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3—4岁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

尤其大部分幼儿又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因此他们十分的不适应。

很多孩子表现出种种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焦虑、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

这些都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正处在心理的冲击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小班孩子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的心理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很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它不仅为中、大班的学习生活作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健康心理的基础。

一、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潜移默化性、持久性等特点。

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精神环境的影响更是潜在而深刻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1、热爱、关注幼儿。

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奖励、赞扬、支持、信任等等。

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的爱与关注,都企盼鼓励的目光与真爱友情,都需要热情地赞美与灿烂的微笑。

幼儿会说喜欢某某老师,因为“他帮我梳小辫”、“她常摸我的头”、“她还常常让我分玩具”.......老师的这些行为常是有意无意的,
但在幼儿的心里都代表着教师的爱和关注。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由此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尊重、信任幼儿。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为幼儿,还要努力成为幼儿的朋友,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

不随便训斥、体罚幼儿。

教师应允许幼儿犯错,并给予幼儿改正错误的机会。

这样孩子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心情愉快,茁壮成长。

二、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
活动乃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在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更能激起幼儿对周围的关注与探索,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因此,应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及周边自然环境,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让幼儿自由自在的活动。

例如;活动室内的书架和玩具厨要设成开放式的,高度一般以幼儿自由取放为宜。

根据小班幼儿特点,设置语言区、美工区、生活能力体验角等多种活动区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的选择。

另外要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双手、双眼,自由的观察与探索,放松自己思绪,自由的想象与思考。

三、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
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每位幼儿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差异。

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分析每位幼儿,必要时可建立个人档案,对每位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每天的状况乃至每个活动的反应都要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

在进行个别辅导的同时,还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相互沟通,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的做好工作,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个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从小就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为中心,允许差异存在,这个问题是正确的。

健康个性的养成是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是基础,而家庭和集体生活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

家长们应注意创造和睦美满、民主融洽的家庭气氛,给予孩子适度的爱,培养孩子形成以活泼开朗为主流的个性,并注意利用游戏活动发展其个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具有面对现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品质。

这意味着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所以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