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扑分类与治疗

房扑分类与治疗


药物治疗
复律与维持
部分在24小时可以自行转为窦性心律 Ic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 普罗帕酮和氟卡胺的转复律最高 ◆ III类中的ibutilide比胺碘酮好
非药物治疗
电转律 方法简单、安全、成功率高 同步,能量40-100J(150J) 复发率高,需要继续用药维持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I型房扑,成功率几乎100% II型房扑,成功率不高
参见:RFCA专题
非持续性房扑
心房扑动分类
根据体表心电图分类
普通型(Ⅰ型;常见型;典型房扑) ◆ 扑动波在II、III、aVF导联倒置或负正双向
V1导联呈正向,V6导联呈负向 ◆ 心房率250-350次/分 非普通型(Ⅱ型;少见型;不典型房扑) ◆ 扑动波在II、III、aVF导联直立
V1导联呈负向,V6导联呈正向 ◆ 心房率较快,常在350-450次/分
心房扑动分类
合理分类
典型AF 右房内逆钟向顺序 右房内顺钟向顺序
不典型AF
这样分型对于治疗的选择更有意义
临床表现
房扑易引起快心室率反应,常在 150次/分左右, 比房颤快,其后果也较房颤更为严重 持续性房扑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充血 性心衰,特别对有基础心脏病者,心脏储备功 能差,其后果更为严重
非药物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优点 安全:心房刺激 , 无室颤危险,复律后,出现 窦房结抑制时,可用刺激器临时起搏,逐渐减 慢刺激频率至窦性心律出现 成功率高,复发后,可再次复律。
导管射频消蚀术
线性消融
◆ IVC与TC峡部 --- 双向传导阻滞
单点消融
◆ 与心脏手术后瘢痕有关的房扑 --- 标测折返环出口
非药物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非药物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诱发AF
非药物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非药物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优点 操作简单:仪器 --食道电极、程控刺激器及多 导生理仪(可用心电图机代替 ) 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收:食道电极在患者吞 咽饮料同时很容易进入食道 (恶心反应强烈时 , 可喷雾麻醉喉咽部 );选择适当的起搏电压及短 阵刺激,患者容易耐受。
房室结消融 +PM --- 控制心室率
◆ 反复发作的非典型房扑,药物无效,线消融不成功者
导管射频消蚀术
线性消融
◆峡部线性消融为目前标准方法 ◆方法成熟、机理明确、疗效确切、可选疗法 ◆根治典型房扑:右房内逆钟向环形折返,缓慢传导区位
于右房后下、IVC开口、CS口和TV后间隔区 ◆总成功率90%, 复发率10-15%
不纯房扑:房扑与房颤相互转化
心房扑动分类
电生理机制
I 型房扑:右心房内逆钟向折返
心房扑动分类
电生理机制
II型房扑:右心房内顺钟向折返,周长与 I型AF接近
心房扑动分类
电生理机制
同样体表心电图表现II型的特点 ? 右房内没有一个固定的大折返环路,表现为扑动波
形态多样,扑动周长较顺钟向房扑短,时常与房颤 相互转化,一般不能成功拖带
当心室率为 150次/分左右时,无论 QRS是宽 的还是窄的,先考虑房扑是否可以除外
鉴别诊断
AF 并LBBB
药物治疗
控制心室率
适应证 ◆ 血液动力学稳定或复律不成功 药物 ◆ 洋地黄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部分心室率下降后先变为房颤,后转为窦律) ◆ Ic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减慢心率,一部分转复为窦性心律)
心房扑动分类
Ⅰ型AF--2:1、3:1
◆ II、III、aVF导联 F波倒置 ◆ V1导联F波呈正向, V6导联呈负向 ◆ 心房率300次/分
心房扑动分类
Ⅰ型AF--2:1~5:1
心房扑动分类
II型AF--2:1~3:1
F波在II、III、aVF导联直立,V1导联呈负向,V6导联呈正向
心房扑动分类
心房扑动分类与治疗
心律失常 新进展
心房扑动的病因
各种心脏疾病: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 先心病,心肌病,甲亢心等 缓-速综合征 药物作用: IC类转复房颤 预激综合征 肺部疾病: COPD,外伤 原因不清:心脏结构无异常
心房扑动分类
按时间分类
持续性房扑 发作持续时间大于 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月
诊断
病因诊断 心电图诊断 ◆ 体表12导联心电图 ----主要手段 ◆ 食道心电图 ----特异性更高
鉴别诊断
F波不清楚,传导比例不规律时 -----房颤? AF伴1:1传导----- SVT? 存在BBB或差异性传导,有 AP前传----室速?
按摩颈静脉窦房室传导比例发生变化 ,心室率 慢F波更清楚
非药物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食道电极定位
经粗定位后,再根据食道心电图 F/A波及V波的大小进行细定位, 在多道生理仪或心电图机的监测下微调电极至 F波最清楚而V波较 小但较清楚后固定电极。
非药物治疗
经食道心房调搏复律
复律方法 刺激程序:S1S1分级递增,步长10-20次/分 起始频率:较F波频率快20-30次/分 起搏电压:先从低电压开始,迅速增至 25-35V 持续刺激时间:开始2-4s/次 可分级递增至10s,步长2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