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音乐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音乐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大追求,也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
动,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看似
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
课程改革的关键和紧迫要求。课堂有效教学指什么?余文森教授从专业角度认为:课堂有效
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我从教材的处理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两个角度谈点自
己的思考。
一、 重视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活用教材,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一堂真正有效的音乐课,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把教材用
好,用活,用实,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体现
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和备课的能力。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教学,确立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是
前提,是否能找到准确的重难点,挖掘教材中潜在的音乐及人文文化内涵,挖掘教材的深度
和广度,在教材的基础上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能否将音乐课程中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协调发展,即突出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同时也使知识与技
能的获得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再根据教材安排、学生的年龄和特点有机地结合,形
成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教《藏族的歌》这单元时,藏族音乐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如
果总结它的音乐特点,内容太多,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就抓住最主要的一点——音乐中多使
用欣赏、演唱、表演藏族的音乐作品,了解藏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特点,喜爱藏族音乐作为
教学目标,以这一特点贯穿音乐的学习始终。此外,课的开始,还加入藏族音乐、文化的介
绍,让学生在欣赏藏族音乐之前,对它的文化有初步了解,为后面的音乐活动铺垫。同时还
大量使用自己搜集音像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与情感与态度三者协调发展。
二、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教育方法的主要部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
别是在今天新课程条件下,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中,选择正确、合
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选取恰当、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可以让课
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
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
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
感受音乐的教学情境。如李存老师的《走进西藏》一课中,在欣赏乐曲《阿姐鼓》时,他没
有讲解歌词,更没有诠释音乐,而是采用创设情感性导言情境的方法,把学生深深吸引到特
定的背景情境之中。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娓娓说道:“一位诗人写道:‘深夜,人们燃着酥油
灯,保持屋内的光明,以为这样能防止恶魔的入侵。晨起,人们起来祷祝,以为这样可以安
抚已世亲人的灵魂’。也许。我们知道这里有太多的迷信色彩,但是我们仍为他们那企盼美
好、安宁生活的希望和那颗质朴的心而感动。没有人能教会你去如何欣赏大海,你要自己看,
自己听,自己想,自己悟,方知心中的大海。也没有人教会你去欣赏这美好的诗和歌。用心
灵去感悟吧,感悟那纯洁的大自然,感悟那原始的人性和自尊。”在这充满鲜活的、富有人
情味和生命感的语言情境中,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艺术氛围里,学生受其感染,一次次
增加情感体验的深度,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殿堂。《阿姐鼓》那种自言自语、如泣如诉、时
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歌声仿佛把人们带到遥远的籁。学生体验着、感悟着、思考着,这是心
灵的震撼和颤动,感悟和净化。创设这种情感性导言情境,不仅是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也
是一种文化的开拓。使音乐课堂实现情感体验的有效性,即体现了音乐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
价值取向内涵,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兴奋剂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方法,是老师
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性地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兴奋剂。如《G弦上的咏叹调》一课中,教师设计的问题
(1)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2)乐曲的基本情绪与风格是什么?(3)乐曲的作者及对其
在音乐上的贡献?在第一个问题上教师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介绍小提琴及音色,并感受乐
曲在小提琴的G弦演奏的音色浑厚、浓重。学生就不会与大提琴混淆。第二个问题上,教
师更多依靠聆听乐曲;依靠对作品主题的熟悉;依靠对作品曲式分析;依靠对作者所处的时
代、历史、文化、宗教等介绍,层层叠加方法解决乐曲的基本情绪与风格的问题。在第三个
问题上,教师不仅要学生记住作者名字,还介绍作者在音乐上的贡献及人们对作者的评价,
并演唱作者的作品,使学生感受欧洲古典复调音乐特点。从本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的问题难易
适度,所提的问题是引发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适合学生学习。
问题能有机联系,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满足感、
成就感。课程结束时回到最初的三个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使认识得到升华,体现音
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吸引学生去聆听、思考体验,给教学注入活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回味剂
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从不同的角度通过音响结构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实现
情感交流与表现,因此音乐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那么体验活
动是音乐课堂活动有效的灵魂。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
睛看,耳朵听,嘴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思考。也就是学习者要亲自去经历,去
感悟,去操作。如在进行曲教学中,设计了聆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跟唱
《中国解放军进行曲》,边唱边划拍,参与阅兵时队列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体验进行曲的
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和声美及阅兵式上的官兵阵容的整齐美、形象美和雄壮矫健美。
设计多种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真正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开心掌握音乐文化知识和技
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音乐的信心。除此之外,还可进行模仿、探究,合作等开
放式活动,使音乐教育体现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味无穷。
4、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剂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音乐教学容量,
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教师要努力掌握现代信
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大、资源广等优点更好为教学服务。多
媒体课件具有影视效果,直观形象,情景逼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其视听结合、多感官参与,能更好引发人们的音乐视听结合,激起情感的体验,如欣赏乐曲
《游击队歌》时,由于歌曲的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对音乐的理解及表现音乐情感
上有一定差距,这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抗日游击战士开展游击战的画面,能进一步帮助
学生理解音乐是如何塑造抗日战士的形象,如何表现抗日战士生活情景等有深刻的理解和感
受,使学生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现代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舞蹈、戏剧及其他学科的整合,
多媒体可以快速、直观、全面地把相关内容一一呈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融会贯通艺术表
现,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合理、适
度运用,做到形式与内容结合完美,体现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主导作用,
使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和创
造音乐。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立足点,
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突出学生愉悦学习和情感体验,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
情感态度的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
积极参与学习音乐,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