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1
蜀绣传承人郝淑萍
蜀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2006年5月
20日,蜀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郝淑萍作为
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如今,郝淑萍的6幅作品已被国
家收藏。
阴差阳错开始了蜀绣生涯
郝淑萍出生在拥有72台织机的蜀锦世家,最初却对蜀锦、蜀绣
不感冒。
郝淑萍说:“当时我考上的是成都川剧学校,但是父母不让我学
戏,加上当时家境比较贫寒,所以就决定去考成都工艺美术学校,谁
知道居然一下就考上了。”郝淑萍说,因为当时蜀绣行业的发展情况
确实很好,而且当时学蜀绣,国家每个月还会给学生发12块钱的生
活费——8块钱吃饭,4块钱零花,又不用给家里增添负担。基于这
样的考虑,郝淑萍才阴差阳错地开始了蜀绣生涯。
虽然最初不喜欢蜀绣,但郝淑萍还是感激她一生中遇到的好师
傅,如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永兴、首届省工艺美术大师肖福兴。
郝淑萍说:“1959年的时候,老师把我们带到成都蜀绣厂,去看
老师傅怎么绣,一去看到全部都是男师傅。当时老师傅正在给北京人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
民大会堂绣《万水千山》,我们就给老师傅穿针。有个老师傅跟我们
说,你们是新中国第一批来学绣花的女孩,我相信你们能够学出来。
回到学校以后,老师又跟我们讲一些蜀绣的历史,说当年蜀绣在巴拿
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而且当时上课,国画老师给我们画一些
小的花鸟、人物,我慢慢就对蜀绣感兴趣了。”
“师傅告诉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学会了蜀绣,至少就学会
了一技之长,不会挨饿。”郝淑萍说,现在看起来,蜀绣确实给自己
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放下架子,大师成了董事长
2001年,56岁的郝淑萍从成都蜀绣厂退休。退休后她重新创业,
“下海”创办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创新产品、参加拍卖,在市场的
洗礼下,郝淑萍和蜀绣焕然一新。
对于国有的蜀绣厂和私营的工作室,郝淑萍最大的感受是两者机
制的差异:“我觉得我用工制度要灵活一些,产品质量我要管得严一
些。我们有28个绣工,现在一年的销售额能够达到四五百万元,就
相当于原来效益好时的蜀绣厂。2005年,蜀绣厂改制,改制后,虽
然蜀绣厂没有了,但蜀绣反而火了。因为蜀绣厂还有很多工艺美术大
师,比如,孟德芝、杨德全,他们就办了自己的大师工作室,蜀绣还
是一样地发展了起来。我觉得这是好事,不是坏事。现在我的工作室
有60后、70后、80后、90后,基本上蜀绣是没有断代的。”
从事蜀绣事业50余年,郝淑萍身上荣誉累累,然而她最为看重
的却是非遗传承人的身份。郝淑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学生离开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
自己,成立更多的蜀绣工作室,让美丽的蜀绣得以流芳千古。
郝淑萍说:“我在蜀绣厂当厂长的时候,就开始带徒弟了,但是
那个时候没有举行拜师仪式。我真正带徒弟,应该是从2001年成立
工作室开始。这10多年里,我一共带了40多个学生。最欣慰的是,
我的徒弟能够在全国拿大奖,其中有6个徒弟已经评上省工艺美术大
师的称号。要培养一个掌握蜀绣高档技艺的人才太难了,花了20多
年,才培养了这6个人才。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凭自己的技
艺跟本事,评上省工艺美术大师,甚至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刺
绣大师,这样子蜀绣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蜀绣应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郝淑萍说,自从蜀绣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全省从业人员
已经从2006年的200多人发展到现在3000多人,作为传承,现在已
经没有问题。
但蜀绣的发展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四大绣当中,蜀
绣技法不比其他三大绣差,但蜀绣和其他刺绣相比,在市场上却有一
些距离。”
郝淑萍建议,政府可以下大力气,成立一个集团公司发展蜀绣。
不管哪一家都可以加入到这个集团公司,甚至还可以上市,只有这样,
蜀绣才可能搞得好。郝淑萍介绍说,苏绣一年的产值有两个多亿,一
条街全是苏绣,而蜀绣却一直是在单打独斗,缺乏政府更有力的扶持。
“单打独斗的弊端,就是价格相互越压越低。还会产生知识产权
难以保护的问题,比如我的图稿一出来,仿制的产品很快也就跟着出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4
来了。”郝淑萍说,她现在只有不断变化图稿和产能来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郫县蜀绣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推进,并与苏绣、湘绣、粤
绣、羌绣代表签订了刺绣联盟书。“这对蜀绣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
事。因为这样就加大了政府对蜀绣的宣传,有利于蜀绣的名声扩大。”
郝淑萍说。
(据《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