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独轮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电动独轮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35ELECTRIC 电动市场

电动独轮车 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文/ 王 品

中国是孕育平衡车市场的温床吗?并不尽然,

平衡车行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就遇到生存等诸多难题。

当然,这些挑战是任何一个行业在早期都要面临的。

同时,那些敢于不断革新的企业也会在大浪淘沙中脱

颖而出。平衡车行业即将进入低利润期,在此之前,

平衡车企业必须去探索一条“互联网 +”的发展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价格昂贵、定位不清,平衡车品牌Segway

的产品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近两三年

来,国内的一些创业者对平衡车进行了重新定位,紧

凑、便携的平衡车受到了不少用户青睐。

于是,风投涌入,山寨横行,平衡车行业在国

内随之而起。很多都是南方的小工厂,雇佣十来个廉

价劳动力,自己采购一些廉价或者质量不合格的原装

零件,拼装而成。然后老板花几千块做个网页,挂在

网上开始招收经销商和代理,而下一级的经销商和代

理很多怕压货,也就同时把自己的货挂在网上售卖。

所以人们在淘宝,京东搜索的时候,会看到大量低价

的独轮车,数以百计的品牌,让初接触这个行业的人

无从分辨。

但是,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独轮车的认知不断

提升,一些质量不符合行业标准的伪劣产品将遭到

淘汰。2.国际品牌进入,技术研发准入门槛提高

丰富产品线,提高性价比,才能化解叫好不叫

座的尴尬局面

(1) Ninebot

要从品牌和公司规模层面来说,目前最成熟的

当然是前段时间小米刚刚入驻的Ninebot(九号)。

收购了平衡车的鼻祖Segway,这在平衡车行业

是一个大新闻。九号创立之初就非常正规,早期的股

东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国民组合羽泉。如果大家翻看

他们的微博就可以看到,九号创立之初,一直是通过

他们的明星效应在进行推广和宣传。九号以做双轮车

起家,在去年年底推出了one系列的独轮车。售价

在2000-3500之间。笔者认为,九号的双轮定价在

2

万元上下有些高,不利于普及到大众层面,而售价Ninebot One 九号单轮 售价2395元低于万元的独轮车则更具有市场吸引力。

(2) Solowheel

熟悉独轮车的应该知道,Solowheel在独轮中的

分量就如同Segway在双轮车中的分量一样,是创始

者。由美国一个家族公司开发研制,然后将在中国的

总代授权授给了现在的公司。作为独轮车的创始者,

Solowheel的研发和技术能力当然不成问题,但和所

有在华的外国电子产品企业一样,定价成了它的弱点。

由于竞争加剧,高定位催生销量困境,2014年,

Solowheel在中国共销售了735台。 2014年,全国

平衡车(包括独轮和双轮)的总销量约在50000台,

也就说,Solowheel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足2%。而

根据Solowheel官方提供的数据,其2014年的全球

销量约在10000多台。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

原因是:

① 竞争加剧,高定位催生销量困境

很有趣的现象是,在当今淘宝满是标价七八百

元的情况下,Solowheel去年的定价还是9998每台。

这会不时让你产生了一种是不是看错了的感觉。好在

去年年底Solowheel官方终于调整了售价,但也仅

仅只是降低到6999而已。

② 匮乏的品类与迟到的线上销售

作为独轮平衡车的鼻祖品牌,Solowheel一直以

品类少而著称,这是由于Solowheel一直将大量投

入放在研发方面而决定的,加上Solowheel

一直以欧美用户为主,一款相对成熟稳定的产品更能获得极

好的市场口碑而具备长期销售周期,因此,品类少并

不会让Solowheel总部有多少疑虑。

可是相同的情况移植到中国市场,似乎就成了

弱项。在本就更青睐低价产品的氛围下,更多本土厂

商应变灵活,双轮、独轮更新极快,很多新功能也能

迅速被集成到新品上推出。相比之下,决策、研发、

生产环节都在美国的Solowheel,在中国市场自然显

得“笨拙”。

另一方面,Solowheel的嗅觉迟缓表现在线上销

售推出的时间,直到去年下半年,Solowheel才开始

与京东等网商合作,可到年底,线上的销量就已经与

线下全年的数据持平了。因为缓慢而错失的订单数,

相信后知后觉的Solowheel心里自然也有一笔账。

③ 争议最多也最为倚仗的“专利”

为什么Solowheel卖不好,因为大家的产品从

外观到内部结构设计跟你几乎一样,在这个同质的前

提下,价格、品类才变成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专利上,Solowheel在这一点上很

吃亏。

因为当初入华时,有很多专利问题。而当初

Solowheel只将专利权卖给过IPS,所以从某种意义

上讲,别的做独轮车的厂家都存在专利问题。不过就

像苹果三星常年的专利仗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没

什么影响的。

(3)IPS

IPS是国内第一家涉足独轮车行业的本土公司。

在取得了Solowheel的授权后,自主研发了软硬件。

这家公司给人的印象是没什么品牌意识,好像整个公

司由一群工程师和程序员组成。很少在对外的品牌塑

造方面有所建树。不过很多独轮车早期的玩家对于这

家公司还是有好感的,因为是IPS首先把车子的价格

从Solowheel那样疯狂的定价降到了大众可以接受

的1000-4000元档之间。让广大喜爱这个产品的玩

家有了接触车子的机会。

去年年底IPS成立了子公司禧玛科技,希望把Solowheel电动独轮车 售价6299元36 37ELECTRIC 电动市场

3.国内政策分析

平衡车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只是由于定位不

清、价格昂贵,被误认为是贵族炫耀的宠儿,而不是

普罗大众的消费品。平衡车的鼻祖Segway甚至被定

义为可以取代汽车的产品,但始终没能流行起来。

国内一些创业者转换思路,抓住中国城市交通

拥堵的痛点,对平衡车进行了重新定位——短途代步

工具,促使平衡车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品。

平衡车行业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阻碍需要突破。

笔者认为,车道、安全、规范等都是平衡车发展的掣肘。

中国过去三十年交通设施主要是为汽车而建,

自行车道少得可怜。娇小的平衡车很难跟庞大的汽车

争道路。如果车道不解决,平衡车的市场化道路的阻

力可见一斑。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各类专

用道路的重要性。例如,深圳市正在推动自行车道和

人行道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2015年深圳市将建成

500公里以上的自行车专用道。随着各种专用道路的

陆续建立,平衡车可施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大。高端的独轮车拉出来单独做,定价貌似也在4500元

以上。

(4)Airwheel

爱尔威是独轮车这个小众产业的行业巨头之一。

和IPS一样,它的产品线非常丰富,价格定位也比较

合理,可供选择的产品也很多。据说也是早期拿到过

不菲的投资。据了解,爱尔威今年的重点应该是放在

海外市场。

(5)乐行

小米投资Ninebot后,外界普遍预测999元独

轮平衡车将面市。但一个月过去了,并没有等来超

低价的平衡车,倒是等来乐行天下2999元的两轮

平衡车R0和电动滑板车L6。这次降价与小米投资

Ninebot不无关系,但最主要还是为了迎合潜在年轻

用户的消费实力。

同样,为了普及市场,Ninebot可能也会推出一

些低价平衡车,激活更多的用户群体。但从乐行的做

法可以看出,降价可能会减少平衡车的一些功能。IPS电动独轮车 售价2999元乐行 InmotionV3C

Airwheel爱尔威Q3火星车电动独轮车 售价2999元当然,与长远的专道建设相比,平衡车市场规

范显得更加紧急。平衡车正处于混乱期,各种产品充

斥市场,有些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电动车和平衡车最大区别是稳定性,电动车前

后是稳定的,但平衡车具有不稳定性。只有保持系统

稳定,才能保证平衡车实时平衡。但现在一些山寨厂

商用200瓦电动车的电机,很难保证平衡车的实时

稳定。

4.销售渠道分析

众所周知,传统的代理商模式的很大部分利润

不是被厂商赚取,而是落到了代理手中。这就导致了

网上垂直销售模式的诞生,厂家为了让更多的利润留在自己手里,以后行业内各企业肯定会逐渐学习互联

网销售模式,将销售重心逐步的转向网络。

不过这个过程还很漫长,因为独轮车不像手机

那样是必需品,而且需要上手体验,这点就决定了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厂家除了在互联网上的推广之外,

线下渠道仍旧是其推广和体验式销售的重要环节。(编辑:韩灵丽)3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