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民币汇率问题 1 浅论人民币汇率问题 王继光 孟英娇 [摘 要] 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随着200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突破600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问题更是成了国际的焦点。汇率机制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中国的货币制度包括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在进行任何重大的变动,所应考虑的最基本因素就是中国的国情和国家利益,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它因素。现阶段,根据国内外形势分析,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最佳选择。 [关键字]人民币 汇率 战略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目前已成为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热点问题,中国国家货币制度将是二十一世纪中国能否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强国的关键。历史也证明明清两朝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中国没有完全控制自己的白银货币。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之下,对于作为世界级的大国的中国而言,货币制度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需高度重视的政治问题,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核心战略问题。中国要想实现“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必须要有自己的强势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及其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意义 当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剩余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决定了商品必须进入交换过程才能得到解决。由此导致了原本偶然发生的物物交换方式逐渐演变为一种经常的行为。为了使众多社会成员间的交换能够顺利进行,客观上必然要求产生一种特殊的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易的媒介体,促进剩余产品的流通。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特殊的)商品”[1]。随着商品交易区域的扩大,货币形式也就日益转到天然适宜于执行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的贵金属身上。所以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2]。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可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数量等于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总额与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之比值[3]。但在某一时期内,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是基本稳定的,所以货币的流通数量与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总额之间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总额的多少直接反映着经济的繁荣程度[4]。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货币的流通数量与经济的繁荣程度存在一定对应关系。没有货币的流通,就不可能有市场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商品经济的繁荣、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制度变迁的同时,最终引发了社会整体的变迁。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为例,进一步阐述货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2],[3]《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版,第一卷 P149;P107;P107
[4] 通过美国1950~1995年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经济衰退与货币流通数量的增长率大幅减少有着较为
明显的对应关系。详见:Frederic S. Mishkin.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4th .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995, P54-56 浅论人民币汇率问题 2 二、以史为鉴,依赖大量进口白银是明清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自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币制以来,外圆内方的铜币历经朝代更迭,盘踞本位货币宝座长达一千多年。虽然早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就铸行了白金币,但白银一直未能摆脱辅币地位,甚至主要用于贮藏。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中国金银矿藏相对贫乏。所以自唐宋以来,“钱荒”的记载不绝于史。根据明、清史籍所载银课收入数字计算,自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以来百余年间,中国白银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万两左右,到清代前期也仅约20万两左右[5]。而且我国银矿品位不高,开采往往得不偿失。流通中货币数量不足成为长期制约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瓶颈”。比如由于通货短缺,自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物价持续大幅下跌而引起的经济萧条。 在人类历史4/5的时间里,中国一直享有世界大国的辉煌。作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代表的明清两朝,无论是在国家财富、国土面积、手工业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都代表着当时的世界顶尖水平。再加上自明代开始的白银货币化,使得我国对白银的需求巨大。尤其是清代人口由清初的0.8亿增至1840年的4.13亿,二百年中增长了整整4倍[6]。人口的激增势必伴随着商业的极大繁荣,对白银的需求更是迫切。商品经济发展与钱币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的通货紧缩效应严重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明航海业的发达,国际贸易成了经常的事情,通过国际贸易换回大量的白银是惟一的选择。当时,尤其是欧洲人渴望得到中国的手工业制品、加工后的农副产品、丝绸、陶瓷和茶叶,自己却没有任何可交换的物品。但聪明的欧洲人在商业开发和征服过程中发现并控制了美洲的银矿。他们又利用这些白银打进了世界市场,然后又扩大了他们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欧洲人从中国进口香料、丝绸、瓷器、棉纺织品和其他可供消费的实用品,中国生产这些商品出售给他们仅仅是为了换取他们手中廉价的、几乎是无偿获得的白银。根据我国学者王裕巽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从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7]。中国几乎吸收了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成了最大的白银吸收国。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为了获得商贸交易所需的媒介物——白银,长期以来大量商品物资的流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为换取大量的白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侵蚀了国力;依附于一种自己无法掌握的外来货币,于是当白银货币供应发生波动时,就影响了中国正常的历史轨迹。事实上,明清两朝的衰亡至少可以部分归咎于海外白银流入减少,特别是清朝末期鸦片的走私贸易使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问题更为严重[8]。从而使国家财政发生了严重的流动性缺陷,无法应对当时国内外的各种危机,最终泱泱大国巍然崩塌。
[5] 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新加坡:新亚出版社,1991年,P617~619
[6]《中国人口报》1995.07.03
[7] 戴建兵. 西属殖民地银元对中国货币的影响.《亚洲钱币》(新加坡) 2000.02
[8] 据统计,仅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就在1亿两左右。每年平均流出白银500万两,相当于清朝
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0% 浅论人民币汇率问题 3 三、美元的世界基础货币地位与美国的霸权主义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都达到历史的顶峰。美国GDP超过10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0%。全世界美元资金约23万亿,占世界金融资产总量的60%,占各国外汇储备的70%。2003财政年度美国的国际预算高达393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36.3%,超过排名其后15个国家国防开支的总和。正是依靠如此庞大的军费支撑,美国在世界上130个国家内建立了757个军事基地„„[9] 美国之所以能确立全球霸权主义政策,成为全球体系的主导者,一方面是由于二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世界金融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霸主地位。世界贸易成了一场围绕美元展开的游戏。一方面美国生产美元,另一方面其它国家生产用美元买的产品。世界经济不再是互相竞争取得商业优势,而是大家纷纷追求出口以换取美元来支付外债。各国央行不得不保持一定数量的美元储备来保持本国货币稳定,防止贬值。货币市场压力越大,需求的美元就越多。这样无形中支持了美元的强势,而反过来这一强势又吸引各国争抢更多的美元,进一步又巩固了美元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美元霸权。 美国的市场经济是一个高度依赖外部世界的开放的巨系统。据统计,美国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不到5%,但却消耗了全世界42%的能源[10],另有数据称是34%的能源[11],总之都是十分巨大的。然而,在实施了多年的货币金融经济导向的发展后,美国国内经济的实物性已经大大的降低,美国的整体工农业实物生产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美国以帝国方式生存的需求,所以美国才会有巨额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自1971年美国经济已持续30多的年贸易逆差、多数年份国际收支逆差。比如2004年美国贸易账户赤字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美元赤字达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还有数千亿美元的新增年度财政赤字。按一般规律,这足以使一国家的货币贬值,国民经济产生动荡,而美国却没有,其经济发展总体而言基本良好。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经济持续多年贸易顺差、多数年份国际收支顺差,但其经济问题很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是货币的货币。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使得在美国之外流通的美元比在美国国内的还多,只要大部分美元是在国外流通,美国就可以随意印发钞票而不会在国内引起通货膨胀,相反每年还可以获得数额不菲的铸币税*。 尽管美国的储蓄率不到2%(我国一般在40%左右),但美国可以拿着源源不绝的用印钞机印出来的美元到世界各地进行采购,因为世界需要美国保持较高的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来输出美元为世界提供交易手段或清偿能力。对于美国而言,被高估了价值的美元使得美国
[9] 刘吉. 美国面临历史性的两难. 《观察星报》(港)2004.10.19
[10] 同[8] [11] 房宁. 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思考. 摘自《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浅论人民币汇率问题 4 不但将其他国家生产的最优良的商品集中于美国,而且从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这些通过贸易逆差“出口”的美元资金,又几乎被那些商品出口国以资本流入或购买美元债券的方式重新“回流”美国。美国人大手大脚花掉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血汗钱。美国所发动的每一场对外战争、每一艘耗资巨大的航空母舰,都或多或少由美元外汇和美国政府债券的持有者所资助。美国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既不受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威胁,也不受失业率过高或者经济过热威胁的新时代——在持续的经济增长下,以往积累下来的巨额财政赤字将被天文数字般的财政盈余所填平,而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也丝毫不会对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产生影响。所以,美国对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贸易逆差是必然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是以美元霸权为依托的,美元货币制度实际上是美国霸权、包括军事霸权的真正基础。但是欧元的产生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世界上不少的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放弃或减持美元外汇储备而改为欧元。试想,如果世界上众多的以美元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国家都将手中持有的美元抛出,那么美国必将走向极大的混乱,其霸权主义政策也必将随之覆灭。正因为深深懂得货币武器的强大威力,美国才不惜任何代价地阻挠欧元的发展壮大。 四、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及其现实选择 在当今美元控制的国际外汇市场上,如果没有一种新的货币能够与其相抗衡,世界经济和历史始终要以美国作为中心,但这一切却将因为亚洲和中国重新在世界经济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以及一种潜在的、强大的亚洲货币的出现而改变。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世界各国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人民币的真实份量。所以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于2003年6月中旬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曾称中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日本官员已多次呼吁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的币值,以重建贸易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建议中国政府考虑允许人民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更具灵活性。这表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汇率机制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汇率的调整如果不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很可能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中国的货币制度包括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在进行任何重大的变动,所应考虑的最基本因素就是中国的国情和国家利益,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它因素。对其它国家的影响,也只能放在是如何涉及中国利益的前提去考虑,这也该成为中国目前规划人民币汇率时最基本的战略。基于此,中国在进行货币政策时必须要明确两点:一是中国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制度,其中包括汇率制度,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中,是一国的主权领域,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决定合作或不合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