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管理对PACU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拔管依从性的影响 曾艳红
发表时间:
2019-04-02T15:06:41.6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 作者: 曾艳红 詹玮玮 周利 郑元元
[导读] 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探讨其苏醒期躁动情况与拔管依从性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心医院;湖北宜昌
443002)
【摘要】 目的 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探讨其苏醒期躁动情况与拔管依从性。方法 选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
PACU
监护全麻手术病人147例进行研究,借助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比较组,比较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
管理,对比两组病人苏醒躁动、拔管依从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5.41%)较比较组患者(31.51%)差异
显著,拔管依从性(
98.65%)优于比较组(90.41%),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2.7%)也少于比较组(12.3%),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PACU监护全麻术后患者PDCA循环管理可以降低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提高拔管依从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全麻苏醒期;躁动;拔管依从性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319-02
对于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来讲,经常出现苏醒期躁动情况,临床表现为:患者情绪高亢、多动,平衡力差,甚至产生不当行为,如大声哭
喊、胡言乱语等,如果医护人员处理不妥,不仅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提高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严重者可能对病人的生命产生危害
[1]
。现今,临床医学仍无法针对苏醒期躁动情况形成机制予以明确。但据相关研究显示,躁动情况出现多与药物未完全吸收、术后疼痛等
相关。最近几年,医护人员发现对全麻术后患者实施
PDCA管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苏醒后躁动发生几率。本文就针对在PACU实施PDCA循
环管理对全麻患者苏醒躁动及拔管依从等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进入PACU的患者147例进行研究,借助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比较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
订知情书。实验组患者
74人,其中男患者37人,女患者37人,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年龄(64.24±1.79)岁。实验组所有患
者中实施肝胆全麻术共
21人,实施胃肠全麻术共33人,实施四肢全麻术共20人。比较组患者73人,其中男患者38人,女患者35人,最大年
龄
88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64.26±1.81)岁。实验组所有患者中实施肝胆全麻术共20人,实施胃肠全麻术共30人,实施四肢全麻
术共
23人。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比较组患者实施常规方法 具体操作包括:术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做好手术准备工
作。术后观察患者呼吸、意识,记录血压变化,如患者出现发热、呕吐等术后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2.2
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2.1
计划(Plan)阶段 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ACU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通常为患者自身对手术认知不当、术后疼
痛,个别麻醉医师对麻醉药品剂量及使用时机把握不当等原因,然后进行目标设定,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控小组,组员包含副主任医
师
1名,主治医师2名,麻醉护士2名。对组员进行培训,帮助组员尽快掌握PDCA管理步骤,麻醉苏醒期护理等知识。
1.2.2.2
执行(DO)阶段 根据计划组建或调整质控小组成员,从患者病情、护理措施落实、存在问题等方面改进计划,保证PDCA循
环管理顺利实施。(
1)术前为病患及家属详细讲解全麻手术内容,耐心、细致回答病患及家属的问题,帮助病患及家属树立治疗信心。了
解患者耐受疼痛情况,考虑手术结束前使用超前镇痛技术。(
2)术后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如患者疼痛难耐,可使用自控式镇痛泵。
(
3)密切观察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包括患者意识,瞳孔,口唇及面部颜色,体表皮肤温度等变化。做好患者的约束工作,加强保暖
措施。
1.2.2.3
检查(Check)阶段 质控小组组长定时查看工作落实程度,记录每月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严把医疗
护理质量关。
1.2.2.4
处理(Action)阶段 对PACU内每月患者发生躁动及拔管依从性不良的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本轮PDCA循环中遗留的一
些问题转入下个
PDCA循环中。定时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循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2]。
1.3
观察指标
以评分方式对患者苏醒躁动情况进行评定,评分为0-9分,0-2分表现为无挣扎,安静;3-6分表现为轻微躁动,7-9分表现为剧烈躁
动。拔管依从性分为十分依从(配合护理人员实施拔管操作)、部分依从(轻微抵触护理人员拔管)及不依从(剧烈挣扎护理人员拔
管)。
1.4
统计学分析
借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苏醒期躁动情况
据数据显示,观察组病人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比较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苏醒期躁动情况
比较组患者中,出现伤口出血情况有3人,出现拔管意外情况有2人,出现坠床情况有4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33%,实验组中,出
现伤口出血情况
1人,出现拔管意外情况1人,没有出现坠床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7%。两组数据比较发现,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
显低于比较组,差异明显(
x2=4.9186,p<0.05)。
3
讨论
对于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讲,苏醒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阶段,所以需要护理人员重点关注。如果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当操作,极
容易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麻醉苏醒期很容易出现躁动行为,从而使病患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所以,降低
全麻术后患者躁动发生率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事情。
PDCA循环又被称作戴明环,是由美国专家提出,经过戴明宣传从而被广泛普及。该
循环将管理划分成四个阶段,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4]。在管理期间,需要将各个工作遵照计划进行,总结计划实施效果,同时总
结不成功因素,解决后运用于下一环工作中。将该循环管理运用在全麻手术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良好的保证护理质量,加速患者恢
复速率
[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PDCA管理干预后苏醒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比较组患者,同时拔管依从性优于比较组,不良反应
出现率也少于比较组。由此表明该循环管理措施能够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帮助医护人员更快掌握苏醒躁动成因,从而针对性制定
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所以,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
PDCA循环管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林,邓琳瑕.PDCA护理方法在全麻患者中的护理意义体会以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14-15.
[2]
张永洪,夏氢,黄雪梅等.围麻醉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对麻醉复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73,189.
[3]
陈汉利,童志兰,李亮锐等.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4):77-79.
[4]
郭方香,吴彩云,朱敏等.PDCA循环法在脊柱俯卧位手术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6):183-184.
[5]
朱晓琴.麻醉复苏室气管插管导管脱管中PDCA管理方法的应用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