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残疾人工作大会领导发言稿

市残疾人工作大会领导发言稿

市残疾人工作大会领导发言稿 同志们: 既是全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会,这次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又是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新局面的动员部署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好字优先,干字当头,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残疾人共享小康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成绩。 一、年残疾人工作回顾 年,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在各残工委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全面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在健组织、强基础、抓规范、建机制、增力度、闪亮点、出成效上下功夫,取得可喜成绩,被评为杭州市年度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也使我市残疾人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 年,我们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的组织网络建设,已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 一是顺利完成乡镇残联换届工作。从年3月份开始,市残联把乡镇换届工作摆上残联组织建设的重要议题。在新登镇残联换届选举工作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止4月中旬,全市25个乡镇街道残联换届选举工作全部顺利完成。本次换届,各乡镇街道党委都十分重视和支持,会议参与面广、程序规范、氛围浓厚,得到了广大残疾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所产生的新一届的残联主席和理事长平均年龄不足40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4%,素质普遍提高。此外,为提高工作积极性,市委还明确了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享受中层干部待遇的政策。 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市残联本级换届任务。根据中残联和省、市残联的部署,从9月份开始,我们就积极筹备换届工作。这次换届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专门下发文件,明确了换届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要求、领导机构、代表产生条件及办法。12月29日,在市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市四副班子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开幕式,市委书记徐文光作了重要讲话。这次换届舆论宣传到位、氛围浓厚。新产生的主席团成员从上届的35名精减到本届的25名,体现了精简高效的原则。这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市今后五年的残疾人工作确立了新的目标,为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是充分发挥各专门协会作用,协会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年,市残联积极协助市肢残人协会、市盲人协会、市聋人协会完成换届工作。各协会开展活动积极,全年每个协会平均开展活动4次以上。专门协会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效能得到充分体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全市15家大型福利企业全部成立残疾人协会,为维护企业残疾职工权益,实现企业残疾人自我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四是残联组织建设向村、社区延伸。年,全市23个社区、所有行政村都成立残协,使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个社区村落,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地服务,实现了“哪里有社区,哪里就有残协,哪里就有残疾人工作者”的目标。 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取得新成效 年,我们始终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落实残疾人生活补助。根据市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落实生活补助的要求,我们对全市低保残疾人和低保边缘的困难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助。全年共有2951余人次的低保残疾人和低保边缘残疾人得到了补助,补助金额达180万元。与此同时,对城镇下岗失业从事个体经营的“4050”残疾人,给予2000元一次性补助。 增大残疾人种养业扶持力度。为帮助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本着扶优扶强,帮弱带小的原则,积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并给予资金、技术、信息等扶持。全年确定并扶持了12个种养业基地、150户大户,扶持资金达48万元;扶持个体经营户50名,扶助金额达10万元;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全年贫困残疾人贷款总额达566万元,贴息17万元,累计有40名残疾人享受贴息补助。在资金扶助的基础上,我们还适时开展为他们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并适时开展农村残疾人种养业“十家百户”竞赛活动,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年,我市残联被杭州市残联评为农村残疾人种养业“百家千户”竞赛活动先进单位。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扶助,全年来共有173名从事种养业的残疾人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基本健全残疾人帮扶救助机制。年,我们坚持开展“真情送温暖、情系残疾人”活动。结合春风行动,对70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上门慰问,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他们一起共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日,大力营造全社会助残、爱残、扶残的良好氛围。遇到天灾人祸、重大疾病等突发性事件,还及时给予上门临时救助,尽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还发动各乡镇街道、社会各界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据统计全市共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3170户,发放慰问金和物品200余万元,动员全市社会各界帮扶结对残疾人250对。 建立完善残疾人医疗保险机制。年,我们根据市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目前有99%以上的农村持证残疾人和城镇非医保持证残疾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其个人缴纳的费用全部在残保金的专项经费中列支。此外,还实施残疾人鉴定全免费政策,并组织鉴定医生上门为全市191位肢体、智力、精神、视力等重度残疾人进行残疾评定。 逐步建立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机制。为保障残疾学生和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我们继续开展“相伴十六年,爱心助成材”活动。对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学生进行助学补助,使贫困残疾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期间都能得到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对参加省、杭州市职业学校培训的特困残疾人,给予一次性学费补助;对市特殊学校,市政府还每年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拨出10万专款给予支助,帮助改善教学环境和添置教学用具。年,全市没有一个残疾学生因贫困而辍学,98人次享受到了助学补助,累计发放助学金和支助款26余万元。就业是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基础,是解决残疾人生活的根本出路。一年来,我们全力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了 市第四次残疾人人力资源交流会。会上,25个乡镇街道残联组织了624位残疾人参加交流会,有45家企业前来招聘,当场达成意向就业的有199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残疾人自强,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全年共举办残疾人素质教育、法律知识、种养殖业培训班18期,培训残疾人1121人次。同时还积极探索培训的新方法,在专业化、小班化、实用化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此外,还积极开展“爱心助残送岗位”活动,为残疾人进行就业咨询、就业介绍、就业登记、就业回访,市残联劳服所全年接待残疾人就业咨询600人次,就业登记260人,新安置就业257人。 残疾人康复服务形成新体系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年,我们以社区康复达标创先活动为载体,逐步形成以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工作机制,加大康复经费投入,全面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康复工作做到了工作制度化、服务规范化、内容多样化,被评为杭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 一是全力搭建社区康复平台。为提前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在全市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原则,按照人员到位、场地到位、器材到位、经费到位的规范化的要求,全市25个乡镇街道建立起40个康复服务站,康复服务履盖率达100%,并利用社区康复站这一平台,对各乡镇街道进行康复培训,累计培训康复员和残疾人1120人,提高了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意识。此外,在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内三家医院建立了康复服务指导站,完善了康复与医疗一体的服务功能。目前以社区康复站为辐射平台,医院医疗康复服务配套的康复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是全面推进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第一项是延伸康复服务,让更多的康复器材走进家门。开展康复器材进家庭活动,主要是向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最基本、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用具,以此补偿因残疾造成的功能缺陷和障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活动、提升生活品质最直接有效的康复服务,也是实现 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要举措。全年购买康复器材近30个品种,将2500余件小型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免费送到全市有需求的残疾人手中;第二项是扎实推进“光明行动”,让更多的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为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市残联与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调查摸底、上门筛查、手术复明、跟踪回访等工作程序,全年共完成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254例,复明率达100%。第三项是继续推进“助行工程”,让更多下肢残疾人走出家门,共沐阳光。为让更多的下肢残疾人走出家门,年我们一直践行“给你一条腿、让你站起来,还你美好人生”为主题的助行工程活动,共为下肢瘫痪的贫困残疾人赠送轮椅315辆,为9名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假肢,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第四项是继续实施“助听工程”,让更多的听力残疾人回归有声世界。年我们积极组织有听力障碍残疾人就近接受听力训练,并依托社会资源开展听力服务。有45名聋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