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审计思考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
法用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
形资产等资产向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对外
投资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1、对外投资项目未经有关部门审批。
部分事业单位及下属部门利用赠款、试验费、
合作经费等对外投资,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和
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由于机构改制、人员
变动等原因,事业单位对这部分投资失去控
制,造成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
2、“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严重失实。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重要依据是“投资可
行性论证报告”。“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
是否客观、真实、可靠,决定对外投资的成
败。在具体的审计实践中,一家事业单位的
“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预计公司投产后
的年销售额为20000万元,公司实际投产后
3年的年平均销售额为180万元,不足“投
资可行性论证报告”预计年销售额的百分
之一。该公司由于出现巨额亏损,无力继续
经营,于投产3年后倒闭,造成巨额国有资
产的流失。
3、对外投资未列入单位的资产总额。
事业单位应设置“对外投资”会计科目,所
有的对外投资应记入此科目,作为单位的资
产组成部分。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的对外投
资记入“科研成本”、“其他应收款”、
“合同预收款”中,未按规定记入“对外投
资”会计科目中,不能反映单位真实的对外
投资和资产组成情况。
4、对外投资无收益。事业单位对外投
资的目的是在保持国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
获得对外投资收益。在审计中发现,部分事
业单位对外投资项目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亏
损,投资无收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存在各种舞弊现象。审计中发现事
业单位对外投资项目中存在隐匿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体外循环、小集体和个人占有投资
收益、设立小金库、通过借款转移投资、改
制时低估资产等舞弊现象。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1、对外投资不谨慎。部分事业单位对
外投资不谨慎、随意性较大,不重视“投资
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客观
性。对外投资项目论证不充分,决策程序不
规范,缺乏监督。存在盲目投资、感情投资、
关系投资的现象,许多对外投资项目因此而
失败。
2、单位对外投资项目疏于管理。部分
事业单位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对投
资项目的经营决策、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
况、经济效益等情况重视不够。未建立投资
项目后期跟踪管理监督机制,投资单位的合
法权益受到侵害。
3、缺乏管理人才和经验。在事业单位
全资或控股的投资项目,由于单位选派的经
营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懂市场行情以
及如何进行市场运作,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管理不善,投资项目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出现
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经营者责任心不强。由于多数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