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临床应用。
3
物品的准备
肝素钠抗凝液的置: 生理盐水100ml 和12500单位肝 素配制而成(北京301医院) 差避 素 用 们 作 产免 作 平 强 为 生检 为 衡 烈 血 !测 抗 化 建 气 !结 凝 的 议 专 果剂固您 家 的,体: , 误以肝使 我
用2/5ml的注射器抽取约1ml的肝素 钠抗凝液,在管壁内充分混合,然 后把抽取的抗凝液推出注射器。
blood gas analysis. Br Med J 1983; 287: 1131-32.
29
动静脉血混合
静脉 动脉
即使只混合了少量的静脉血,结果仍可能发生显著的偏差
尤其是对pO2 和sO2,但是其他参数也受影响
30
动静脉血混合
静脉: 压力很少大于 > 10 mmHg
动脉的压力可以自动将动脉 血液充盈到一个自充盈的动 脉采样针里 如果血液没有被自动充盈到 采样针里,则表示误刺入到 了静脉 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采样
17
采取动脉血标本后
再次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 给血样标本贴上标签。 如果条件允许,立即送检标本
如果无法立即送检血液标本 时,就要把血液标本放臵在 冰水中,进行保存,然后送 检。室温保存时间一般不超 过半小时。
18
毛细血管标本
当无法从动脉中穿刺取血时,有 些情况下,可从毛细血管中采取 血标本。
在孩子和新生儿中经常采取毛细 血管血标本,因为创伤性小,并 且和动脉穿刺取血样相比较,所 需血量少。
42
判断呼吸功能
氧流量的浓度的换算: 计算公式为%氧浓度(FIO2)=0.21+0.04☓氧流量(升)/分 举例:鼻导管吸氧流量2L/分钟,pO280mmHg FIO2=0.21+0.04☓2=0.29 氧合指数= pO2/FIO2=80/0.29<300mmHg, 提示:呼吸衰竭
43
判断机体缺氧状态
5. 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6. 科研工作、动物试验、药物观察等。
40
判断呼吸功能
Ⅰ型呼吸衰竭:标准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的条件下
pCO2正常或下降,pO2<60mmHg
换气功能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标准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的条件下
pO2<60mmHg,同时伴有pCO2≥50mmHg
即通气功能衰竭
41
判断呼吸功能
4.
5.
注射器刺入不要太深,动脉的解剖位臵没有想象中那么深
动脉血的压力会导致针头回血,如果针筒太涩,可以手动抽吸针筒,采 取所需血样
6.
14
采取动脉血标本后
当采集够所需的血液标本时, 要轻缓的把针头从动脉中退 出。
一手在抽出针头的同时,另 一只手要拿着纱布,做好加 压止血的准备。 加压止血至少在五分钟以上,避 免皮下血肿的产生。 如果抗凝机 制不好的病人,加压的时间要在 十分钟以上,并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出血迹象。
23
毛细血管标本
从耳垂处采取标本的固定方法
24
毛细血管标本
从脚后跟处采取血液标本的固定方法
25
毛细血管标本
采血完毕
毛细导管标本应该用小盖封闭。单向 通气的小盖会防止把空气带入到血液 标本里。 用专用铁丝和一块磁铁让毛细导管标本 和肝素充分混匀。如果不这么做,会 引起标本凝固。
如果不应用专用铁丝和末端盖子,标 本应该立即被化验以减少血液凝固发 生的可能性。
动脉比我们想象的要浅,动作要轻缓,
不要一下用力过猛,穿透动脉。
12
采取动脉血期间
股动脉采血手法: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 采血者用手 指和食指,沿着血的走向,固定住 股动脉,并能感受到它的搏动;患 者平卧位,穿刺侧大腿稍外展外旋
空针保持90°角,穿刺针垂直刺入 动脉,皮肤进针部位应在脉搏搏动 感最强处。缓慢进针直到看见鲜血 进入针芯
PaCO2
35
海拔每升高100米,大气压下降5.9mmHg,氧分压下 降约1.2mmHg
西宁海拔2260米,则大气压下降约133mmHg,氧分
压下降约
27mmHg。即氧分压正常值在该地区为53-73mmHg
36
患者的体温影响
温度会影响PH、Paco2、Pao2的测定值,当
患者体温高于37℃,每加1℃,Pao2将增加 7.2%,Paco2增加4.4%,PH降低0.015;基 于37℃时,对PH和Paco2影响不明显,而对 Pao2将降低7.2%;所以条允许时,动脉血气 标本应注明患者实际体温。
7
采血前的准备
二 病人的准备
病人心理的准备,不要因为突然改变呼吸频率,而造成动脉 血液结果的改变 病人接受了呼吸兴奋剂,或者其他的治疗,要等30分钟再采 取动脉血
如果病人正在接受呼吸机的治疗,如果调整了呼吸参数,那么 就要30分钟后,采取血液标本。
8
采血前的准备
三 挑选合适的采血动脉
一般首选桡动脉:易固定,便于操作,病人也容易接受; 尺动脉可以提供很好的侧枝循环 肱动脉:不好固定,滚滑,而且不好操作 股动脉: 易固定,操作复杂,病人不愿意配合; 因为股动脉解剖位臵较深,容易造成感染
拟采血部位进行消毒。
操作者也要对自己要接触病人皮肤
的手指进行消毒
根据个人习惯,可以戴无菌手套
11
采取动脉血期间
桡动脉采血手法: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 采血者用手指和食指,沿着动 脉的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它的搏动; 把持针头朝向动脉的流向,和动脉平行,针头的三 角斜面朝上。以大约30-45度的角度刺入皮肤;
动脉: 收缩压通常大于> 100 mmHg
31
避免分析前误差
用药后、调整呼吸机参数30分钟后 病人状态稳定30分钟 及时排出气泡 及时送检
及时排出气泡
32
上机前注意事项
33
再次混匀标本
排出采样器顶端前两滴血
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影响PaO2的因素:
吸入氧浓度 FiO2 大气压 PB
水蒸汽压 PH2O
37
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38
检测目的
评估肺功能和呼吸状态 判断体内酸碱平衡状态及酸
碱紊乱的类型 了解肾脏酸碱代谢的功能 评估患者氧合状态
39
临床应用
1. 指导临床各科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 2. 呼吸衰竭的诊断: 3. 监测呼吸机、麻醉机的应用。
4. 手术麻醉、体外循环中血气监测。
46
酸碱的经典公式:H-H公式
[HCO3- ] a ´ pCO2
pH = pK + log
肾脏
肺
47
酸碱的经典公式:H-H公式
根据上述代偿规律,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原发性失衡决定了pH值是偏碱或偏酸 HCO3-和 pCO2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型酸碱失衡存在
轻度 pO2 80∼60mmHg
中度 pO2 重度 pO2
60 ∼ 40mmHg <40mmHg
早/新生儿因为对氧气耐受力小,在使用氧气疗法时, 一定要密切、动态监测氧分压 过多的氧气会导致不可逆的视网膜损伤和脑损伤
44
判断酸碱失衡
单纯性酸碱失衡:常见的有四型:
呼吸性酸中毒(呼酸)、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代谢性酸中毒(代酸)、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要特别小心,如果您选择用揉搓皮肤的方法来提高皮肤温度时;应该使用特 别轻缓的手法,以避免局部组织的损伤和溶血的产生,这会导致检测参数 的误差。
21
毛细血管标本
在足部可以采血的 区域
22
毛细血管标本
采取血液标本时
用酒精棉消毒采血部位以减少感染 的发生率。当采血时,要向下图 所示固定住采血部位;稳固的把 住采血部位是非常重要的。
45
酸碱失调的诊断
酸碱平衡的判断主要依据pH、PCO2、HCO3-三个参数。
判断步骤如下:
1. 同时测定血气和电解质。 2. 对血气结果进行核对,排除误差。 3. 根据病人病史、临床表现、pH 以及PCO2、HCO3- 三个参数改变一致性原则, 判定原发性酸碱失衡的类型。 4. 计算酸碱失衡的代偿预计值。
4
肝素抗凝剂
肝素是血气分析的最佳抗凝剂,少量即可达到抗凝而不 影响动脉血中气体成份及酸碱度。
使用液体肝素,要最大限度地减小标本的稀释。把吸入 针筒的抗凝剂尽量排出,肝素的浓度必须足够低,标本 的最终浓度要在50~100IU/ml之间。通过实验肝素愈多, 使标本中PH值偏低,PO2偏高,而PCO2偏低,实验证明 对PCO2影响最大。
吸氧条件下,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可见以下两种情况:
(1)吸氧条件下,若出现pCO2>50mmHg,pO2<60mmHg, 可判断为吸氧条件下的Ⅱ型呼吸衰竭。
(2) 吸氧条件下,若pCO2<50mmHg,pO2<60mmHg, 可计算氧合指数:正常范围-400-500mmHg 其公式为: 氧合指数(OI)= pO2/FIO2, 如结果<300mmHg,提示:呼吸衰竭 <300mmHg为急性肺损伤 <200mmHg诊断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9
采取动脉血期间
一 从桡动脉中采取血液的操作方法 病人的姿势: 要求病人把手心朝外, 向上,外伸; 把手腕放臵在枕头或者 其他物品上,不要让病人的手腕和手 悬空。
采血者将左手(或者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沿血管的走向,放在准备采血的部位,仔 细感觉动脉的搏动。
10
采取动脉血期间
皮肤消毒:
找好采血的部位后,就要对病人的
肱动脉和股动脉的加压时间要顺应延长
15
采取动脉血标本后
在和肝素混合及密封前
查看血样标本有无气泡存 在,如果有,要立即排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