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改革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改革


二、我国的分配制度
• 我国分配制度的变革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时 期,一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 的分配制度;另一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 的分配制度。
(一)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制度
从1949 年到1978 年的29年间,受生产力水平 发展较低,物质财富匮乏严重,不能较大程度地 保证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国情的影响,以及 对马克思的分配制度片面、错误地理解为“社会 主义的分配制度必须是“纯而又纯”的按劳分配 ”,使得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 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这个阶 段的分配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分配制 度。在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下 ,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全凭一腔热情,衡量标准被 扭曲为单一的劳动时间。
3.封建社会: 商鞅变法实行土地私有制。
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自然经济
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
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 、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 构。这种经济结构中的关键生产资料大部 分都掌握在地主手中,故而能够形成“地主 剥削农民”的阶级关系
4.资本主义社会:以美国分配制度为代表 市场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私人经济经济中 占据绝对支配地位。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在实现向新自由主 义制度变迁后,选择的是市场导向型的收入 分配制价格越高, 其收入越高。 美国政府建立了较为合理和完善的税收制 度,并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征管,以确 保社会分配公平。 美国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 扶持社会弱势群体。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改革
2013年11月20日
一、分配制度及其历史 二、我国的分配制度 三、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 四、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
一 分配制度及其历史
• 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 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 2、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大阶段(现阶段):1993年至今。党的十五大在收 入分配问题上提出:“继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 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 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六届三中全 会明确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作为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党 的十七大延续了按老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 但在具体表述上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 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同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初次分配 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并强调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 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阶段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 总体趋势为多元化分配政策的推进和完善阶段。
按劳分配: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 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 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 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 得等量报酬,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条件(所有制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变革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分配制度上逐步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大 阶段:
第一大阶段:1978年到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明确划分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责任 和利益关系,打破了长期以来实行的平均主义大锅 饭的分配方式。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 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要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 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的 人走向共同富裕。可见,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 要是破除平均主义,落实按劳分配制度。
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 是主体的分配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分 配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 式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 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 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 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 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 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 一目标前进。
第二大阶段:1987年到1993年。党的十三大指出:“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要坚持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党的十 四大决定我国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此我国的收 入分配制度也要进行改革,使之与经济制度相辅相成。党的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做了规 定,明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 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可见,十四届三中全会在 分配问题上第一次提出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也 第一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我国 分配制度改革历史上实现了“制度”和“原则”的两个新突 破。这一阶段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为多元化分配政 策的提出和探索阶段。
• 分配制度的历史
1.原始社会: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 法。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 ,而无习惯法和政府权力。在典型的原始 社会里,没有专职的领袖。年龄与性别相 同的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
2、奴隶社会:进入人剥削人的社会。奴隶 主占有奴隶的人身并实行超经济奴役。在 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 于主导地位。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 大量奴隶。奴隶主得到了最大利益,可以 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或者 不参加劳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