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1O期 计算机仿真 2011年10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11)10—0180—04
天燃气负荷预测的建模与应用研究
代丽娴
(广西梧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研究天燃气负荷预测问题,由于天燃气负荷受人口增多用量增大及天气、季节、节假13等因素影响,具有周期性和随机 性的变化规律,形成一种非线性特性,传统预测方法无法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测精度比较低。为了提高天燃气负荷的预测精 度,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天燃气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对天燃气负荷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剔掉一些异常的数据,
然后将数据输入到RBF神经网络中学习,采用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建立最优的天燃气负荷预测模 型。采用某企业的天燃气负荷数据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预测方法,RBF神经网络提高了天 燃气负荷预测精度,是一种较好的天燃气预测方法。 关键词:天燃气;负荷预测;人工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U 996 文献标识码:A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Gas Load Forecasting
Dai Li—xi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zhou Branch Guangxi University,Guangxi Wuzhou 543002)
ABSTRACT:Research natural gas load forecasting problems.As gas load is affected by the weather,seasons,fesfi—
val and other factors,the changing rule is of randomici ̄and periodicity,the traditional forecasting methods cannot
accurately forecast it,and prediction accuracy is quite low.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natural gas
load,this paper proposed a gas load forecasting method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First ̄,the historical data of
natural gas load is pretreated to picking off some abnormal data.then the data are used as inputs of the RBF neural
network for training and the RBF neural network parameters is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Then the optimal gas
load forecasting model is established.The model performance is verified by son gas load data from an enterprise,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ll the traditional forecasting methods.the RBF neural network has im—
proved the natural gas load forecasting accuracy and.is a better forecasting method of natural gas.
KEYWORDS:Gas; ad forecast;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1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不断
增长,各种有害物质排放和温室气体激增,环境受到极大挑
战,因此,天燃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人们重
视,在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系统
总投资中,天燃气输配管网系统建设占总投资50%以上,因
此输配管网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质量对供气系统正常运行起
着直接影响,而对天燃气负荷进行准确预测是燃气管网的优
化的基础,天燃气负荷的预测成为目天燃气工业中的一个重
要课题。
收稿13期:2011—05—04修回13期:2011—07—21
一l80一 早在上世纪6O年代,国内有学者对开始对天燃气负荷
预测进行研究,最早的预测方法就是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该
模型假设系统的输入与输出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对于天燃气
系统来说,具有大的局限性,因为天燃报导负荷输入与输出
间的是一种非线性关系,难以找到理想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模型缺乏自学习能力,因此预测精度不高 J。指数平滑法根
据不同时期的历史负荷数据对未来负荷的影响是不同的来
建模的,能较好的应用于日负荷的预测,但是不宜用于过长
时期的负荷预测。时间序列法将天燃气负荷数据看成一组
时间序列,主要模型有自回归模型(AR)、自动平均模型
(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累积式自回归移动平
均模型(ARIMA)等,这些模型比较适用于短期天燃气负荷
预测,但是对使用者的理论知识要求相当的高,模型只考虑
了负荷的历史发展趋势,
无法考虑气象、日期特征等敏感因 素对燃气负荷的影响,当天气突变或者节假日等情况,预测
误差较大,且预测步数越长,预测精度越差,这些缺陷限制了
该方法的应用 j。1983年3月,我国学者邓聚龙提出了灰色
系统理论,将天燃气管网负荷系统看作灰色系统,通过累加
生成法达到对燃气负荷预测,该方法具有计算方便、原理简
单、所需样本数据少、预测精度高等优点,用于城市燃气管网
负荷长、中、短期预测,但是其原始数据序列不按指数规律变
化,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精度就差,是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都是
基于线性数据预测的模型,因此不适合复杂的天燃气负荷
预测 。
近年来,神经网络因其具有非线性映射、任意精度逼近、
有很强的泛化能力和自学习等优势,在模式识别、评价、预报
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为解决天燃气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
有效途径 J,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天燃气负荷预测存在的一
些难题,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天燃气负荷预测预测
方法,并通过仿真对其预测精度进行验证。
2天燃气预测原理
天燃气负荷预测就是利用天燃气历史负荷运行数据和
相应的气象数据等,采用一定技术,建立一种适当的预测模
型,通过预测模型对将来天燃气的负荷值进行估计的过程。
设影响天燃气负荷的影响因子为{置}_{ ,…, ),其
中m表示影响因子的数目,相应的天燃气负荷值为{ },那
么天燃气负荷的预测可以描述为:
=,( d, ,…, ) (1)
其中 厂(・)表示预测方法。
天燃气荷除具有以周、日的周期变化特点外,而且由于
受到天气、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如:春节、元旦、雪,诸多
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导致天燃气负荷波动十分频繁,呈高度非
线性、时变性、分散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传统线性预测方法无
法全面描述天燃气负荷变化规律,使模型预测精度常不尽人
意。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非
线性逼近、自适应学习能力,既能描述天燃气管负荷周期性,
又能反映负荷影响因素对负荷的变化作用,非常适合复杂、
非线性的天燃气负荷预测,因此本文采用RBF神经网络对
天燃气负荷预测,以提高天燃气负荷预测的精度。
3 RBF神经网络算法
3.1 RBF神经网络概述
RBF神经网络又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是一种多输入
单输出的前馈神经网络,其结构如图1所示。RBF神经网络
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RBF神经网络与其它神经网
络不同,隐含层采用激励函数为基向基函数,不是传统神经
网络的tansig或logsig函数,通过径向基函数将输入空间映
射到一个新的空间,执行一种固定不变的非线性变换,这样 就可以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 J。
在RBF神经网络中,输入层的节点决定了隐含层神经 图1 RBF神经网络示意图 输入层
隐含层
输出层
元的数量,设第i个样本点的输入向量为置(i=1,2,…,n),
那么网络的输出为:
= +∑wj(1I xj—Ck lI)
Ⅱc =∑ Ck一 ) (2)
其中,7,0 为第i个节点的阈值, 为第 个隐含层单元和第
个输出节点间的权值。,表示径向基函数,本文的径向基函
数采用高斯函数,定义如下:
Ri( ):exp( 三 ) :l,2,…,m (3) Z,Oi 3.2 RBF神经网络参数优化
RBF神经网络输出权重( ),隐含层单元中心(Ci)和宽
度(or )RBF网络性能有着很大影响,因此要获取最优天燃气
预测精度,那么首先需要选择最优的iv ,c ,or。,从而建立最
优的天燃气预测模型。
传统上,RBF神经网络网络采用经验法或梯度下降法选
择埘 ,c ,or 值,经验法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参数选择
过程耗时长,很难获最优值,导致RBF神经网络收敛相当
慢。而梯度下降算法对初始的 ,c , 相当的敏感,得到的
参数易是局部最优,导致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过于复杂,预
测精度不高,因此针对传统RBF神经参数优化算法存在的
缺陷,本文采用全局搜索能力强的遗传算法对 c ,or 进行
选择。 基于遗传算法的RBF神经网络参数优化步骤为:
1)设置RBF神经网络|t, ,c , 初始值。
2)设置遗传算法初始参数值,具体为:最大迭代代数、种
群数目、交叉、变异概率等。
3)采用二进制编码对 ,ci,or 进行编码,并生成初始
种群。
4)对每一个个体的适应度值进行计算。
5)对种群中的个体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产生
新一代的种群。
6)判断是否满足寻优结果条件,如果满足,则得到最优
个体,并反编码为RBF神经网络最优参数,否则转4),继续
执行。 .
一
18l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