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1992年文科)33.联系现实思想状况,评述下列两种观点:“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它离开人的社会关系谈论人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不是科学的命题。
(2分)人是目的还是手段,就其实际内容来说,是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人的社会价值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只有在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
(2分)在社会生活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个人只有作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也就是充当他人和社会的手段的过程,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3分)在剥削制度下,人的目的和手段是分离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片面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实质上是把自我当作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作为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
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3分) 。
(本题的主要要求是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
联系实际部分的酌情给分,分析评述优秀者应给满分。
)解折:这道试题属于历史唯物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该题的立意在于考查是否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现实思想状况的正确导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人的本质也是历史地变化的,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抽象的人性论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生理属性,把人的本性看作固定不变的,用抽象的人类共性否定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都是不对的。
人的价值的根本点在于人的自主创造性,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价值只有通过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去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我们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对社会贡献之大小作为衡量人的价值尺度。
在正确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基本理论的基本上,必然坚持人只能既是目的的同时又是手段,始终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片面强调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理论上是荒唐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是极端自私的价值观。
这类评述题型的答卷不可能同答案的思路一样,只要评述全面、深刻,联系实际和思想,导向正确,就会得比较高的分数。
(1993年文科)17.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历史观不同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不同C.社会思想不同D.实现理想的途径不同E.依靠的社会力量不同答案ADE17.答案:A、D、E解析:这是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试题,考查考生对空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区别的认识。
对现在的考生而言,显得有些陌生。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上作出伟大贡献,但它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原则区别。
首先历史观不同,他们受唯心史观的限制,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必然陷入空想;其次,他们幼想用和平的方法,即呼吁有产者援助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计划;第三,他们把无产阶级看作是受苦最深的阶级予以同情,找不到建立新制度的社会依靠力量。
因此,A、D、E是正确项。
B、C恰好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贡献,并为马克思、思格斯所批判继承,因此是干扰项。
(1994年文科)23.“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
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答案要点:这是人本主义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1分)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它把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
它把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个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反映了抽象人性论的观点。
从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解释历史,必然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分)(1997年文科)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 人的自然属性D. 人的社会关系答案 D(2001年理科)1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答案BDE(2002年理科)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B. 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C. 是社会发展的目的D.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E. 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答案ABCDE(2002年文科)3.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 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答案D(2002文科)17.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 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 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 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E.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ACD(2004)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答案 C(2006)20. 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
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答案BC(2007年)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做为个体的人D、社会全体成员答案:ABD(2009年) 4.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自由理性的外化【答案】C【解析】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中渗透着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人的前提属性,但人突破了自然属性的某些限制而创造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由社会决定的。
所以A不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
因此,要真正达到对于现实的人的认识,应该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B错误。
D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009年)20.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答案】ABC【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所以,可以推出正确答案是A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B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价值体现为个人为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个人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这里的归宿是最终目的的意思,因而C选项正确。
D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应排除。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010年)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答案A(2010)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