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山脉河流

黑龙江山脉河流

黑龙江省山脉河流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地。

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

在大、小兴安岭与东部山地所环抱的松嫩平原上,流淌着松花江、嫩江和呼兰河等,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则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及其支流共同冲积而形成的。

黑龙江省的河流多属于黑龙江流域的外流河,河水最终经黑龙江下游人海。

西部的乌裕尔河流经干旱地区成为无尾河,东南的绥芬河往东经苏联人日本海,可算是黑龙江省河流中的个别例外。

一、山脉(一)大兴安岭山地大兴安岭山地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其北部和东北为黑龙江谷地,东南部与小兴安岭相接,东部与松嫩平原相连,西部与西南部则与大兴安岭的主体部分相连接。

大兴安岭山地总面积约1146万平方公里(包括属内蒙古自治区而由黑龙江省代管的大兴安岭地区的部分)。

大兴安岭主体部分在内蒙古境内。

大兴安岭是在海西期的大兴安岭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

其地面以花岗岩、石英粗面岩和安山岩为主,其中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大。

在山地轴部边缘及河谷中还有玄武岩分布。

大兴安岭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向东急剧过渡到松嫩平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呼伦贝尔盟高原。

呼玛县境内的大白山是其最高峰,海拔1529米。

黑龙江右岸为丘陵。

海拔高度400米左右,相对高度40-100米。

大兴安岭山体大部分由火成岩构成,岩性均匀,抵抗风化和侵蚀的力量比较一致,因而山峰比较浑园。

由于降水量较少,被流水分割的程度不如张广才岭和老爷岭那样剧烈,因而山上准平原保存得比较完整。

在第三纪末期以后,可能由于冰川曾经在这个地区活动,以至在山地北部黑龙江的一些支流谷地留下了谷底宽平、两岸壁立的地貌。

目前谷中流水细小,两旁沼泽极为发育。

沼泽的形成与永久冻土层的存在也有一定关系。

大兴安岭是祖国的森林宝库,植物的种类有700余种,若与植物种类数以在万计的云南相比是太少了,但它以种类独特而著称于世。

如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均为特有种类,主要植被构成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体的原始森林,称为山地针叶林,又可称为南泰加林。

这种组成成份较为单一的植被类型是其它区系所罕见的。

大兴安岭山脉的北麓,构成黑龙江上游谷地,属于中国最北面的领土。

(二)小兴安岭山地小兴安岭山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其西北大致以嫩江县与黑河市同大兴安岭相接,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东南隔松花江谷地与张广才岭相邻,东部突入三江平原,东北邻黑龙江,西南与广袤的松嫩平原连接。

小兴安岭构成黑龙江水系与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岭,面积77725平方公里。

小兴安岭山地是在海西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

地面组成以结晶岩、片岩、片麻岩、花岗岩为主,还有玄武岩及砂砾岩。

小兴安岭山势,面向黑龙江的东北坡比较陡峻,而面向嫩江平原的西南坡比较平缓,显示出不等量的隆起。

小兴安岭可以铁力、嘉荫一线为界划为北部和南部两段,南部较高而北部较低。

南部山体山顶浑园,一般海拔500-1000米。

由片麻岩组成的山峰比较突兀,高可达1000米以上。

伊春附近的大青山海拔1203米,白石砬子1060米,还有许多山峰在1000米左右,多形成尖顶山及"U"形宽谷。

谷中有沼泽湿地,当地称为"甸子"。

小兴安岭北段多丘陵盆地和熔岩台地,海拔300-600米,山势和缓,山顶较平坦。

侵蚀剥蚀丘陵主要沿辰清河两岸的西岗子、孙吴和龙门等地分布。

熔岩台地分布在乌云河上游、库尔滨河和沾河一带,主要是上新统玄武岩经流水切割而成,海拔400米左右,形成深切曲流和峡谷,相对高度80-100米。

小兴安岭北段多火山发育,在接近大兴安岭部位有嘎从火山、大黑山、新安屯火山群,科洛火山群等,稍南有五大连池火山群和二克山火山群等,历史上曾多次喷发。

小兴安岭的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

针叶树种以红松为主。

这一森林类型可与苏联的阿穆尔等远东沿海地区及吉林和朝鲜北部的针阔混交林相连。

在针阔混交林内,降水量较丰富,植物种类可超千种。

在小兴安岭南侧的腹部,伊春市的五营区,1963年已建立了"丰林自然保护区"。

(三)东部山地东部山地西与松嫩平原相邻,西北与小兴安岭交界,东北与三江平原相接,东部和东南部与苏联相邻,往南则为吉林省境内的山地,面积约7万余平方公里。

东部山地属于长白山系的北延部分,它们是在海西期的张广才岭断层褶皱带和太平岭断层褶皱带的基础上形成的。

地面组成岩石以花岗岩、片麻岩、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在地质历史上上升程度不同,南部隆起大,属于中山与低山区,边缘地区为丘陵区。

海拔高度800-1000米。

张广才岭南部大秃顶子海拔1668.9米,是黑龙江省最高的山峰。

中山与低山区山高谷深,山脊狭窄,多呈"V"形谷。

丘陵区山势和缓,山顶浑园,河谷较宽。

东部山地比兴安山地要破碎,它大体上是由好几列西南--东北走向的平行褶皱山脉和宽谷组成。

从东到西有太平岭、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

太平岭与老爷岭之间为穆棱河谷地,老爷岭与张广才岭之间为牡丹江谷地。

此外还有山间盆地和河谷盆地。

完达山是老爷岭的北支绵延成带的丘陵,向东北伸入三江低地,成为孤岛状,高不及200米。

东部山地多熔岩地貌,它是由第三纪中期和第四纪初期喷发的玄武岩熔岩复盖广大地面,经长期流水切割而形成如宁安、穆棱至东宁一带有大面积的熔岩台地和孤丘,有许多呈平顶方山状,本地称为"平岗"。

宁安县境内有许多第四纪火山,如牡丹江市西南的团山子火山群,东京城西南的三家子火山群以及镜泊湖西北的"地下森林"火山群等。

张广才岭山区,丘陵起伏。

隆冬季节,银装素裹,有理想的天然滑雪场。

阿城县玉泉的北山滑雪场已有40多年历史,是距哈尔滨最近的一个滑雪场。

尚志县和延寿县有高山雪场12处,越野雪场138处。

其中有一些标准雪场,如尚志县乌吉密雪场、延寿县新城雪场。

1982年,国家又在尚志县建立了亚布力青云滑雪场。

在完达山西端,山高林密,石砬耸立,流水潺潺,是东北虎理想的栖息繁殖环境,也是东北虎的故乡和天然的避难所。

为了挽救和保护濒临绝灭的野生东北虎,黑龙江省政府于1980年批准在集贤县、桦南县和双鸭山市交界的七星砬子建立了东北虎自然保护区。

七星砬子最高峰海拔853米,保护区总面积达3.3万公顷。

二、河流黑龙江省著名的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和绥芬河。

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和连环湖。

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条,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8条,全省0.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泡沼640个,正常水面面积5255平方公里。

松花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是黑龙江省境内最大的河流。

黑龙江省的河流汛期较长、水位较稳定,含沙量小,为航运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有良好的航道,其中,尤以松花江干流的航运最为发达。

黑龙江省水能总理论蕴藏量739.49万千瓦,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603.2万千瓦,全部开发年总发电量218.5亿千瓦时。

至1985年,黑龙江省内开发装机容量仅有13.71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2.3%。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松花江一级支流牡丹江流域,其次分布在黑龙江一级支流呼玛河、额穆尔河、库尔滨河以及嫩江干流等河流上。

其余的分布在汤旺河、绥芬河及其他一些中小河流上。

黑龙江省对水能利用率很低,发展潜力很大。

全省河流平均径流量为655.8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左右。

地表水人均水量为2093立方米,每亩平均水量为504立方米,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人均水量2700立方米,全国农田亩均水量1800立方米)黑龙江省出境直接入海的河流有黑龙江与绥芬河2个水系。

汇流到黑龙江的有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等较大河流,按习惯将它们分四个水系。

(一)黑龙江水系黑龙江蜿蜒在中国东北的边境上,是世界重要的国界河流之一,流经苏联、中国,总流域面积为184.3万平方公里,大小支流约91条。

黑龙江原为中国的内河,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后,沙皇政府强占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黑龙江变成了中俄界河。

黑龙江古称"完水"、"黑水",汉称"弱水",唐称"望建河",清代始称"黑龙江"。

满语称"萨哈连乌拉"意为黑色的江。

俄人称"阿穆尔河"。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其上源为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大兴安岭西坡;北源为石勒喀河,其上源为鄂嫩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肯特山东麓。

两源于漠河县西北部的洛古河村附近汇合后称黑龙江干流。

经黑龙江省漠河、塔河、呼玛、黑河、孙吴、逊克、嘉荫、萝北、绥滨、同江、抚远等县(市),至抚远三角洲东北角汇合乌苏里江后流入苏联境内,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鞑靼海峡。

干流全长2821公里,流经黑龙江省境内1887公里。

黑龙江干流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5公里,属于山区性河段;从黑河至与乌苏里江汇流处为中游,长982公里,穿行于山地、平原之间,中国一侧为小兴安岭山地和三江平原,江宽600-1300米,一般水深 1.5-2米,可通航500-1000吨级船舶;乌苏里江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934公里,全部在苏联境内。

黑龙江以雨水补给为主,季节融雪为辅。

上、中游秋末开始结冰封冻,次年4月末(中游)5月初(上游)前后开江,多年平均封冻时间164天,多年平均最大冰厚1.08-1.24米。

由于开江晚,冰汛、春汛过后紧接雨季,一年中常出现几次洪水过程。

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额木尔河、呼玛河、逊别拉河、松花江和乌苏里江。

流域内森林茂密、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有耕地788万亩,人口87.1万人。

因江水水质优良,水草丰盛,适于各种鱼类生长,鱼的种类在百种以上,以鳇鱼、大马哈鱼为特产。

黑龙江水能资源丰富,干流理论蕴藏量为30403万千瓦,占东北地区的20.1%,可建大、中型电站多座。

(二)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最大支流,也是黑龙江省境内的最大河流。

魏称"速末水",唐称"粟末江",辽称"混同江"金、元称"宋瓦江",明时始称松花江。

满语称"松阿哩乌拉",意为"天河"。

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南源第二松花江在吉林省境内,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北源嫩江在黑龙江省境内,发源于大兴安岭。

两源于三岔河汇合后至注入黑龙江的江段称松花江干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