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
管理方案
1
成都市青白江区
冠心病
中医药保健方案
成都市青白江区XX卫生院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中医称为胸痹。

2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 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 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中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 当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 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 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 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 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并维持稳定, 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

当前, 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

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 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和可变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 。

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进血管内皮功能, 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 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 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 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 一级管理措施
3
1.2.1 戒烟临床研究显示, 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 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

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

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 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

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 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 协助其完全戒烟而且避免被动吸烟。

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 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 能够协助其戒烟。

1.2.2 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 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当前有资料显示, 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进运动耐量, 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6]。

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每次20~30 min, 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 每周4~5次, 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 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 170-年龄) 次/min为宜。

1.2.3 减轻体重按照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 肥胖指体重指数( BMI) ≥28 kg/m2; 腹形肥胖指男性腰围≥90 cm, 女性≥80 cm。

肥胖多伴随其它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抵抗、HDL-C降低和TG升高等。

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危险的增加多由上述危险因素导致[8]。

减轻体重( 控制饮食、活动和锻炼、减少饮酒量) 有利于控制其它多种危险因素, 是冠心病高危人
4
群及患者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1.2.4 控制饮食摄入高脂肪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过量糖、过量盐和高热量的饮食易致冠心病, 特别是长期食用饱和脂肪酸或动物脂肪者更易患冠心病。

饮食调节主要是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 增加食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可防止体内胆固醇积聚, 预防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2.5 心理干预情绪是心理因素的表现, 情绪也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不良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惊恐等都会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11]。

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治疗过程中, 药物及手术治疗固然重要, 利用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病后心理反应也十分重要。

干预方法有[12]: ( 1) 集体心理治疗: 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的知识及治疗措施, 使她们正确理解疾病, 积极配合饮食及药物治疗。

( 2) 个体心理治疗: 采取精神支持疗法, 耐心倾听, 鼓励病人, 暗示预防性谈话等。

( 3) 音乐疗法: 感受式音乐为主, 曲调轻松明快, 有利于病人树立信心。

( 4) 放松疗法: 松弛训练对有焦虑情绪的冠心病患者采取简单、易行、有效的放松训练。

1.2.6 控制血压经过生活方式改变及使用降压药物, 将血压控制于140/90 mm Hg以下, 对于糖尿病及慢性肾病患者, 应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

选择降压药物时, 应优先考虑β受体阻滞剂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