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PPT课件


.
14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ECG特点: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有间歇性的QRS波脱落,常呈2∶1或3∶2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亦可有形态异常
Ⅱ度Ⅱ型(莫氏现象)
乏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 (易发展为完全性)
听诊:亦有间歇性心搏脱落,. 但S1强度恒定
▪ 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 ▪ 护士动作要迅速而不慌乱。
.
20
护士发现室颤时该做什么?
▪ 观察病人情况,采取初步的急救措施。 ▪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确保各种
抢救药物的使用。 ▪ 保证有效吸氧,根据病情采用无创面
罩给氧,或直接气管插管; ▪ 观察病人病情,做好重症护理记录。
.
21
心脏骤停分类
▪ 1 心室颤动
室率分离
.
18
护士发现心率慢时该做什么
▪ 观察病人情况,如果病人有症状或 心率<50次/分要通知医生。
▪ 如果发生室性逸搏心律,病人出现 阿斯综合症时,要配合医生迅速进 行抢救!
▪ 观察病人病情,做好重症护理记录。
.
19
护士发现室速时该做什么?
▪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确 保各种抢救药物的使用。
▪ 给予更多的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
▪ 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 的减少中断的时间和次数。
.
29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010新
2005旧
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 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 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 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 儿童大约为5厘米)
成人胸骨按下约4至 5厘米;
15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ECG特点: P-P相等,R-R相等,P与QRS无关(房室分离) 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P-P间隔<R-R间隔) QRS波群形态 Ⅲ度: 症状:阿-斯 听诊:S1强度不一,心律慢. 而规则,HR20~40次/分 16
当发现快速心率时要学会鉴别
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炎 其心脏应激性好,复苏成功率高
.
22
心脏骤停分类
▪ 2 心搏停顿
较常见(16~26%)
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
其心脏应激性降低,复苏成功率低
心室肌完全处于静止状态,心电图呈一
直线
.
23
心脏骤停分类
3心电机械分离
极少(5~8%) 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 心脏应激性极差,复苏十分困难
.
24
心脏骤停病理
▪ 导致冠心病猝死的三大因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3、冠状动脉痉挛 *
* 75% 患者二支冠脉狭窄>75%以上
.
25
心脏骤停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时机为心脏停搏后 0~4min
▪ 大量实践表明,1min内复苏成功率接近 100%
▪ 4min内复苏成功率约64% ▪ 4~6min复苏成功率10% ▪ 超过6min者存活率仅4% ▪ 10min以上进行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
.
9
恶性心律失常
▪ 当心律失常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或由于 各种因素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不稳定,使某些原来并不 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 患者有严重症状,甚至危机生命,需要迅 速积极抢救治疗。
▪ 动态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 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
.
10
恶性心律失常常见类型
▪ 危险性室性早搏,如:R-on-T型室早 ▪ 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出现休
.
4
病情观察
▪ 评估心脏功能 ▪ 水肿、体重的变化 ▪ 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淤血引起腹胀、
纳差、恶心、呕吐 ▪ 少尿及肾损害症状 ▪ 呼吸困难伴随的症状
.
5
心电监护观察
▪ 心电监护发现下列心电变化应立即报告医 生:
▪ 频发室早、多源室早、成对室早、R-on-T 型室早
▪ 陈发性或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 室速
克或左心衰竭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严重传导阻滞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11
阵发性室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
.
多形室速12
窦性停搏
.
1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ECG主要表现: 1、持续而显著的窦缓,非药物引起,阿托品不易纠正 2、窦性停搏(>2秒) 3、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变) 4、慢-快综合征
.
27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010新
2005旧
按压速率至少为100次/分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以每分钟大约100次 的速率按压
.
28
更改的理由
▪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 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 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
26
2010新指南的主要改变
根据29个国家的356名复苏专家经过36个月的分析、讨论。 对277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411份科学证据的总结。
1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 心肺复苏程序:A-B-C更改为C-A-B
3 生存链中添加第5个新环节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
4 新增两个部分:“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 和团队”
▪ 频发室早?(心律不齐,间断宽 QRS波)
▪ 室速?(宽QRS波,心率≥140次/ 分)
▪ 室颤?(无心率显示,阿斯综合征)
▪ 快室率房颤?(房颤波,心室率心
率≥1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整齐)
.
17
当发现慢速心率时要学会鉴别
▪ 室性逸搏心律 (心率<40次/分,阿斯综合征) ▪ 传导阻滞(Ⅲ度) (心率<50次/分,心房率与心
▪ 过缓的心率(<45次/分)、窦性停搏、Ⅱ 度Ⅱ型或Ⅲ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
.
6
.
7
.
8
在心电监护中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静止伴低血压。 ▪ II 一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脏或脑缺血症
状。 ▪ 心室率快的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 ▪ 复杂性室性早搏。 ▪ 室性心动过速。 ▪ 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区 张志霞
.
1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
▪ 心源性呼吸困难 ▪ 心源性水肿 ▪ 胸痛 ▪ 心悸 ▪ 心源性晕厥
.
2
学习内容
▪ 病情观察 ▪ 用药护理
.
3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 ▪ 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血氧饱和度、肺
部呼吸音 ▪ 脉率、脉律,心率、心律 ▪ 血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