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许多重要的变革都在这个世纪发生,医学也不例外。
但是,人类的健康却为什么没能从这些进步中获得最大收益——转化医学:填平医学“鸿沟”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许多重要的变革都在这个世纪发生,医学也不例外。
“受益难”——健康未与医学发展同步人类在二十世纪见证了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巨大进步,例如抗生素的发明使用、各类疫苗的研制成功、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等,都对人类健康医疗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人类健康是否从这些进步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呢?答案是否定的。
例如,1971年至今美国用于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经费多达2000多亿美元,发表了156万篇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论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肿瘤防治的效果。
另一个方面,肿瘤花费却逐年攀升。
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报道,美国在2008年用于肿瘤防治上的费用达到了惊人的8950亿美元。
可以说,我们在花大笔的钱用于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上,而恶性肿瘤的整体治疗形势并未发生明显的改观。
“死亡谷”——横亘“两医”之间早在两千年前我国汉代的名医华佗就从植物麻黄中提炼出麻沸散并用于临床治疗。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进展使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医学成果不再单纯来自于医生个人的行医经验,而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室的结合。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均迅猛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种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割离。
随之产生大量在基础医学领域出类拔萃的顶尖科学家,以及在临床医学领域成绩卓著的医生。
这两类人才在自己的研究轨道上并肩前进,分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沟通和交流却逐渐减少。
虽然其间也有很多基础研究的结果逐渐向临床转化,但是这种转化已无法满足临床医学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求。
因此,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有人称之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死亡谷”。
“转化医学”——生命科学界的热点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一个新的理念被提出来,其目的就是将基础医学的进展快速的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为病人服务,为人类健康造福,这就是转化医学。
可以说,转化医学是近十年来国际生命科学界的一大热点。
转化医学的概念是新的,但内容并不是新的。
转化医学产生于医学之初。
1992年美国《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的概念。
1993年Pubmed 上开始出现转化型研究这一名词。
1995年,《Lancet》杂志首先提出了“转化医学”这一新名词。
2003年,时任美国NIH的院长Zerhouni在《NATURE》上发表文章,为转化医学的开展指出了路线图。
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填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鸿沟,让病人从基础医学的进展中获得最大收益。
转化医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实验室、临床研究成果用于提高疾病防治效果;二是将研究成果用于制定预防、保健决策;三是将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为制定卫生法规的依据。
“路在何方”——我国的转化医学之路转化医学的理念一进入中国,就得到了包括政府、学术界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这一点与当年美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是由NIH的院长向国会游说,争取政府的支持。
因此,我国现在进行转化医学研究,既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更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首先,我们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体系与美国不一样,因此更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做成大的生物基础研究平台。
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有二十个研究所、七家临床研究中心、四个临床学院,拥有一大批传统优势项目和众多的科研工作者。
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将形成一大批优势学科和先进研究项目。
其次,现阶段国内的转化医学研究要注重选择优势项目、拳头项目作为突破口,避免很多专业齐头并进。
这正像我们国家建国初期进行的体育强国计划一样,也是选择一些优势体育项目作为突破口。
第三,国内进行转化医学研究也要建立一批转化医学中心,但是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规划,避免尚未具备条件就一窝蜂上马的情况发生。
第四,现阶段国内的转化医学研究要更加重视从临床到基础的过程,也就是更加重视由临床医生凝练出科学问题,交给基础医学研究者去解决。
第五,没有专门的研究型人才,就不可能开展转化医学研究。
因此要海纳百川,不拘一格吸引人才。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转化医学| 定义2010-10-28 17:11:13根据之前学习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笔记所作,当时读了也有30几篇全文,做了15页的word笔记,本想用来自己练习写review,后来感觉实在是没有时间,毕竟写论文尤其是review跟做一般的笔记、写写心得什么的还是差别很大的。
索性整理一下在这里贴出来,当作一个系列。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某些时候又称作转化性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在它被正式提出前,有很多类似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工作:发展性研究(development research)、应用科学(implementation science)、研究利用(research utilization)、研究应用(research use)、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
这些术语所阐述的概念与转化医学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
而经过搜索查询,转化医学第一次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正式出现,应该是在1996年《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medicine。
从实质上来说,转化医学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室到临床)以及bedside to bench(从临床到实验室),即通常所说的B2B过程。
前一个B2B(bench to bedside)是指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转化为医药产品或者诊疗技术的过程,第二个B2B是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的过程。
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转化医学的双向循环,不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忽视任何一面都是对转化医学的片面理解。
关于转化医学的定义很多,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
甚至定义会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变化。
这些定义如果用于转化医学理论交流与探讨的话会因为解释不够精确或者过于繁琐而引起不便,在这里,我尝试给出一种相对简练同时还能完整阐述转化医学概念的定义:转化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利用包括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内的方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与技术,同时通过临床的观察与分析帮助实验室更好的认识人体与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从而最终实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建立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发展海医附院特色学科发布时间:2011-04-06 11:02:08 发布人:杨钥作者:郝新宝钟良宝杨堃王淑荣彭磊涂蓉宋欣华翁阳覃西海南医学院李孟森谢祁阳蔡望伟郑少江编辑:本站编辑来源:海南医学院浏览次数:196551 摘要:海医附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的发展规模和床位数,在可预见的5-10年中可能难以超越本地某些同级医院。
为此,...适逢十二五规划制定之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聚焦公立医院。
海南医学院作为海南省医学教育的最重要提供者,面临机遇和挑战。
在诸多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建立高水平的临床诊断治疗平台,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毕业生至关重要。
海医附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的发展规模和床位数,在可预见的5-10年中可能难以超越本地某些同级医院。
为此,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以科研为着力点和助推器,选择特色学科优先发展,既是凝聚人心之举,同样对于打造海医附院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转化医学作为新近出现并受到广泛关注的发展方向,为附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什么是转化医学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在其间建立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 h To Bedside, 简称B2B)的直接关联,把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即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的连续过程。
它是一次伟大的医学革命,不仅涉及到基础和临床各个专一学科改革,更事关现在和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
随着临床研究复杂性的增加,临床和基础研究间的屏障也在增大,这使得新知识向临床的渗透以及向基础研究的反馈都更为困难。
作为致力于克服或减少这种困难的新模式,转化医学的核心就是在从事基础科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病人需求的医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集中在基础分子生物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合适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
科学家越来越意识到这种“B2B”模式具有的双通道效应:基础科学家给临床医师提供用于疾病医疗的新工具,临床研究者对疾病的进程和特性进行观察,提供反馈意见促进了基础研究。
转化医学研究被认为是“驱动临床研究引擎的激发器”。
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使人们首次有可能从基因水平洞悉癌细胞、癌基因与正常细胞、正常基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了癌细胞转移机理,这些认识为针对性的疗法提供了可能,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并帮助确定不同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
转化医学的概念提出仅10年,但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美国已在30多所大学和医学院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NIH的科研投入也逐年增加。
而在我国,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已开始起步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9年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在上海共同举办了“转化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多位专家和两院院士呼吁,我国应尽快建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快速有效地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新方法。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论证设立国家级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增加投入的模式和机制。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在协和医院新近成立的协和转化医学中心,由赵玉沛院长亲自担任主任,足见协和医院领导班子对转化医学研究平台的重视程度。
2、我校建立转化医学中心的策略选择海南医学院汇聚了海南省高层次的医学教师队伍和临床医学专家,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转化医学的发展并提出了建立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议。
比如基础医学部的符史干教授在与我们座谈中多次提到,希望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与附属医院共建转化医学中心,开展转化医学研究。
海医附院作为海南惟一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恰逢学校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和创办医科大学准备的历史机遇,不但对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比较迫切的要求,同时现有的内科学、影像医学、生殖医学等学科具有较好的临床和科研基础,初步具备了进行转化医学研究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