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78例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78例

第8卷第11期总第9l期 2010年O6月・上半月刊 

注:上肢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有非常明显差异(P <0.O1),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提高上肢 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上肢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明 显差异(P<0.01、P<0.01),治疗后,两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 说明治疗组在治疗上肢疼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目前一般认为该症与中风患者早 

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肩、腕关节损伤,上肢体液回 

流受阻以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有关。 国内对肩手综合征的分期标准共有3期【4l。I期可持续 

3~6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可逐渐发展进入II期 

或III期,而IⅡ期是不可逆的终末阶段,患手可完全废用, 

成为终身残疾。疼痛和水肿是肩手综合征尚处于早期的 

标志,也是治疗可能有效的标志。中医学认为,脑卒中 

后SHS属“中风”、“痹证”范畴。《景岳全书》日:“凡 

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皆 

是此证,如中风之有此者,总属阴虚证”。《明医杂著》 所云“然在于体者,肝肾所居之地,肝主筋、肾主骨,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枯槁,不能滋养,故筋骨偏废而 

不用也”。以上文献说明卒中后肢体痉挛瘫痪病位在肝 

肾,病机为阴虚血枯。因此卒中后SHS患者的基本病机 

为肝肾不足,筋脉肌肉失养而出现肢体拘挛、僵硬,故 肢体挛缩疼痛,病后阴阳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 

停,水液泛溢肌肤,故患手肿胀。本病病属本虚标实, 

肝肾阴虚为本,水湿内停为标。故治疗本病从肝论治, 

以柔肝理筋,化湿通络为治疗方法。药物选择上,法宗 

仲景《伤寒论》治疗阴液不足“脚挛急”之芍药甘草汤, 

在此方酸甘化阴,滋阴养血法的基础上进行化裁,研究 

表明本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 

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 能力,以提高其生存质量[5J,而我们临床发现中药、针 

刺和康复结合起来会增加疗效,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全面 

康复。 

参考文献 

【l】王洪忠.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296.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 准(1995)及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26-231. 【4】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149. [5】段红莉,王雅娟.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Ⅲ.陕西中 医,2009,3o(9):1 160.1 161. (本文校对:张秀敏收稿日期:2010-03—19)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针刺疗法;针灸学 doi:10.3969/j.issn.1672 2779.2010.11.03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一I1—0044一O1 

急性腰扭伤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由负重或劳动时 

腰部姿势不正,过度前屈或后伸、扭转、弯曲使腰部的 

肌肉韧带等受到过度的扭转牵拉而猝然受伤,疼痛难忍, 

活动受限。若不及时治愈多遗为慢性腰痛,但诊断准确, 

治疗及时,病痛应针而解。笔者治疗78例,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男48例,女 

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扭伤部位:单侧扭 

伤70例,双侧及腰正中扭伤8例:病程在两天之内54 

例,4~5d 18例,7~9d 6例。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后溪、水沟。 1.2.2操作方法患者仰靠坐位,单侧腰扭伤取健侧, 

双侧或正中扭伤取双侧。定位后,皮肤常规消毒,用32 

号1.5寸毫针,后溪穴直刺0.8~1.2寸,有针麻感,酸 

至腕部或指。水沟穴针尖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 以胀痛为度,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留针其 

间不断活动腰部,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至快,反复 

做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下蹲起立等动作活动。起针后尚 

有余痛者次日再继续诊治。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 疼痛减轻,症状缓解,活动略受限;无效:治疗3次症 

状无明显改善。 

2.2临床疗效本组78例患者中痊愈65例,占83.3%; 

有效11例占14.1%;无效2例占2.6%。总有效率97.4%, 

痊愈患者中1次治愈者42例,2次治愈l4例,3次治愈 

9例。 

2-3病案举例李某,男,42岁,于2009年4月6日来 

我科就诊。主诉:2天前因搬床而致腰部疼痛,转侧俯仰 

困难,走路不稳,需人搀扶。查体:腰前屈30。,后伸及 

侧屈各15。,以右侧为重。诊断为急性腰扭伤,即刻取后 

溪、水沟穴针刺治疗,留针期间同时活动腰部。起针后, 

患者立刻感觉腰部疼痛消失,自行走出诊室。再查,腰部 

活动前屈80。以上,后伸30。,侧屈l5。,症状消失而愈。 

3讨论 

急性腰扭伤多因外伤挫闪,用力过当或用力过重,致 

使气滞血瘀,痹阻腰络,伤及督脉和足太阳经而发病,后 

溪穴是手太阳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水沟为 督脉腧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针刺水沟、后溪能振奋督 

脉被遏之阳气,使经络疏通,气血通达,达到通则不痛之 

效。急性腰扭伤多伴有腰椎小关节紊乱,因此,针刺时配 

合腰部缓慢的旋转及下蹲动作活动,可调整脊柱小关节及 

肌肉韧带功能,使其正常恢复功能,疼痛消失而得愈。 

(本文校对:方文贤收稿日期:2010—04.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