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充分发挥好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充分发挥好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充分发挥好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语文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发
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知识、明
晓哲理。使其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养成学
习语文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积累词汇,懂得道理,把生活与学习
语文结合起来,从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 语文教学 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语文教学活
动课的教学的现象在现实教学环境中依然存在。如果教师既加强对
课堂教学研究,又注重课外活动的指导,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必
然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文活动课形式多样
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学校活动和
个人活动。
班级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便于组织,时间与空间安排以及内容
安排都有较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安排每周一次的语文实践活动,又
可以配合一个活动主题,集中安排。小组活动形式是以学生的兴趣
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可以分为综合性的语文兴趣活动小组,也可
以专门学习某些内容的小组,如小主持人、小记者等等。学校活动
利用节庆活动中开展活动课。个人活动有记日记、采访、自编作文
集、收看新闻联播、科学小实验等。
二是在具体活动形式,可与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
各种形式的活动。
(l)竞赛式。如:拼音赛、写字赛、即兴发言比赛、辩论赛、
读书知识竞赛等。
(2)文艺式。如讲故事,将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将约
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情节生动的故事等。
(3)游戏式。语文游戏活动的特点是趣味性强,简单易行,如
开展成语接力、猜词游戏、语文拼板游戏、语文智力游戏等。
(4)情境式。语文情境活动即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一个特定的
氛围,使学生浸于角色的体验之中。
此外还有调查、阅读等形式。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特长、班级学
生的特点以及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选择合适的形式。
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语文活动课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
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
成为活动主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主动意识。从活
动的设计,准备,总结都让学生亲身经历,直接体验,使新课改强
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
性得到实现,让学生感到这就是我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设计
安排,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受、体会、领悟、发现,从而获取直接
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对知识的
理解更加透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通过实际动手
操作,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
识和技能。既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即使在学习
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
做。传统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惟一的信息
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所。语文教
学在内容上与生活脱节,使语文教学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在方法上
的灌输式,又使学生缺乏语文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学习能力自然下降。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正好弥补传统
课文教学的不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活
动课能很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寻找事物
之间的关系,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
识有效应用起来。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在生
活中时时处处都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四、师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
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
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
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愿学、乐学、想学。如果
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关系,教师的威信
自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样的老
师,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文活
动课中,教师可以是指导者,也可以是合作者,还可以是学习者。
这样就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教师在对活动进行组织、引导、总结、点评的过程中又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
谐良好氛围。
五、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美国的一家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
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运用知识,既
可以是在学科课程中学到的,也可以是活动中学到的。两者间更为
显著的区别在于,从学科课程中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从活动
课程中获得的多为直接经验。语文活动课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很好的
应用到生活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改变传统教学中仅教给学生结
论性知识的方式。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的思维,品尝成
功的快乐。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能
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知道结论性
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
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知识、明晓哲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达到育人的目的。
语文活动课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活动课是对课堂的延伸。
学科课程学好了,为活动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提供认知能力的准备,
有助于活动的开展和深入;而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丰富了感性
认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了个性特长,对学习
学科课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活动课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单调
乏味课外作业来复习知识的方式,学生常常会有意想不到惊喜,也
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