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创产业发展问题分析在被唱衰多年后,实体商业在近两年再次强势回归。
在消费升级的风口下,实体商业和以往不同的是,现在进入了主题化、特色化的体验经济时代。
传统的零售商业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国家对第三产业的大力扶持,富有强大体验性的文创商业在近几年受到了全国各地极大的重视。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有着肥沃文创土壤的古都,成都文创商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又有那些呢?通过近半年来对成都文创产业市场的关注,对其发展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一、成都文创商业现状作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成为国际化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
随着经济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型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势头,具体表现为增长较快,发展较为迅速等。
(一)成都文创商业背景1、经济认知:消费处于转型时期精神文明消费逐渐增加据国际外统计分析,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时,将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转向以精神消费为主导。
2014 年我市人均GDP 首次突破70000元人民币,约合美元11398美元,标志着我省消费结构已进入以精神文化消费为核心的快速调整时期。
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消费层次达到富裕阶段时,人们就会大幅增加文化教育支出。
而成都市在2014年底就进入了富裕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上的消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就开始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更多方面的需求。
文创产业既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科技阶段返璞归真的必然趋势。
2、文化认知:历史底蕴深厚为文创产业奠定牢固基础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建成史,4500年文明史,为文创产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厚的人文底蕴、敢于创新的人文精神,为激发文化创意、发展创意产业奠定了基础,使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鲜明的特点,散发着传承于三国文化、唐宋诗词、民俗文化、川剧等具有成都独有的闲适特色的文化基因。
创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和灵魂,近两年,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博、艺术、动漫、音乐、设计、影视传媒等文化产业,并把产业链延伸至各种后文化产品中,充分展示了文化创意的发展力。
3、政策认知:成都文创土壤肥沃将打造西部文创中心2017年7月,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
2017年8月24日,在成都举行的“川港澳合作周”中,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2)》,拟到2022年,建成一批具有国家功能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创品牌、文化地标和产业园区。
同时,对外发布推介了78个新筛选出的PPP项目,总投资超过3200亿元。
此前成都发布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到,要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创中心城市,重点做深做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创产业。
中心城区还要突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打造富有蜀文化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到202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格局还将有全新的调整。
届时,初步建成西部文创中心,构建“双核共兴,两带共振(龙门山带、龙泉山带)”的文创产业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文创产业轴、产业带、产业圈和文化消费群。
成都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文创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引导。
成都也正在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创产业政策优势,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做大文创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分布1、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锦江区和成华区,在武侯区和新都县也有零星分布。
大部分以成华区和锦江区的废弃厂房、工人俱乐部、历史建筑、农房、废弃仓库所在地为目标,经过改造、翻新后形成。
由于这些区域房产租金便宜、周围环境清净,适合艺术创作,吸引了大批青年艺术家在此设立工作室,迅速实现了艺术创作上的聚集。
位于锦江区工业开发区的创意成都大厦和位于三圣乡的蓝顶艺术中心是为数不多的两个新建园区。
2、创意产业园区的经营者创意产业园区的经营者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成名艺术家,另一类是有创意产业背景的地产开发商。
成名艺术家租赁废弃的厂房、仓库,借助自身的人脉、经济积蓄等资源,通过艺术家独有的艺术手法将其改造成艺术创作中心,例如蓝顶艺术中心的周春芽、北村艺术工厂的周勇、733的苏阳等人。
有创意背景的地产开发商以自身的资金、人才、品牌等资源为谈判砝码获取政府的开发许可,改造废旧厂房或者新建创意基地,前者如成都文化旅游集团的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后者如博瑞传媒开发的成都创意大厦。
3、创意产业集中区的业态构成几个创意产业集中区的业态构成已经突破的艺术家工作室、画廊的最初界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为艺术家以及休闲者服务的酒吧、餐厅等商业服务设施,建筑设计、文娱创作、传媒娱乐、动漫、软件、音乐、服装等创意业态也开始创意园区聚集。
4、盈利方式租赁废弃厂房、仓库,并对其进行简单改造收取租金是成都众多创意产业园最普遍的盈利方式,蓝顶、北村、733、三圣乡片区大都如此。
除此之外,成都创意大厦、红星路35号以创意长夜写字楼、配套商业为主要盈利点;工业文明博物馆以休闲商业、小型展览为主要赢利点。
成都市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还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对目前的成都市场而言,一方面要利用园区化和楼宇化的发展模式,培育品牌园区,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产业体系和链条,同时要认识到产业园并不等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产业园区要避免“有园无产业”的现状和“有园有产业无市场”的窘境。
(三)成都文创品牌现状1、品牌业态单一:通过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对成都本土文创品牌近200个样本的研究发现,成都本土文创品牌类型较为单一。
从本土文创品牌的类型来看,咖啡、餐厅、DIY手工坊、书店这类复制性强易操作的业态占比较高,纹身、动漫、音乐等小众类型的专业性业态较少。
需要细分市场,需要多挖掘文创品牌的类型,并积极创新。
2、本土文创品牌商业属性弱:通过RET睿意德中国对国内知名文创品牌TOP50的创立地点研究显示,成都本土文创品牌入围该榜单的仅3家,分别为刺青品牌——纹玩刺青,潮牌集合店——SPARKO,创意皮影戏——冰人创艺影戏馆,和言几又、LINE FRIENDS、Painting Tower等榜单上的品牌相比,成都的品牌知名度都相对较低,且目前暂未打入其他城市市场。
3、成都市场受认可度高:通过对国内知名文创品牌TOP50在各城市分布情况的研究发现,入驻成都的知名文创品牌有20家,数量超过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位居首位,文创品牌对成都市场认可度较高。
(三)成都文创产业现状1、文创产业类型过于传统、粗放缺乏精细类产业纵观成都文创产业,大致分为旅游景点类、博物馆类、民俗文化类、综合类、创意办公类、艺术工艺类六大类型,产业类型较为传统、粗放。
在商业地产存量时代,需要转化思维,逐步从传统、粗放,转向精细经营。
成都文创产业还有很多潜力待挖掘,细分文创市场,精细化经营是未来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的方向。
2、形象够“文创”但业态繁杂定位模糊西村大院:文创业态弱化就成都文创产业而言,西村大院获得过很多殊荣和奖项。
然而西村这个处于成都西区重要位置的庞大建筑,没有为寸土寸金的西郊带来繁华之境,如今却给人的一种震撼之后的荒凉之感,店家生意更是惨淡。
在更迭了几轮业态之后,除了零星的几个手作工坊之外,火锅、串串、干锅、烧烤、泰餐、日料等餐饮业态彻底占领了西村大院。
这样的现状和西村的业态规划和招商运营有很大关系:200元/平米/月左右的租金对于整个成都文创行业而言确实很高,导致预想中的规划业态一个都没有招进来,招商情况不理想,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创产业氛围;在商业自持和销售中存在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导致这个项目到现在既没有卖完也没有满租。
而现在,西村大院楼顶的野草就长出来了。
U37创意仓库:定位模糊U37尽管定位是文创产业园,但实际呈现的是用文创艺术包装下的小资餐饮娱乐聚集地,以摄影婚礼、餐饮、文创办公为主要业态,业态关联性较弱,文创产业引领度不足,叠加体量较小、改造不够精致、停车难等诸多因素,人气不足,经营较为艰难。
东郊记忆2009年开始改造的东郊记忆,可以说是成都最早由政府规划建设的创意工厂,占地面积200余亩。
作为成都的地标性建筑群,独特的艺术建筑氛围堪比北京的798。
而现在的东郊每周还会举办各种的活动,音乐会、动漫展等来吸引游客,但平时的东郊记忆由于位置偏远,人流量小,整个园区依然冷清。
由于东郊之前的招商入驻门坎极高,同类型的店铺只能有一家,和此同时租金也高,主街道的房租在150元/平方米/月,除了酒吧以外大多数商家都是赔本赚吆喝的。
东郊记忆的商家,6成都已经搬走了,除了中央大街以外,其他商铺包括曾经的网红餐厅,都纷纷关闭或者搬迁了。
3、文创产业实力较弱国内知名文创品牌偏爱入驻大众商业通过对国内知名文创品牌TOP50在成都分布地点的研究发现,知名文创品牌更偏爱入驻成都大众商业;而成都定位文创的商业项目,例如西村大院、东郊记忆、蓝顶艺术中心、U37创意仓库、IBOX爱盒子创意空间等,均无知名文创品牌入驻。
4、文创产业运营管理待提升租金低廉空置过高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成都文创商业项目一楼租金最低仅为30元/月,最高180元/月,和成都其他商业租金相比,文创商业租金整体偏低;另外,从调查样本空置率来看,成都文创商业的空置率高达40%,文创商业整体运营管理状况不佳。
现状总结:“文创商业化”模式存壁垒成都文创氛围未大规模成形根据以上调查项目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受经济下行、电商冲击和市场环境的影响,文创项目的空置率越来越高,加之诸多文创企业只是小打小闹,满足于把产品卖出去就行,根本没有树立企业品牌和长远经营的概念。
其次是成都文创项目的市场认可度低,品牌属性差,设计不够时尚,和沿海还是存在很大差距。
这些都导致了成都曾经人气火爆、商业繁华的文化创意类项目,如今也秋得不忍直视。
作为文创商业项目,它不仅要面临蓬勃发展的电商冲击,也要面临市场同质化项目的竞争,更要面临被日新月异拔地而起的新项目所淘汰,可谓是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