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学绪论》ppt课件共62页
《中医学绪论》ppt课件共62页
2.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守
寒真 凉、 派河
间
张从正
李杲
重点复习
攻 下 ( 邪 ) 派
子 和 、 戴 人
明 补之 土、 派东
垣
朱震亨 彦
滋修 阴、 派丹
溪
3.明清时期
(1)出现了许多综合性医书 (2)提出了“命门学说” (3) 提出了“温病学说”
4.近现代时期
(1)产生了中西医汇通学派 (2)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局面
• 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 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 如同祭祀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 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 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 时间:2月18日或19日开始,3月4日或5日结束。
• 季节气候与人体生理
自 然 界
构成人体人的是各一个个脏腑有、机形的体、整官体窍之间,
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 上相互影响。 • 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理功能和
病 人理类变是化在人适,与应必外自然环然受和自境社然的会和整环社境会体中环性维境持的着影机响,
体的生命活动。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有机整体的构成 (2)整体观的指导意义
(1)有机整体的构成
以五脏为中心 以经络为联结
全身脏、腑、体、窍
表里相联 上下沟通
整 体
• 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整体在 组织结构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 气、血、津、液分布、运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 维持其各自的生理功能;
• 通过心的主宰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 动。
(2)整体观的指导意义
《中医学绪论》ppt课件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中医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刘稼
《中医学基础》
绪 论 阴 阳
哲 学 基 础
五 行
对 人 体 生 理 的 认 识中医气基藏经体血象络质津础液理论对疾病及其防治的
学学
认
说说
识
病因 病机
中诊医法诊 断辨学证
养生防治康复
绪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自学) 四、《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自学)
节 气
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
玄鸟至 候 雷乃发声
始电
夏 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
腐草化为萤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秋 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
雷始收声 蛰虫培户 水始涸
冬 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 蜃
• 季节气候与人体生理
• 名称: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渐多;二是雪渐少 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 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魏 晋 隋 唐
宋 金 元
明 清
近 现 代
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派 出现了许多综合性医书 产生了医学流派 中医学逐渐充实和系统化
1.魏、晋、隋、唐时期
(1)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2)晋·王叔和·《脉经》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4)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5)唐·苏敬等·《新修本草》(唐本草)
病理上的整体观 诊断上的整体观 治疗上的整体观
病理上的整体观
1)局部病变大都
目
是整体生理机能失
筋
调在局部的反映
肝
中医学在分 析疾病的病理 变化时,强调
耳骨肾
心 脉 舌局部病理变化
与整体病理反
2)脏腑之 间在病理 上是相互 影响的
肺 皮
鼻
脾
应的统一性。
肉
口
诊断上的整体观
• 理论:内在脏腑及物质与外在形体官窍是一个 生理、病理整体
病在心肺 病在肝胆 病在脾胃 病在肾
诊断上的整体观
治疗上的整体观
• 理论: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使
之恢复常态。
• 举例: 局部病变 整体调节 舌红碎痛 外病治内
治法 清心泻小肠火
久泻 下病高取 艾灸头顶百会穴 眩晕 上病下取 针灸足心涌泉穴
2.人与外环境的整体性
(1)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2)人与社会的整体性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一)形成 (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形成的时期:先秦~汉末 长期经验的积累 科学知识的渗透 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哲学思维的影响 2.形成的标志:“四大经典” 的出现
黄 帝 内 经
伤
重难经点复寒杂病习
论
神 农 本 草 经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阶段
(1)有机整体的构成
以以五五经脏脏络六为为腑中 联五心 结体全官身窍脏、腑、体、窍经
表里脉相联 上下沟通
整 体
心 小肠 脉 舌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肝 胆 筋 目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脾 胃 肉 口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肺 大肠 皮毛 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肾 膀胱 骨 耳及二阴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Hale Waihona Puke (1)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这就是
季 节 昼夜晨昏 气 候
“天人一体”
地理环境
•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 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 季节气候与人体生理 • 昼夜时辰与人体生理 • 地域环境与人体生理
• 季节气候与人体生理
季春
立春雨水
阳 气 运 动
春升 温 生
夏浮 热 长
秋降 凉 收
冬沉 寒 藏
人 生 气血趋表,腠理松弛 气血趋里,腠理致密 体 理 多汗少尿,脉多浮大 少汗多尿,脉多沉小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 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意义:是中国学重要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 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及养生、防治 等各个方面。 •内容:
(一)整体观念
•内容: • 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 结论:有诸内必形诸外 • 手段: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 方法:察外知内——验舌、望面、察神、切脉 • 举例:察舌知整体、察舌知脏腑
诊断上的整体观
1)察舌知整体
舌淡红
气血不足
舌红
邪热炽盛
舌干
津液亏损
苔薄白
病轻
舌萎软无力 病重
诊断上的整体观
2)察舌知脏腑 异常舌象在舌尖 异常舌象在舌边 异常舌象在舌心 异常舌象在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