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项目部管理制度标准化
制度是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实行施工企业项目部管理制度标准化,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制度形式,明确界定施工企业在铁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必须遵循的管理要求,提供科学成熟、简洁高效的管理模式,为最终实现既定目标提供行动指南。
管理制度既是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铁道部有关的建设管理规章和办法、铁路局及项目管理机构有关管理规定与要求的贯彻与细化,也应该是施工企业项目部构建职责分明、管理科学、高效运作平台的自发要求。
本篇是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财管理、综合管理五类,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基础制度建设提出要求,明确了在上海铁路局建设项目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的基本制度,每项制度应包含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管理要求。各施工企业项目部应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和企业管理模式,补充添加及细化相应的管理制度。
项目部管理制度框图
项目部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计财管理制度综合管理制度工程测量制度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开工报告申请制度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变更设计管理制度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制度工程质量试验制度样板引路制度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质量回访保修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自升式架设设施装拆及检测、验收登记制度安全检查考核制度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三同时”制度应急救援制度营业线施工安全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分包与劳务用工制度验工计价管理制度计划、统计与进度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分配与奖励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文明施工制度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制度宣传与保密制度项目例会与施工日志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廉政管理制度文物保护制度架子队管理制度 1 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基础技术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的一些制度,包括工程测量、施工图现场核对、施工技术交底、开工报告申请、编制作业指导书、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变更设计管理、基础技术资料管理这八项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的编制由总工程师负责,工程部为主责部门,工程部部长具体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项目管理机构相关要求、工程实际情况以及集团公司要求进行编制,并在正式开工前完成,由项目部各部门会签、领导审核后,以文件形式签发,并报送项目管理机构、监理单位备案。
1.1工程测量制度
1.测量组织及人员
1)项目经理要根据施工需要配齐经培训、懂专业的专职测量人员,作业队中必须明确指定负责的专职干部。
2) 项目部必须制定测量责任制,并按要求考核。
2.施工桩橛交接和施工复测
1)施工桩橛交接和施工复测由项目部总工牵头组织测量人员进行。
2)交桩和复测手续完善,各种数据按要求核对。
3.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
1)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两人换手复测进行,其测量误差必须符合测规要求。 2)所有记录、计算资料不得涂改,复核签字手续必须完善,未经复测和复核的桩橛不得交付施工。
3)重要桩橛必须按规定设置护桩,并定期进行复测。
4.测量仪器
1)测量仪器严格按有效期进行使用,按规定进行校正和周检。
2)各种仪器资料均应分项保存建档,目录清晰,内容齐全,妥善保管。
1.2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1.接到施工图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施工图现场核对。
2.施工图现场核对,监理单位由监理分站的负责人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由技术负责人带队,相关技术人员参加。
3.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施工图现场核对的重点内容、核明问题处理方式。
4.各单位按合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1.3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工程开工前必须组织图纸会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全面学习、熟悉、审核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2.技术交底应包括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和关键工序(部位)交底等内容,各种交底内容应有书面记录,参加交底的技术人员及被交底人应有签认手续;
3.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坚持施工组织设计总体交底和分项工程阶段性技术交底相结合的原则;
4.设计交底应在各分部工程实施前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代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由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交底;
5.施工技术交底应在工程实施前一周内对施工队进行交底,并应该展开层层交底至作业班组及各作业人员,并有书面记录及签认手续;
6.关键(工序)部位交底应针对该(工序)部位作业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交底,明确工序纪律和工艺要求,以确保达到质量要求。
各单位工程开工前,均应由施工单位向各相关的分包管理人员(如果有)及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交底要求同上,并形成交底的记录。
7.单位工程竣工后应将各级技术交底卡汇集整理装订成册。
1.4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1.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办理完善各项准备工作,并经项目管理机构批复同意或备案后方开工。 2.合同标段及重点工程开工报审表必须于开工前10天报监理单位,由项目管理机构工程管理部核实开工条件。
3.合同标段和重点工程开工条件:
1)承发包合同已经签订;
2)施工单位现场管理机构已设立,主要管理人员按投标承诺或合同规定已到位;
3)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已经完成,并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审批;
4)主要施工图纸已经完成复核工作;
5)主要施工便道已经贯通,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
6)施工复测已完成;
7)征地、拆迁工作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8)工地实验室已经建立,并能满足施工要求;
9)主要物资(材料)订货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
10)施工用主要的机具、设备已进场。
其中重点工程划分由项目管理机构参照以下原则自行确定:
1)特殊地段路基加固处理工程。
2)特大桥、跨等级航道及省道以上公路的桥涵。
3)隧道工程。
4)铺轨架梁工程。 5)通信、信号、电力工程。
6)控制工期工程。
4.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必须于开工前4天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完成审查、审批工作后并报项目管理机构工程管理部工程部备案。单位工程开工条件:
1)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能满足施工需要;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经审批;
3)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
4)单位工程施工图核对工作已经完成;
5)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
6)工点放样已完成,并已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7)“三通一平”已完成;
8)先期施工的试验工作已完成。
5.重要的临时工程开工申请必须由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开工。其开工报告手续按单位工程开工报告程序办理。
6.营业线施工应按程序办理开工报告申请手续。
7.凡新建、停建后复工的施工标段工程及单位工程,都应在正式开(复)工之前,办理开(复)工报告审批手续。
1.5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1.项目部编制作业指导书必须针对施工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向施工人员交待作业程序及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项目部必须对软基处理、路堤填筑、路堑开挖、钻孔桩、扩大基础、墩台模板与混凝土、悬灌梁、预制梁、现浇连续梁、梁板安装、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开挖及支护、隧道衬砌、既有线加固和道岔拨接等施工过程或施工工序,必须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和特点,逐项编制作业指导书,达到作业程序简明易懂,操作方法具体可行,施工过程有序可控,质量标准满足要求。
3.编制作业指导书的专业技术干部,必须要掌握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安全规定、环保水保政策,依据本单位施工装备,环境作业条件,各项专业技术,习惯施工方法进行编制。
4.作业指导书的执行。作业指导书必须经过总工程师审批后下发执行。必要时,报上级技术部门审批实施。
5.指导书发放和接收必须统一编号和登记。
1.6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1.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重点隧道、大跨度桥梁、深厚软基和岩溶处理工程等),项目部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后,项目部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经企业局级(集团公司)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才能实施;必要时由项目管理机构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后实施。
1.7变更设计管理制度 1.项目部的更设计管理按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执行。
2.Ⅰ类变更设计由主体单位提出变更理由和技术经济比较资料,经建设单位审查同意后提交原设计单位研究。原设计单位在征求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有关方面意见后,负责变更设计。变更设计文件经院总工程师审查后报原批准单位审定(如有不同意见应一并附送)。以正式文件批复。变更设计文件由建设单位分发有关单位。
3.Ⅱ类变更设计由主体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理由和技术经济比较资料,经其建设单位审查同意后提交原设计单位研究。原设计单位在征求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有关方面意见后,负责变更设计。变更设计文件经处一级的总工程师或总体设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审查后报建设单位审定(如有不同意见应一并附送)。建设单位以变更设计通知单(附必要的图表,格式见附件)通知有关单位。
4.变更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后序专业的影响、凡影响后序专业者,应及时向后序专业提供变更设计资料,后序专业应将变更的有关内容纳入施工图
5.变更设计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分工进行,严格遵守“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纪律,未经批准自行变更和施工的要承担技术责任。
1.8基础技术资料管理
1.技术资料由各级技术部门具体负责,定人定岗、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