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

创设教学情景,激疑引趣,开展猜一猜的活动,吸引学生进入新课。
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感受,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让学生关注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实物。
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
培养学生概括
(中心)学校(三)年级(数学)科教案
课题(单元)
三、千克、克、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初步建立1千克、1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在操作活动中了解常用的秤及其使用方法。
4、能用质量作单位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一练
1吨有多重
提出问题:
(1)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呢?
(2)克、千克、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教后反思
5
1、看图,充满好奇心。
2、自由发表意见。
3、先独。
观察计算,得出1吨的概念。
小组合作、思考,并说一说。
学生说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题:
(1)独立完成,订正。
(2)相互提醒:注意是哪两个单位之间在换算,看清单位名称。
(3)倾听别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
3
10
1
15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卡车载重4()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小明体重35()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2、单位换算
8吨=()千克3吨500千克=()千克
6000千克=()吨1吨-100千克=()千克
3、改错题。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吨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卡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驶而过,把我吓了一跳!
师: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形成关系式1吨=1000千克
读关系式;
2、算一算:小组合作,看图互相说一说多少物体的质量合起来是1吨。
分小组计算各图的物体数量
小组汇报:
3头水牛约重1050千克,约1吨;10桶油约重1000千克,是1吨;
20袋面粉重1000千克,是1吨;40人约重1000千克,约1吨。
课件、桶装矿泉水
主备人
邓雪好
成员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时间
学生行为
时间
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猜一猜这头大象有多重?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有的同学都会用“吨”来表示大象体重了,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一道来学习“1吨有多重”板书课题。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想弄明白的问题)
3、举一举:
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教师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4、理一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之后,教师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知道这三个质量单位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2、掌握“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吨”,掌握“1吨= 1000千克”。
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5、能估计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初步培养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
2、认识“吨”,掌握“1吨= 1000千克”。
教学难点
1、培养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2、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2)课时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师:听了这则日记,你们为什么笑了?
4、拓展应用
有5台机器的重量分别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800千克、400千克,如果要用一辆载重量是2吨的卡车来运,可以怎么装货?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
5
1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提一提:感知1吨有多重。
让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提一大桶矿泉水。
提完后,问:“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
“再给你加一桶,怎么样?”
“如果再加10桶呢?”
“50桶呢?”
学生猜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师出示精确的重量:20千克)。
50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板书:1000千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