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首乌丸的薄层色谱
1 大黄素 2 大黄素甲醚 3-4 何首乌对照药材 5 首乌丸
二、方法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概述 中药制剂中有些化学成分在可见紫外光区有选择性吸收,显 示特征吸收光谱,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这些吸收光谱的特征,以鉴 别制剂中的某些成分。
二、方法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方法 规定吸收波长法 对照品对比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光度比值法 多溶剂光谱法
二、方法
(一)一般化学鉴别法 2.操作方法 (1)供试液的制备 固体制剂:适当的溶剂提取; 液体制剂:直接取样检识或经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后再行检测。 (2)操作方法 试管反应:取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或试药进行反应; 蒸发皿或坩埚:供试液置蒸发皿或坩埚中,挥去溶剂,滴加 试剂于残留物进行检识。
二、方法
备检测。
展距:一般8~15cm,高效板5~8cm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3.操作方法 (4)显色与检视
显色:喷雾法或浸渍法
喷雾显色法
荧光显色法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3.操作方法 (4)显色与检视
荧光淬灭法的GF254薄层板
荧光淬 灭斑点
日光检视
紫外光365nm或254nm下检视
二、方法
UV
二、方法
(三)荧光鉴别法 3.注意事项 荧光强度较弱,故一般需在暗室中观察荧光; 供试液一般用毛细管吸取,少量多次点在滤纸上,使斑点 集中且具有一定浓度; 紫外光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损伤,操作者应避免与紫外光 较长时间接触; 试验时,一般将供试品置于紫外光灯下约10cm处观察所产 生的荧光。紫外光波长一般为365nm,如用254~265nm波 长观察荧光,应加以说明。
二、方法
(二)观察
中药制剂显微鉴别常采用专 属性的化学试剂和鉴别方法,以 鉴别不同性质的细胞壁和细胞内 含物。
二、方法
(三)测量
目微尺每小格所相当的
长度( m)
10 m 两重合线间台微尺格数
两重合线间目微尺格数
目的物长度( m)目微尺每小格所相当的 长度(m)目的物占目微尺的格数
二、方法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注意事项 分光光度计应进行准确度检定后使用; 使用配对吸收池,若使用不配对吸收池,应在所测量波长 范围内进行基线校正; 设定的参数应合理; 测定时应将样品室盖关严。
(二)物理常数测定
相对密度:八角茴香油相对密度在25℃时0.975~0.988。 折光率:丁香罗勒油折光率为1.530~1.540。 旋光度:八角茴香油旋光度为-2° ~ +1°。 凝点:八角茴香油凝点不低于15℃。 熔点:薄荷脑熔点为42~44℃。 馏程:松节油 在154~165℃馏出的数量不得少于90.0%(ml/ml)。
皮、甘草经粉碎、过筛、
混匀制成的水丸。 显微特征
六君子丸显微特征图 1.党参(石细胞);2.白术(草酸钙针晶); 3.茯苓(a.多糖团块;b.菌丝);4.半夏(草酸钙针晶 束);5.陈皮(草酸钙方晶);6.甘草(晶纤维)
一、基础知识
(一)概念 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是利用制剂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通 过化学反应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分析方法和技术检测有关成分是 否存在,从而判断制剂的真伪。 (二)应用注意
• 1.处方分析,首选主药、辅药、贵重药和毒性药作为鉴别重点; • 2.排除干扰,可采用阴性和阳性对照。
二、方法
一般化学鉴别法 微量升华法 荧光鉴别法 分光光度法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方法
(一)一般化学鉴别法 1.概述
是利用化学试剂与制剂中的指标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所 产生的颜色、沉淀或气体等现象,来判断某些药味或成分的有无, 并以此鉴别制剂真伪的方法。
全自动点样器
手动点样器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2.仪器与材料
(5)展开箱 上行展开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
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2.仪器与材料 (6)显色与检测仪器
显色有喷雾法及浸渍法
喷雾瓶
薄层色谱数码相机成像系统
二、方法
一、概念
中药制剂的性状是药品的形状(中药材)、状态(原 料药)、剂型 (制剂)、外观色泽、气味、口味、溶解性、 熔点、沸点、旋光度等的总称。
制备工艺
二、方法
(一)性状鉴别的内容
1.颜色 与所含成分、制备工艺有关。 复方制剂考虑到贮存期间颜色会变深。
2.形态 不同剂型,形态不一 。 3.形状 与设备模具有关(栓剂)。 4.气 香、芳香、清香、腥、臭、特异等。
一、基础知识
(一)概念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料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
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二)应用范围
以药材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的制剂或添加部分药材粉末 的制剂,原药材的显微特征仍保留。如大部分散剂、丸剂、片 剂等。
二、方法
制片
观察
测量
记录
结果判断
(一)制片
散剂、胶囊剂:取粉末,用适当的试液处理,直接观察; 片剂:从药片断面刮取少量样品透化装片,观察; 水丸、颗粒剂:置乳钵内研成粉末后观察; 蜜丸:氢氧化钾法、硝铬酸法、氯酸钾法等使黏结组织解离 后再进行观察。
第一节 性状鉴别法 第二节 显微鉴别法 第三节 理化鉴别法
王玲波老师编写
概 述:
• 中药制剂的鉴别是利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 原料药的组成,从而判断该制剂的真伪。
• 主要内容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 《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的鉴别试验方法,仅适用于 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用以证实是否为其所标示 的药物。
二、方法
(二)升华鉴别法: 4.实例——牛黄解毒片中冰片的鉴别 【处方】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
甘草。 【鉴别方法】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
升华物,加新配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 瑰红色。
冰片升华物
冰片升华物显微观 冰片升华物显色
二、方法
碘化汞钾 硅钨酸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样品
甲醇浸提
滤液1ml
盐酸3~4滴 镁粉
红棕色
二、方法
(二)升华鉴别法 1.概述 利用中药制剂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
的性质,获得升华物,根据升华物的理化性质进行鉴别的方法。 升华物的鉴别方法主要有: 利用显微镜观察晶型; 可见光下观察颜色; 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加入合适的试液与其发生显色反应或荧光反应。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4.注意事项 制备薄层板应清洁干燥后制板; 预制薄层板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 使用新鲜溶剂配制展开剂; 配制多元展开剂时,各种溶剂应分别量取后再混合。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例:首乌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提取方法:甲醇提取 固定相:硅胶G+0.5%NaOH 展开剂: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15:2:1)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3.操作方法
制板
供试液及 对照液的 制备
点样
展开
显色与 检视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3.操作方法
(1)制板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110℃活化30min 聚酰胺薄膜不用活化
• 自制薄层板
一份固定相
三份水(或 含有黏合剂 的水溶液)
研磨 混匀
涂布器
自然 干燥
铺制薄层板
用前 活化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3.操作方法 (2)点样
注意:点样时勿损伤薄层表面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3.操作方法
(3)展开
展开剂的制备:新鲜配制
预吸附中
展开中
展开: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加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密闭,
一般上行展开,薄层板浸入展开剂深度一般要求溶剂最初的前沿
距原点约5mm,展开至规定展距后立即将薄层板取出,晾干,以
牛黄解毒片(片剂):本品为素片或包衣片,素片或 除去包衣后的片心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
附子理中丸(蜜丸):本品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 丸,或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大蜜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 色;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抗感颗粒(颗粒剂):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 微苦。
抗骨增生胶囊(胶囊剂):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 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和粉末;味甜、微涩,或味微苦 涩。
视野中目微尺与台微尺的重合线
二、方法
(四)记录 边观察边记录。按照检查项目逐一进行显微特征记录,鉴别 的项目名称和排列顺序,按质量标准上的顺序书写。 (五)结果判断 根据药典标准规定进行判断,对于不同项目要依据其不同的 标准规定进行结果判断。
例:六君子丸的显微鉴别
处方及制法:党参、
白术、茯苓、半夏、陈
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干燥。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2.仪器与材料
硅 胶 G( 含 粘 合 剂 煅 石 膏 ) , GF254( 含 254nm 荧 光 剂 ) , 硅 胶 H(不含粘合剂),硅胶HF254
(2) 固定相
硅胶:常用极性吸附剂,具表面活性中心,略带酸性;
氧化铝:常用极性吸附剂,具表面活性中心,略带碱性;
二、方法
(三)荧光鉴别法 4.实例——复方鸡血藤膏 【处方】滇鸡血藤膏粉、川牛膝、续断、红花、黑豆、糯米、 饴糖。 【鉴别方法】取本品粉末1g,加水l0ml,加热10分钟,滤过, 滤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1.概述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 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加供试品和对照 品,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显色剂显色,检出色谱斑点,对比供试 品与对照品的色谱图进行定性鉴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