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巍若干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成立争议案的讨论_CISG与UCC_中国合同法的比较

李巍若干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成立争议案的讨论_CISG与UCC_中国合同法的比较

若干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成立争议案的讨论———CISG 与UCC Ξ・中国合同法的比较李 巍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争议案中,关于合同是否成立的争议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中国国内这类案件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国际货物销售标的额巨大,如遇标的物行情变动,会给当事人利益带来重大影响,处于不利的一方将不惜以毁约来逃避不良交易,这必然招致另一方索赔。

另外,国际交易的当事人处于不同的法律和文化背景,他们对于订约中的行为是否足以导致合同成立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争议容易发生的另一原因。

本文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下简称公约)生效以来发生的几个典型案件,就合同成立中最具争议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比较分析,以求深入理解公约及相关国内法。

一、开口价问题 一个没有规定价格或价格不明的要约是否为有效要约?对该项“要约”表示承诺是否足以使合同成立?这就是学术界所称的“开口价条件”(openpriceterms ),也是以下案例中当事人争议的焦点。

美国联合技术国际有限公司(P.W )于1990年秋季与匈牙利国家航空公司(M )就出售飞机发动机进行谈判,P.W 将要售予M 的发动机型号视后者购买的飞机型号而定。

在1990年11月9日的最早要约中,P.W 列出可供选择的3种型号飞机发动机的报价,PW4056(用于波音飞机),PW4152(空中客车)和PW4156A (空中客车),三种型号都属于PW4000系列。

1990年12月,双方草拟的一份函件表明M 已选择了PW4000系列发动机用于即将购买的宽体客机,M 公司总经理在函件上签了字并电传给P.W 副总裁。

1991年3月25日,M 通知P.W,声明将不购买PW4000发动机,P.W 公司主张,双方在12月份签字的函件说明已达成协议,遂向布达佩斯法院起诉告M 公司毁约,初审法院判原告胜诉,后匈牙利最高法院推翻初审法院判决,判被告胜诉,合同不成立。

〔1〕匈牙利・711・Ξ〔1〕普拉特与惠特尼公司诉匈牙利国家航空公司,匈牙利布达佩斯大都市法院判例1992年第3号。

本案英文翻译参见波尔・阿莫托,C1SG —开口价条件与统一适用:匈牙利法院的先前解释,《商业与法杂志》第13卷(1993),第1-29页。

(Pratt&Whitneyv.MalevHungarianAirlines,Hungary,MetropolitanCourtofBudapest,1992CaseNo.3.G.50.289/1991/32.)CISG,《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UCC,《美国统一商法典》。

最高法院适用公约做出了这一判决,该判决牵涉到如何理解公约第14条和第55条。

法院认定P.W 提出的要约中价格不明,PW4056指发动机的基本组合,而PW4152和PW4156A 都是指喷气发动机系统,除发动机外,还包括引擎舱和其他部件,而所报的价格仅指发动机,不包括其他部件。

就是说在P.W 公司提出的报价单中并没有说明它要供货的两种喷气发动机系统(PW4152和PW4156A)的价格。

根据公约第14条第1款,要约必须表明要约人受约束的意旨,必须十分确定(表明货物、数量、价格),由于该要约不确定,所以合同不成立。

法院还认为公约第55条不能用于解决本案中的价格条款,因为喷气发动机系统没有所谓的“通常”价格(即市场价格)。

公约第二部分第14条1款规定:“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要约人在建议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要约。

一个建议如果写明货物并且明示或默示地规定数量和价格或规定如何确定数量和价格,即为十分确定。

”同时,公约第三部分第55条又规定:“如果合同已有效订立,但是没有明示或默示地规定价格或规定如何确定价格,在没有任何相反表示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应视为已经默示地采用订立合同时此种货物在有关贸易的类似情况下销售的通常价格。

”表面上看,这两个条款自相矛盾。

第14条规定了一个有效要约应具备的条件,即应规定货物、数量、价格或确定价格的方法。

而第55条似乎说明,一个要约即使没有规定价格,也可以在受要约人做出承诺使合同成立后,按货物“通常价格”补充缺乏的价格条款,即缺乏价格的要约以及对该要约表示承诺,并不影响合同成立。

著名的研究公约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JohnO.Honnold 认为两者是不矛盾的。

第14条1款意味着具备所述“三要素”(货物、数量、价格)的建议是十分确定的,这并不是说缺少其中一个要素是“致命的”,第14条不应解释为要求要约都必须具备“三要素”,即使要约没有规定价格,也可按照第55条规定补充价格条款,使合同得以成立,正如许多国家的货物销售法都规定了一个确定价格机制那样,公约第55条解决了“开口价”问题。

〔2〕以另一位来自美国的研究公约专家冯斯沃瑟(Farnsworth)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首先,第55条并没有解决开口价问题,第55条明确规定只有合同已经有效成立时才可以按照第55条补充合同缺少的价格条款,而按照第14条1款的要求,除非要约中规定了价格或确定价格的方法,否则合同就不成立。

其次,第55条属于第三部分,处理当事人之间已经成立合同的权利义务,第92条允许缔约国加入公约时宣布不受第二部分约束,但是受第三部分约束,第55条仅适用于对二部分作出保留的缔约国的当事人订立的合同。

如果依据作出保留的国家法律认定合同已经有效成立,但是缺少价格条款,当事人的所在国批准的公约第三部分又适用于该合同,第55条这时可以适用。

第三,一个缺少价格条款的合同是否已经成立,是否可援用第55条补充合同中的开口价,取决于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是否批准了公约第二部分。

如果第二部分没有被批准,法院将依据国内法确定合同是否成立,若合同已经成立,第55条可以作为补充价格条款的依据。

如果一个・811・《比较法研究》 2004年第3期〔2〕约翰・霍纳尔德:《1980年联合国公约调整的国际销售统一法》,克鲁维尔公司1982年版,第163页,第338页。

[JohnO.Honnold,UniformLawforInternationalSaleUnderthe1980UnitedNationsConvention(Deventer/Boston:Kluw 2er )1982pp.163-164,p.338.]国家批准了整个公约(包括第二部分),即使第14条阻止一个没有规定价格的合同有效成立,第55条也不会对其生效。

立法历史证明这后一种观点有充分的根据和说服力。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秘书处评论指出:“第14条第1款规定,一个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明示或默示地确定了价格或规定了确定价格的方法就是十分确定的,足以构成要约。

因此,只有当事人一方的营业地位于一缔约国,该国批准接受了第三部分,没有批准第二部分,并且该缔约国的法律规定,即使合同没有明示、默示地规定价格或确立价格的方法,合同亦可成立,第55条才可以生效。

”〔3〕还应看到,第14条第1款关于要约确定性的“三要素”并不十分严格,因为它可以默示地决定,也可根据公约第8条从当事人声明、行为中推定。

作为原告营业地所在国的美国,其法律制度拒绝任何关于缺少价格规定导致合同不能强制执行的主张,只要当事人的主导意旨是达成了有约束力的协议,合同就可成立。

UCC 第2-305节规定:“只要当事方确有订立买卖合同的意图,即使售价未定,合同也可成立;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应为交货时的合理价格。

”这一条款适用于合同没有规定价格,以及事后当事人之间未能就货物价格达成协议的情况。

这里“合理价格”应根据卖方向第三方销售同样货物的价格等事实确立。

显然,前述P.W 诉M 公司一案适用UCC 对原告是有利的。

中国法承认在缺少价格条款时合同也可以成立。

中国《合同法》第159条规定,买方应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价款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适用第61条、第62条的规定。

第61条允许合同成立后在没有规定价格时当事人可通过协议补充;若达不成协议应按交易习惯确定;或者依据第62条,按照合同订立时履行地时价履行,或者按照政府指导价履行。

不过对本文讨论的案件而言,若适用中国合同法也难以确定喷气发动机的价格,因为这种货物不存在时价或政府指导价,还是UCC 第2-305节规定的按“合理价格”确定更具操作性。

二、合同形式以及对公约保留的效果 卖方加拿大GPL 公司证明其在1992年5月与美国俄勒冈州路易斯安那太平洋公司(LP 公司)通过电话达成一项出售雪松木板的协议(此时货价正上升),GPL 称在货价下跌时,双方口头重新商定了某些条款,然后该公司寄送给对方一份确认书,要求买方签字后寄回确认书副本。

而LP 公司没有照此办理,反而声明其从没有购买木板,不承认曾收到确认书。

在6月份LP 公司收到卖方交付的几批木板后,拒绝GPL 公司再交货,后者向俄勒冈州法院起诉请求确认销售合同成立。

法庭上LP 公司主张GPL 公司的请求与UCC 第2-201节第1款不符,该交易超过500美元,应采用书面形式,GPL 公司应收回其请求。

GPL 公司主张其请求符合第2-201节第2款的规则,买方收到了确认书后没有在10日内提出反对,标的为74万美元的合同已成立。

本案初审法院判决支持原告GPL 公司的诉讼请求,认定GPL 公司向被告LP 公司寄送确认书的约定足以启动UCC 第2-201节第2款・911・若干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成立争议案的讨论 李 巍〔3〕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草案评论》(下简称秘书处评论),公约草案第51条(正式文本第55条)第2段,维也纳会议正式记录第45页。

规则的适用。

俄勒冈州上诉法院以意见不一致的方式维持初审法院判决。

多数法官认为GPL 公司向LP 公司寄送的文件中标明“确认书”(confirmation ),说明该文件意在确认事先已经存在的合同,这一事实满足了作为美国《欺诈行为法》例外的UCC 第2-201节第2款适用的各要件。

买方LP 公司收到确认书后没有在10日内提出反对,标的74万美元的合同已经成立,GPL 公司可以强制实施合同请求。

〔4〕在英美国家,口头合同的效力受《欺诈行为法》的约束。

英国议会于1677年通过了《欺诈行为法》(StatuteofFrauds ),基本精神是:如果一个协议或约定没有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并经过承诺人签字,当事人就不应该依据该协议被起诉。

从订立之日起一年之内不履行的协议应采取书面形式,并经当事人签字。

《欺诈行为法》的目的是防止当事人滥用“契约自由”权利,以虚假的证据证明某种协议存在,并强加给对方。

它原来规定在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中,1954年修订时取消了这一内容,但是美国《统一商法典》对此加以了保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