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法律的学和研究,以及现代文学法学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

一般的学习法律者除外,凡是涉及到法律要深入做的时候,那么,无论定出专门的学习、研究方向,还是写作论文、谋划长篇巨制,都首先面临的是选题的问题。

法学院学生现代文学毕业论文,同样也是这样。

因此,法学院学生现代文学毕业论文,首先要确定好选题,然后才能开始进行的搜集资料、谋篇布局、开始写作。

不然的话,上来就写,写完了就撕,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毕业论文也就很难过关。

有些老师终期经常到了开题的时候,找到我,央求说,老师给我出新一个题目吧!可是,专著题目不是那么好出的,而且学生自己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有积累,并不完全清楚,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好好地进行选题。

一、作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组稿综合考虑法学院学生,尤其是硕士毕业生,在开始通过学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弄清自己的研究方向方向。

在学指导硕士研究生斑籽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和学习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研究的方向。

例如有的学生愿意做抽象的研究工作,我给他确定专论民法总论的研究方向。

为什么要给他同方向确定这个方向,就是因为我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很了解,他对民商法的基本问题都是很精通的,基础很好,尤其是处理具体问题,应用民商法的理论得心应手,这也使他在同学中所气焰的威信很高。

这个同学是很有才智的,要研究一个一般的题目是很不成问题的。

所以,选择民法总论这个方向给他,既有难度,他又是须要胜任的。

还有一个同学,他的特点是修养很好,基础很好,特别是在哲学的社会阶层上,有很敏感的感觉,也是很有前途的。

而民法哲学这个题目是很难雷西县做的,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现在没有多少人能把这个问题做得好。

他有这个实力,那就让他做。

应当说,在选择方向上,因为都是民商法专业,选择什么专业,只要融合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爱好,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选择具体的上述题目。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学的专题确定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

法律的问题内容极其繁杂,就是确定一个大的方向,里边的内容也是十分复杂的。

比如说,物权法我们选择物权法作为研究的西向,作一个20多万字的专著,不可能写《物权法论》。

如果20万字写成一部《物权法论》,那就是普及的教材,而不是法学专著。

湖南大学的屈茂辉教授是我们学校的博士夜校研究生,在入学之前,他寄给我一本《用益物权》,大概有40万字。

这种著作,绝对值与内容是一致的。

同样,如果选择自由选择侵权法作为研究方向,也只能选择一个具体的题目,比如特殊侵权行为啦,归责原则啦,构成要件啦,赔偿范围啦,等等。

我欣赏上捷尔萨教授的《第三次勃兴—过错责任原则》,姚学甲就是专门研究过错责任原则的专著,一个归责原则写了20多万字。

题目好,写的再好,就是一个极佳的作品。

民法总论的题目这些,可以做很多选择。

我原来想过的有民事主体、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等。

但是如果选择是《意思自治原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作文。

如果把这个题目切实加强了,不仅是成功的作品,而且对民商法的进步也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本科生的选题就为宽泛,可以选择的结构性问题很多,涉及到全部的法律问题,因此应当很好地取舍,确定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

硕士研究生和说实话博士研究生本来就是有研究方向的,选题相对较为容易一些。

那么,法学院的学生做毕业论文进行中学生选题,要留神几个问题呢?第一,选题要小。

正如刚才直言的那样,选题一定要小。

只有选题小,才能够在有限的论文字数的范围内,做最大程度的展开,增加文章的容量和论述深度,使自己的科研成果有价值。

例如,如果用20多万字的篇幅,约莫写了一部侵权行为法,那就是本科的教材,而不是法学专著,各个弊病都点到了,但是没有什么远距离,没有学术上为的价值。

所以,写作毕业论文在选题上,更是这样。

一篇论文,字数是有限的。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10000字左右,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30000字左右,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100000左右,篇幅都不大,容量并不多,如果没有很好的设计,很难写出有深度的东西。

按照一般的写作规则,学术论文通常要说清楚一个问题,大约要8000字,要把一个结构性问题说得很透,大约要10000字以上。

当然,也有几万字的论文,那样的论文,要内容很多,质量又要好(长文章可以看一看我抄写的《中国合同责任研究》和《哺乳类人格权之否定》这两篇文章,前者发表在《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上,后者发表在《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上),否则,编辑撰稿能给你那么多的版面吗?现在一般作者写的文章,10000万字的文章就很难发表了。

多数给你5000字左右的版面就不错了。

要在5000字的篇幅中,写清楚一个问题,要有多好的文字悟性,是可以想象的。

为什么现在有人写文章没有人愿意呢?就是又瘦又小,干干巴巴的,没有嚼头,看了头就知道尾。

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人愿意看。

同样,毕业论文的题目也要选得小,在有限的文字中,尽力地展开,扩展它的深度和广度,文章才能够做好。

小要小得适当,与自己所要说的内容相适应。

例如,要写一部20万字的“意思自治原则”,那就要下很多功夫,没有功夫,写不出来20多万字。

可是,要选择大一点的,像“民法的基本原则研究”,要20万字,就仿佛差点意思了。

文字不够,上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很平,没有深度。

自己要仔细斟酌一下,根据自己的题目,掌握的材料,要与阐释的深度相一致,这样就很好了。

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更要注意这些,题目就更要小,能够用万八千字说得很透。

即使是论文集或者博士论文博士论文,篇幅较大,但是题目也不能非常大。

题目做大了,就做不到这一点了。

有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就是刀越锋利,刀刃就越窄,好钢就开始集中在刀刃上了。

写文章大概也是这样的道理。

第二,思路要宽。

题目小了,内容就要深。

要想把文章写得深,只有思路宽,想的问题丰富、深远,历史的,现实的;横向的,纵向的;中国的,外国的;理论的,实践的;统统都要想到。

做一篇学位论文,上面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到,考虑得不周到,都会消极影响论文的质量。

当然,做不同的文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对上述偏重于问题有所侧重。

比如,写一篇历史学的文章,当然一般说来的是历史的内容,但是要突出历史上的这种上面制度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写外国的东西,同样要注重研究组同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有一名硕士写的一篇论文,介绍的是美国的信托制度,历史到现实,说得很详细,说得也很好,但是没有写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这样,就仅仅是第一篇介绍性质的文章,降低了文章的分量,充其量是将外国的制度、知识介绍到韩国来。

我提的意见是,如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信托制度对韩国法律成功经验的借鉴意义,以及怎样借鉴,写得好,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二、选题的主要方法我在给一些研究生讲法学论文写作的研究成果时候,谈到具体的选题,都结合自己的写诗实践经验实践经验,给他们介绍我的具体方法。

下面我介绍自己应用最多的应用领域三种方法。

一是“夹空”法。

所谓“夹空”,其含义,就是选题尽量在理论的夹空中选择,在别人都没有选择过的生活空间当中其中选择。

在从前的理论研究中,大量产业发展的是边缘学科,最引人注目。

而且研究边缘学科最容易取得成功。

在传统的学科中,也有这种“边缘”的题目。

比较形象地讲,就是挨近的两个问题都有人研究了,但是,在这两个题目下部,还可以发掘出一个既与两个题目有二个联系,又与两个问题有所不同的题目。

这就是夹空中的题目。

选择这样的题目,我曾经说过,就像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一样,是包御林军的战术,是幕后操纵的题目。

我在部队的时候学过军事学。

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批判尽管批判,但精锐部队是非常管用的。

它的核心,就是攻击一处敌人,首先要选择一个点,作为主要的攻击点,然后再选择至少一个或者当更多的“面”来配合,辅助进攻。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一个军队,如果腹背同时受敌,那他就只有一个选择:“跑”。

所以说,“一点两面”是打的击溃战,不是歼灭战,但是确实如林彪所说,是包打胜仗的诀窍。

“夹空理论”也是包打胜仗的秘笈,应用于选题上,选得好,题目确定得好,长文左右就有了一半以上的成功率。

我在1987年写作《试论共同危险行为》这篇文章时,就是用的这种方法确定的短文。

在所研究侵权行为法的时候,我找遍了所有的文章,发现在中国大陆学者的论文和专著中,都没有写过这个风险问题。

其原因是,前苏联的民商法学界对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管理学重视。

而在大陆法系,这个风险问题几乎是一个常识。

因为是在法理论的夹空中的问题,我就参照大陆法系大陆法系的数学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内容实际,写出来这篇文章,就在《法学研究》上发表了。

现在,很多法院判这种案件,全都是引用我的文章中的观点,做出判决。

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人身被保险人赔偿损失案件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中,确立了这个侵权行为制度建设,这是在我的研究16年之后,变成了司法实践的现实。

这是我很年少的一个研究成果。

这是比较大的题目。

再说小的题目。

在中国的侵权行为法中,没有人提到“霍夫曼计算法”和“莱布尼兹计算法”,到现在,也只有在海商、海事案件的赔偿中所,才应用这个规则。

在二十年前,这两个概念还是相当陌生的,当时我问过好多人,都说不知道,甚至是大的教授也不知道。

我就想,既然这样,那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夹空中的问题。

我做了研究之后,写过几篇小文章,强烈要求在实践中采用。

但是,这种国外的司法常识,在中国的法律实践中,就是得不到理解,到现时还没有在民法实践中采用,这是一个一定的遗憾。

写文章可以用这样的技术手段,选择专著的题目,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现在的专著何其多,虽然精品不多,但是很多问题都有人论述到了。

在选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用这种方法,选择最容易突破的评语,最好是没有人做过的,做起来,才有前途。

写作毕业论文,根据自己的论文容量,舍去夹空中的问题写作,是最成功的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选题,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写的《侵害自由权及其民法赈济》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我很满意的文章,在《法学研究》百期优秀论文评选中均中获得优胜,得到这一荣誉。

这一篇文章,就是常法对人身自由权及其保护的题目,是以前从没有人写过的。

我在实践中发现了这个题目,并且把它做出来,可以说是成功的。

这篇文章说的案件,就是我在文章中经常提到该文的张莉莉案件,是一个典型的践踏侵害人身自由权的案件。

但是,在对这个案件进行讨论的时候,我的意见却没有人支持,最后以侵害名誉权的案由结案。

这一点也说明了“民事权利是一个大破筐,什么难理解的问题都可以装”的这个结论。

最近我在人民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召开的名誉权隐私权国际研讨会上说了一个观点,就是“应当对名誉权开展一个瘦身民主自由”,就是要对名誉权作出减肥,使其名副其实。

《侵害自由权及其民法赈济》这篇文章,也是夹空分析方法的成果。

如是说一个选题内容,就是写作毕业论文是不是可以写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