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用科技手段 发展绿色储粮
摘要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人类每天必须的食物,每个国家都
对粮食进行一定规模的储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目前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以前的温饱型
向现在的营养均衡型转变,市场对粮食的食用品质和卫生品质有了更
高的要求,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品质良好、口感良好、
不受卫生或化学污染的粮食,很受市场的欢迎。然而我们过去的粮食
经过一定年限的储备,在轮出阶段面对市场时,粮食原有的良好品质,
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退化和劣变,与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粮库作为粮食储备的企业,
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有责任和义务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保
持绿色品质的粮食,满足市场对粮食的品质要求。因此我们在粮食的
储藏阶段,应该改善技术手段,利用合适的科学技术,进行绿色储粮,
使我们的粮食常储常新,长期保持绿色食物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 科技 绿色 储粮
一 绿色储粮的内涵
2
绿色储粮就是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以达到储藏的
粮食品质无劣变、粮食不受卫生污染而且数量安全的一种储粮工程。
我国在20世纪中、后期,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制约,一直采用在
常温常态下,利用原有的一般的仓房进行密闭、防潮、防霉、防虫的
常规手段进行粮食储藏。根本的任务是为了确保粮库保持无虫、无霉
变、无鼠雀、无事故。常规储藏的不足之处:由于仓房条件限制,密
闭、隔热性能有限,在常温状态下,储粮在每年的高温季节容易随外
界温度影响,粮温与气温比较接近,每年都爆发2到3次的虫害,
每当出现虫害,必须用化学药剂进行熏蒸杀虫,但是使用化学药剂杀
虫存在以下弊端:1、经常使用,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后来使
用的药量增加。2、虫尸及除药渣时漂散的药渣会污染粮食。3、粮
食对毒气有吸附作用。4、毒气对作业人员有害。5、药剂的生产和
废渣对人和环境有破坏作用。常规手段的储藏,致使每年都是周而复
始的出现和处理类似问题。储粮常处于这样的状态,致使粮食品质陈
化速度加快、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容易劣变、粮食出现多次的卫生污染。
本文提倡的绿色储粮技术,在世纪初,粮食行业已经在不断的探
索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具体实施就是改善储粮的储存环境:1、通过
技术手段使粮食长期处于准低温状态,延缓品质陈化。2、使储粮长
期处于低氧甚至缺氧状态,抑制虫霉出现,避免使用化学药剂防虫、
杀虫。众所周知,低温环境下保存的食品,能更大程度上能保持食品
的原有风味和新鲜度,从而达到延缓粮食品质陈化,减少或停止使用
3
化学药剂目的,绿色储粮技术屏弃了常规储藏的种种弊端,更大程度
的保持粮食固有的、天然的营养和食用品质。
二 绿色储粮的技术要求
根据粮食的特性,我们已经知道水分、温度、粮堆气体的成分是
影响粮堆微生物、害虫、粮食生理活动和代谢的三个主要条件。如何
控制这些条件,采用环保无害的手段,使储粮处于稳定状态,不向品
质劣变的方向转化。实践证明,粮食在密闭、准低温(小于20摄氏
度)、低氧缺氧(氧气浓度低于10%以下),能够抑制粮食的呼吸强
度,降低粮食的生理生化活动,抑制霉菌等微生物,防虫杀虫,使粮
食不致发热霉变,能延缓品质的陈化速度,同时有利于储粮保水保鲜,
减少粮食损耗。
三 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
1、提高粮食仓房的密闭性能。仓房的气密性越好,越有利于绿
色储粮的开展,气密性好,就能阻止仓房内外的气体交流和渗透。当
仓内环境达到确氧状态时,就能长时间阻挡外界的氧气渗透。对气密
性影响较大的部位一般出现在门、窗、有裂缝的墙壁、墙脚、仓顶天
花。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应该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仓房的气
密性,当气密性不理想时,应该对上述部位进行检查和填补改造。
2、加强仓房的隔热性能。在粮食入仓时,可选择导热性能差的
材料(如自熄板),压贴在仓房的四周墙壁,入完仓后,在仓房的门
窗放置厚度15—20厘米的泡沫板,然后封上薄膜。粮面加盖隔热板
或稻壳等隔热材料,然后压盖薄膜。条件允许时,可以在仓顶安装喷
4
淋水龙头(用于仓顶太热时,实行水喷淋降温),或在仓顶另覆盖遮
阳网等隔热设施(用于减少太阳光对仓房的辐射)。以上措施都是使
仓房有更好的隔热效果,防止外界的热量与仓内的进行热交换。
3、进行准低温储粮。仓房的隔热措施到位后,我们就可以进行
对粮食温度控制了,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我们是可以使储
粮平均温度长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的。这是使储粮保持品质、延
缓陈化的关键,这样的温度环境,同时能够霉菌和虫害的滋生。
(1)进行冬季通风降温。到了每年的秋冬季节,根据粮库所处
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大气温度大幅度比粮堆温度低时,及时对
储粮进行自然通风,以尽可能降低表层粮温,进而降低平均粮温,既
减少粮堆的温差,也为下一步的机械通风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气
温的下降,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机械通风。一般是晚上气温较低时通
风,白天气温稍高时停机,如果白天气温回升不高,也可以连续不间
歇的通风。根据我库的实践,在每年的冬季低温期间,通过自然和机
械通风,可以使仓内储粮降到平均温度为10摄氏度左右。
(2)春季进行保冷密闭。由于冬季的通风降温,使储粮降到了
一定的低温,在春季气温回升之前,必须及时进行仓房密闭,利用上
述的密闭隔热条件,防止仓内的低温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而升高。
(3)夏季进行隔热控温储粮。由于之前对仓房已经进行了相应
的气密和隔热处理,使仓房有了相当程度的隔热性能。按照我库的实
践,每年的6月上旬。大气的温度一般已经回升到30摄氏度左右,
我们仓房内的储粮,由于有一定的隔热措施保护,粮温一般维持在
5
16至25摄氏度之间,平均粮温在20摄氏度附近。在夏季气温持续
升高期间,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阻止外界的高温与仓内的低温
有热量交换,严格限制不必要的门窗开启。必要的粮情检查,应该选
择在早上气温未高时进行。加强检测隔热层的温度,适时开启轴流风
机,排除仓顶阁楼的积热。按装有水喷淋装置的仓房,在气温较高时,
对仓顶进行水喷淋降温。防止过多热量传递到仓房内。
(5)其他辅助措施。随着夏季的延长,不同仓房、不同品种的
情况有差异,而且仓房的隔热性能有限,保冷效果会逐渐消减,会逐
渐随气温升高而达不到我们的设定值。我们为了仍能保持仓内储粮的
低温,可根据粮温情况,适当采用谷冷机制冷作业。根据我库的实践,
到了每年7月下旬,部分粮温会升至25摄氏度左右,如果我们此时
利用谷冷机对粮堆制冷降温,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原因是此时的粮
温还不算很高,选择在夜间进行谷冷作业的话,可以尽可能减少能耗,
一般通过3个晚上(36小时)的谷冷作业,可以把粮堆温度重新降
到15摄氏度左右,然后继续加强隔热控温措施,到了10月底,可
以使平均粮温维持在20摄氏度以下。
4、气调储粮
气调储粮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成分,控制
粮堆里的氧气含量,使粮食长期处于低氧甚至缺氧环境,抑制害虫的
出现和发展,使不受虫害侵蚀,确保粮食安全,同时能抑制粮食和微
生物的呼吸,减少粮食营养物质消耗和劣变。
正常空气的成分是:氧气20.95%、氮气78.09%、二氧化碳
6
0.03%、其他气体0.03%。通过实践证明,当粮堆环境的氧气浓度
在10%以下,1—2周可以使粮堆害虫致死,当氧气浓度降至2%以
下时,害虫在短时间内缺氧致死。气调储粮的具体操作就是把仓房里
面氧气浓度20.95%的正常空气排出仓外,然后补充高纯度的二氧化
碳或是氮气,使粮堆处于低氧或缺氧状态。目前多数粮库是使用氮气。
以我们粮库为例,在仓房设置相应的气体管道后,利用制氮设备在空
气中分离出浓度99%的氮气,然后利用风机和管道,一边抽排仓房
的空气,一边充进高浓度的氮气,通过分阶段操作,最终把仓内氧气
浓度降至2%左右。当仓内氧气浓度达到我们的设定范围后,就进入
后期维护阶段,定期检测仓内仓内氧气浓度,检查和防止气体外泄,
观察虫害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是否补充氮气。根据我们的实践,
采取氮气的气调储粮,只要仓房长时间维持低氧的状态,能够使仓房
有效的达到防虫和杀虫的良好效果,可以停止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害虫
防治。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科技手段,根据仓房的密闭、隔
热条件,利用低温、低氧技术,是可以使我们的粮食达到储藏安全、
品质良好的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探索不断深入,我们将在绿
色储粮上大有作为,使粮食企业产生更好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参考文献:《粮食储藏》 《气调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