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用药
解放军第三O九医院中心门诊部高晓光
关键词:合理用药老年健康药物不良反应
总参老干部多,年老体弱,病情复杂,如能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合理用药,将大幅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我们接触的普通用药原则、用药剂量大多是参照中青年身体特点制定的。
而老年患者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已经发生显著改变,这种改变体现在用药上可以是量的不同,也可表现为质的不同,所以必须以老年患者的疾病状态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为依据,考察其对药物的反应性,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给药方案,达到既定治疗目的。
1医务人员对老年人应采用的给药方式
1.1尽量避免合并用药与自行用药
一方面,老年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多种病理情况揉合在一起,导致多种药物合用在该群体中的情况高于中青年群体。
即使医生处方开得合理,还可能存在各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感觉神经机能衰退,往往使患者本身对药效的观察和感知降低,因此部分患者采取自行用药方式进行代偿处理。
鉴于此,在明确诊断后,医生应当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治疗方案,权衡分析每种病理现象的轻重缓急,确定优先治疗项目,停用非优先治疗的药品。
经常注意征求药师意见修订治疗方案,引导患者不轻易自行用药,尤其是非急救处方药,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和患者自行用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医源性事故的发生。
1.2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
老年人本身并不禁止使用任何药品,但用药应因人而异。
同时使用的药品种类应尽量减少,以使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更可预期。
在处方前,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新上市的药物和广告宣传的药物,医疗工作者应当有自己的专业考虑慎重使用,优先使用自己比较了解的药物。
此外需要重点考虑肝微粒体酶抑制剂和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大多数药是通过肝脏代谢的,肝药酶抑制剂与诱导剂会导致肝代谢药物的作
用发生改变。
1.3确定给药剂量与剂型
给药剂量应根据病人的健康情况、疾病轻重和体重等条件考虑选取。
老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而且肌酐清除率与体重成增函数,与年龄成减函数。
因此并不是用药量较大效果就较好,给药剂量应当低于中青年人。
应当使用最低有效量作为评估指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
我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人给药剂量为成人剂量的四分之三,部分药物仅用成人的一半量,具体应当参照老年患者个人的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选择易于接受且疗效相对好的剂型。
大多数老年人吞咽大剂量片剂或胶囊剂有困难,可以适当选择冲剂、口服液等代用液体剂型,必要时改为注射给药。
控缓释制剂服用次数少,是易于被老年患者接受的剂型,但老年患者应当慎用控缓释制剂[1]。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胃肠道机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影响缓释制剂的吸收;与此同时,老年患者胃排空速率变慢,使药物释放度增加,很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1.4开展疗效确定与疗效观察
由于患多种疾病致使用药多且复杂、自我意识增强、文化水平改变、生活习惯变迁、生理不方便、记忆力减退等,据统计老年患者对医嘱的执行程度显著降低,大约有半数老年病人不严格执行医嘱[2]。
而是否按医嘱用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此时医师必须对患者进行疗效确定与疗效观察,必要时详细叮嘱第三者(如患者家属、护士等)帮助患者服药。
此外,处方是否简单明确、药物种类多少是影响正确用药与否的关键因素。
2老年人中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
2.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疗效迅速确切,普遍受老年患者欢迎。
但该类抗生素在老年患者身上有明显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其中肾毒性是可逆的,耳毒性对耳蜗前庭的损害是可蓄积且大多不可逆的。
因此,已有耳蜗前庭损害的老人和耳聋者一般禁用该类抗生素。
如必须使用,应减少用量、缩短疗程到最低有效限度并在治疗前进行肾功能检查。
2.2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容易引起老年患者胃肠道和肾脏并发症的危险,需尽量使用非抗炎性镇痛药替代治疗[3]。
如果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开始剂量要小,根据症状的缓解程度和机体的耐受能力逐渐调整给药剂量。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2.3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老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抗精神病类药物很敏感,因而减少安定药、抗焦虑药、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的剂量是很有必要的。
但在降压药和抗抑郁药中,医师不能给患者太小剂量,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老年患者应当慎用中枢性抗高血压药,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4利尿药
很多老年患者需要利尿药,但往往严重的医源性药物不良反应是由利尿药引起的,这些不良后果主要体现在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变化,如水钠代谢紊乱和钾离子失调。
老年患者在用利尿药时,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防止大量饮水。
如出现潮热、腹泻、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时必须减少药量甚至暂时停止治疗。
3保健药品的合理应用
3.1因人而意选择保健品。
目前人类尚未发现任何具有延年益寿确定功能的药物,市场上普遍宣传的年轻态保健品与民间流传的活血植物成分等均不具有确定的药理学依据,所以,老年患者服用保健药物的主要目的应确定为增强体质而不是增加寿命。
因此,在指导老年患者使用保健药品时,要根据其药理试验结果和老年群体临床药效评价结果做出客观的专业判断,而不应受广告宣传误导。
3.2慎用中药类保健品。
中药类保健药品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药,避免盲目服用或过度服用。
作为医务工作者,教育老年人,树立中药也有不良反应的思想观念,对服用含有不良反应强烈成分的中药类保健品的患者要密切关注。
3.3不要随意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类保健药品。
应当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临床检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
泛泛地说所有老年患者都缺乏微量元素而滥补各种微量元素是广告宣传促销的做法,不具有科学依据。
同时注意,老年患者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维生素类物质是有益的,但此类保健药品不应作为维生素类摄入的主要途径。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体育锻炼、人际、心理、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全面促进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是关系到患者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医疗工作者应当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做好医疗保障,使每个患者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安度晚年。
主要参考文献:
1. Marchionni N,et al.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the vasodilating effect of iv glyceryl trinitrate in advanced age.ibid,1990,104-105
2.Hepler CD,Strand LH.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rm,1990,47(3):533
3.Sliverstein FE,Graham DY,Senior JR,et al.Misoprostol reduces serious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eceiv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A randomized, g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nn Intern Med,1995,123(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