館開放型品種資源庫的建立正可爲各館編 目提供借鑒。故自2000年以來,本館傾力建設品種 庫,冀求再有五至八年,基本完成4萬種拓片的編目、 掃描和上網。
二、北京地區拓片和歷代墓誌拓片建設 目前本館“碑帖菁華”發佈石刻拓片16,584種, 圖像21,000幅,已包括《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 拓片彙編》的大部分;2004年續作3,400種,圖像 4,500幅;2005年續作3,200種,圖像4,200幅,則重 點建設北京地區石刻拓本和墓誌拓片兩部分:
2.歷代墓誌拓片
本館收藏墓誌,以王連生藏南北朝墓誌、 張鈁藏《千唐志齋》墓誌、王懿榮、岳琪藏 唐墓誌、原河南博物館藏唐墓誌、于右仁藏 唐墓誌爲主,兼及專藏中部分墓誌。
自民國以來,本館歷代館員多次對墓誌進 行系統整理,如民國14年(1925)發表的《館 藏李唐墓誌目》,著錄自唐武德至中和年間墓 誌1322種;民國30年(1941)出版的《國立北 平圖書館藏碑目(墓誌類)》著錄歷代世俗墓 誌和釋氏塔銘3481種;
本館系統收集北京地區石刻拓片始於上世紀五十年 代,至九十年代,已收集 2.1 萬石以上。完整的大型 石刻有 乾隆十三經刻石計190石; 房山雲居寺石經計1.5萬余石; 元明清進士題名碑計198石等; 其他散刻超過6,000種。 北京地區石刻反映北京歷史、文化、宗教和社會生活 的各個方面,特別是作爲歷朝古都,墓碑、廟碑數量 巨大,均在2000石以上。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本館曾毅公先生組織 對北京地區石刻資料进行整理和目錄編纂,1964 年完成初稿三卷冊,七十年代後期,金石拓本組 又編輯出版了《法源寺貞石錄》、《房山石經題 記彙編》等,並對曾目進行補充整理,於1994年 出版了《北京圖書館藏北京石刻拓片目錄》,著 錄北京地區自漢至今各類石刻6340種,分爲墓碑、 墓誌、廟宇、會館、教育、題名碑、石經、造像 和畫像、藝文、題名和題字、雜刻等十一類。北 京地區石刻資源的系統整理,爲石刻拓片資源庫 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目前“碑帖菁華”的檢索速度比較慢,主要原 因是網路出口太小,服務器數據量大,軟件平臺 不理想。2006年有望得到解決。
三、合作建議: 1、呼籲各館把更多力量投入石刻拓片編目; 2、正在建立石刻拓片資源庫的各館應該重點建立品種 資源庫,並作到分工協調;
3、已建立資源庫的大館開放資源,幫助其他圖書館編 目;
199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北京圖書館藏墓 誌拓片目錄》著錄歷代墓誌4638種,較1941年 目錄多出1243種,刪僞拓、重出之後,實多出 1400種。
近20年來,本館墓誌續有采進,如河南洛 陽新出墓誌、周紹良先生舊藏墓誌等。周紹良藏 拓中有章鈺舊藏墓誌200多種均爲本館缺藏。各 地考古機構有時也捐贈重大考古發現中的石刻拓 片補充館藏,如陝西西安安伽墓誌、山西太原虞 弘墓誌、寧夏固原粟特家族墓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