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合同效力体系的审视与重组

劳动合同效力体系的审视与重组

劳动合同效力体系的审视与重组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效力规定得比较简单,只把劳动合同划分为有效劳动合同和无效劳动合同,这种制度被称为“二元评价机制”,一方面,此机制中只有无效劳动合同机制对存在瑕疵的三种劳动合同的效力进行了认定,并不能完全涵盖对于影响劳动合同效力几个主要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内容要读、意思表示等要素在履行中存在瑕疵时的情形,这也致使劳动合同存在上述要素瑕疵的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不明确。在实践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现有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效力的界定及处理规定过于简单,立法中缺乏对影响劳动合同要素存在瑕的情形的效力认定使得理论中对瑕疵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存在许多争议,在司法适用中也难免造成结果不统一。另一方面,此“二元评价机制”对劳动合同效力的判定比较武断和生硬,劳动合同的效力不是无效就是生效,没有给双方当事人任何补救瑕疵劳动合同的机会,与其他民事主体在合同法上被赋予的权利相比,这似乎有失公平。在劳动合同法立法的一审稿中,立法者曾也对劳动合同无效情形及可撤销情形进行了规定,但最后的劳动合同法条文却删除了劳动合同可撤销情形,对劳动合同无效只留下三个条款进行规定,之后学者们也对劳动合同无效机制及可撤销机制进行了讨论,并在可撤销机制的设立上出现争论,立法的实践说明也立法者己经注意到劳动合同多元评价机制的构建有一定的必要性。“劳动契约乃劳动关系之核心,一切劳动关系均建立在劳动契约之上,并由此而展幵,即使团体协约之目的也无非在保障劳动契约。”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各自权利义务、追究责任的重要依据。在劳动合同效力界定清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劳动合同效力多元评价机制,有利于为劳动者铺设一个在任何效力情况下均能受到法律强有力保障的平台,并使得劳动合同在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履行,这在国家大力推进劳动合同法完善的特殊时期,意义尤为突出。

1.2研究现状

我国劳动法学界对劳动合同效力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无效劳动合同方面,其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其主要的观点有:一、现行劳动合同无效制度的规定较劳动法而言具有进步性,但现行劳动合同无效之规定具有缺陷,并不完善。劳动合同法相较于劳动法而言,增加规定了“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把无效劳动合同的“违法”限定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强制性规定”、增加规定了对于无效劳动合同已经履行部分的处理方式不再规定无效劳动合同“自始无效”等。另外,劳动合同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规定,采用了过于生硬的二元评价机制:即劳动合同的效力要么生效,要么无效,没有给予当事人补救有瑕疵的劳动合同的机会;关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过于简单;对于存在瑕视的劳动合同究竟是按无效来处理还是按其他方法来处理亦未做规定,使得实践中操作起来没有依据;二,认为现行劳动合同无效情形中因为意思瑕疵而确定为无效劳动合同的不准确。如“各国法律通常只将欠缺合法性要件,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而对虽然欠缺有效条件,但并不直接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则一般按可撤销合同或者效力未定合同处理。以此观之,《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所列举的三种劳动合同无效认定情形中,第一项情形“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规定之妥当性值得商榷。对于可撤销的劳动合同,现实中还存在是否有必要设立的争论,但多数学者还是持赞同意见,其与无效劳动合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效力的整体构建中。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劳动合同效力研究,各类劳动法著作中虽有简要的介绍,但多数仅涉及劳动合同有效、无效两种模式,鲜见关于整体论述劳动合同效力的著述。而在现有文章对于劳动合同效力研究中,大家较关注的还是劳动合同效力的类型及其包含的情形,而且其分类及所包括的情形总结并不全面,对于各种效力的后果也没有深入分析与对比。在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劳动立法中均涉及到有关劳动合同效力的规定,并强调即使是无效劳动合同也只否认劳动合同的未来效力,而不否认依据有瑕疵的劳动合同已发生的提供劳务、支付酬金行为的效力。德国并没有另行建立一套制度去调整劳动合同,而是将其纳入现有民事合同效力之中。《德国民法典》规定意思表示人因被欺诈而为意思表示,得撤回其意思表示。因为规定了可撤销劳动合同的情形,赋予自主权,最终被宣告为无效的劳动合同较少,有利于维护劳动关系稳定。总体来看,我国对无效劳动合同的研究较多,大多是对其无效情形及后果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不全面。对于可撤销及效力待定的劳动合同的设立,在立法上是空白的,学界虽有争议,但是不少学者己在探索其具体设立方式与方法,只是在劳动合同效力的类型、认定标准及处理后果上还有一些争论,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第2章劳动合同效力的基础理论

2.1劳动合同效力的涵义

1.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协议或劳动契约,对劳动合同的概念,学者基本上按照现有立法的规定来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简称《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

议”。“许多劳动法教材也是如此界定的”。针对第一种定义,学者姜颖认为其“没有揭示出劳动关系的实质,使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难以区别,”“只反应出劳动合同订立阶段中的合意,未将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合意表达出来;如果只将劳动合同定义为确定劳动关系的协议,容易使人们对劳动合同的概念仅停留在劳动合同书的签订上,认为劳动合同等同于劳动合同书,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只重视合同书的订立,忽视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合同约定,从而大大降低劳动合同制度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简称《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基于法律上的规定,学者将劳动合同定义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上述定义都有其合理之处,然而笔者认为始终未能揭示出劳动合同本身的特殊性质,笔者综合各学者的定义,认为劳动合同是从属性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就劳动力的有偿使用所达成的一种确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2.劳动合同效力

对于普通合同效力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合同的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当事人各方及至第三人的强制力。也有人认为“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以后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笔者认为,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订立以后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第一种认识仅是合同有效的情况下的含义,即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当事人各方及至第三人的强制力。依我国现行民事合同的规定,合同的效力有四种状态,即合同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与可变更和合同效力待定,在合同无效和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下,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没有强制约束力;在合同可撤销与可变更时,合同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有强制约束力,但可撤销可变更权人有权撤销或变更合同,一旦合同被撤销或变更,其当初的权利义务的约定就不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2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

对符合有效要件的合同,按当事人的预期赋予法律效果。劳动合同成立并非一定产生预期效果,只有有效的劳动合同才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效果,有瑕疵的劳动合同不一定有效,但会对当事人产生相应效力下的法律效果影响。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散见于具体的法律条款中,从理论上归纳,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主体要件劳动合同的主体为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对于一般劳动合同而言,用人单位需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劳动者需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对于特殊劳动合同,合同双方当事人除了具备一般情况下的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还需满足特殊劳动合同的特别要求。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是指成为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所必须具备的法定的前提条件。用人单位需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用人单位的资格必须经过有关国家机关专门确认才开始存在,任何一个主体都不是因为取得民事主体资格而当然地取得用人单位资格。用人单位获得国家机关确认的标志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经工商管理机关审核登记成立;国家机关、事业组织按法定程序依法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依照法律规定设立或经登记成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从取得《营业执照》或《法人营业执照》起成立。因此,从取得《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时起,就具有合法用工权,意味着用人单位依法取得行为能力。另外,因为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用人行为具有社会性,法律必须对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和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必备条件提出要求,确保用人单位有可靠的能力实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劳动者

劳动者必须具有完整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才具有主体资格。法律赋予了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和一般民事权利能力没有本质区别,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劳动行为能力是指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劳动者依法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资格。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就业年龄规定为必须年满周岁,这是对于劳动合同一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即年满周岁是对订立劳动合同的基准条件,除非国家批准的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单位。对于现实中具体的劳动合同,除了满足年龄的基本要求,还需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而定。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会对劳动者的特殊劳动行为能力有所要求,如具有某种学历、工作经验、技能、资格证书或者项目经验等等。

第3章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考察与审视 (11)

3.1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考察 (11)

3.1.1《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有关法律 (11)

3.1.2域外国家有关法律 (12)

第4章无效劳动合同制度旳完善 (20)

4.1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 (20)

4.2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 (21)

第5章可撤销劳动合同制度的増设 (26)

5.1可撤销劳动合同的含义 (26)

5.2可撤销劳动合同的情形 (27)

第5章可撤销劳动合同制度的增设

5.1可撤销劳动合同的含义

1.可撤销合同的含义

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劳动合同归于消灭,称为合同的撤销。存在可被撤销原因的合同,被称为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在订立之初是有效的,如果撤销权人不行使撤销权,其有效的效力将一直延续下去直至撤销权消灭或者合同期限届满。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后,可撤销合同有效效力消灭,归于无效,产生和无效合同同样的法律后果。民法中建立可撤销合同制度的目的在于,在当事人因意思表示瑕挪而导致的合同效力有瑕痴的情况下,给予当事人补救的机会。对于意思表示瑕疵无过错的一方,对合同效力的走向有选择权,即在认为合同有效对自己不利时,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使合同的效力消灭;认为合同有效并且继续履行下去对自己有利时,可以通过放弃行使撤销权或者不行使撤销权,使合同的效力得以延续,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

2.可撤销劳动合同的含义

可撤销劳动合同的概念来源于民法中可撤销合同概念。劳动合同可撤销制度是撤销权人有权变更或者撤销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劳动合同的制度,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劳动合同无效,撤销权人仅变更劳动合同或者放弃撤销与变更权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撤销后无效的效果与民事合同无效的效果不一致,劳动合同撤销后合同向后无效,不同于民事合同“自始无效”的法律后果。

结论

劳动法是社会法,兼具公法与私法性质,劳动关系采取劳动基准法和合同法相结合的调整模式,劳动合同在不违背劳动基准法规定的基础上,合同双方当事人有权利自由协商劳动合同的内容,因此,相比较于民事合同的契约自由,劳动合同是有限制的契约自由。另外,劳动合同效力的价值取向在于严格限制无效劳动合同的范围、尽量维护劳动秩序稳定与促进就业,其与民事合同效力制度限制“契约自由”、促进交易的价值取向在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契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借鉴民事合同的效力理论。然而,劳动关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在无效后果上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应该在借鉴而非照搬民事合同有关合同效力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劳动法所特有的劳动合同效力制度。本文以

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和价值取向为基础,通过审视我国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现状,分析现有关于劳动合同效力规定的缺陷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无效劳动合同的相关立法和我国民事合同中合同无效的有关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我国劳动合同效力制度:明确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构建劳动合同撤销制度,建立劳动合同效力的多元认定机制、完善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不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立法者应当尽量缩小无效劳动合同的范围,但并不意味着对于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不予以明确规定。立法上应明确无效劳动合同的范围以及增设劳动合同撤销制度,以为实践中劳动合同效力认定提供明确的范围与依据,构建劳动合同多元效力机制,避免劳动合同无效认定的滥用。

劳动合同效力研究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现阶段由于我国劳动市场信用度低,劳动权利义务的大部分内容需要由劳动合同约定,而劳动合同效力事关劳动合同能否得到履行,研究劳动合同效力有利于保障劳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实现。然而,我国现阶段对劳动合同的研究虽然有了较大进步,但是相比较于民事合同而言,其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我国劳动法方面的规定还处在完善条款设计的阶段,劳动法许多方面还没有相关理念的指导及系统的理论与完善的价值体系支撑。本文在写作中就很少发现有关于劳动合同效力理念及价值的研究。另外,劳动合同效力是一个复杂而且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笔者虽然尽量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司法案例,但因实践经验不足、思维的局限,并不能建构一套能与实践中的问题完全匹配的效力认定制度,只能就现行发现的关键性问题进行阐释,以期能为我国的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略)

原文地址:http://biz.doczj.com/doc/a23450366.html,/law/10637.html,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您可能在寻找法律论文方面的范文,您可以移步到法律论文频道

(http://biz.doczj.com/doc/a23450366.html,/law/)查找

论劳动合同的效力

论劳动合同的效力 摘要: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以劳动合同效力为媒介,是整个劳动合同法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现实中,劳动者往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对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规欠缺一定的了解,往往导致合同最终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致使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劳动合同的效力判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从劳动合同效力的基本定义、概念、现行法律法规,司法实践之间做出的突破,来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体系献出微薄之力。 关键词:劳动合同的效力;约束力;劳动法 一、劳动合同效力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一)劳动合同效力的含义 劳动合同的效力是劳动合同依法具有的对当事人和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效力体现着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引导和评价,是劳动合同法律属性的充分体现,是劳动合同走向合理、公正、效率的保证。劳动合同目的是否预期实现及实现程度,完全取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法律位阶。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制度,分别涉及劳动合同无效、部分无效以及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①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与劳动法相比,有若干进步性规定。劳动合同法明确列举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三种情形,内容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可操作性;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变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从某种程度上扭转了劳动法评价劳动合同效力的武断和粗暴;劳动合同法充分考量了劳动合同的特殊属性,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比较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自始无效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2020年(新劳动法合同)无效劳动合同专题

(新劳动法合同)无效劳动合 同专题

无效劳动合同专题 一、专题界定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这一专题主要围绕无效劳动合同的特征、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无效劳动合同引起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 务关系,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承担,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给予了解释和说明。 二、名词解释 1.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由于缺少有效要件而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它包括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和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 2.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劳动合同。 3.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表示施加危害,使其发生恐惧,并基于这种种恐 惧而做出的违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的行为包括很多种,如暴力、语言威胁或条件 威胁等。 三、案例分析 案例1没盖公章的劳动合同就无效吗 【案例】杜小姐在某公司做文秘工作一年多了,最近在工作中出了几次差错,让总经理很不满意。于是,公司决定解除她的劳动合同。杜小姐对此不服,提起了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机构在审查公司与杜小姐签订的劳动合同时发现,公司在这份劳动合同上,没有加盖 公司公章,也没有合同鉴证机关的鉴证,公司这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个人签字。 有人认为,劳动合同上没有加盖公司的公章,本身就不符合订立合同的形式要件,再加上又没有经过鉴证,所以这份劳动合同无效。对此杜小姐说:“第一,我与公司签 订的劳动合同,虽然没有加盖公章,但有法人代表的亲笔签名,这就表示公司认可该合 同,怎么能说是无效合同呢?第二,这份合同虽然没经过鉴证机关审查鉴证,但合同条 款中并没有违法和不公正的内容。所以,不能认定是无效劳动合同。” 【评析】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在劳动合同上签章。即由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本案中的公司在劳动合同上没有加盖公司 的公章是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但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公司的过错造成的,公司应 当承担主要责任。所以,虽然合同未加盖公章,但毕竟有法人代表的签名,法人代表有 权代表公司订立合同。不能仅凭没有盖公章就认定是无效合同。实际上,该公司与杜小 姐双方都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按合同的约定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也享受了各自的权利, 现在突然说合同是无效的,实在是荒唐可笑。 其次,关于劳动合同的鉴证,我国目前的规定是“鼓励鉴证”,而不是“强制鉴证”。

劳动合同法讲义

《劳动合同法》解读 1、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是保护劳动者还是保护双方当事人? ?第一稿:“为了调整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合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本法。” ?征求意见稿:“为了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定本法。”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2、《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的界定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 a) 劳动关系兼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征 b)劳动关系具有人身性和财产性的性质 认定劳动关系主要考虑两个标准: ?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二是用人单位提供了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场所、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 ?此外,还可以考虑的标准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劳动报酬。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 ?案例:赵某是一个从事乡镇间运输的个体经营者,自2003年2月开始雇佣张某为售票员兼沿途拉客服务,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赵某没有营业执照。同年7月,张某在下车拉客过程中不慎被另一车撞死,张某家属即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鉴定,劳动部门认为不是工伤,张某家属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认为,赵某虽从事个体运输,但未办理营业执照,不是劳动法所认可的用人单位,且双方没有订立劳动合同,他们之间是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关系,故驳回张某的起诉。 特殊劳动用工关系的认定 ?1.非法用工主体与劳动者建立的关系认定 ?2.退休人员的用工关系认定 ?3.实习生的用工关系的性质认定 ?4、公司董事、经理等高管与公司是否为劳动关系 3、劳动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处理办法

问:因员工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索赔吗? 答: 可以,但前提是该无效事实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6条规定,因劳动者的过错,使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无效后,原合同对工资的约定也无效。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仍需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支付报酬,标准一般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 例: 张某(化名)为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高管。2003年8月1日,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也签订了《保密、竞业限制协议》,双方约定张某在该公司任总裁助理,每月工资8,000元,另外,公司按月支付保密及竞业限制补偿金给张某,张某负有在离职后三年内保守公司秘密及竞业限制义务。 2005年8月1日,双方又续签劳动合同和保密竞业限制协议等,张某的月工资增加到12,000元。 张某应聘时提交复旦大学双学士学历。 2007年6月,因张某有严重违纪行为,高科技公司与其签署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约定公司支付张某相当于四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金和一个月替代期工资共计60,000元作为全部补偿。 2007年8月10日,张某持与公司签订的《保密、竞业限制协议》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20万元。 接到仲裁委通知后,高科技公司向复旦大学核实,方知张某的复旦大学文凭纯属伪造,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反诉,要求确认: 1、《劳动合同》、《保密、竞业限制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无效; 2、张某向公司返还经济补偿金60,000元和多得的工资,并赔偿公司经济损失。 但仲裁裁决支持了张某主张竞业限制补偿金的请求,裁定公司方反诉已过仲

劳动合同示范文本(通用)

劳动合同 (通用)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劳动者): 签订日期:年月日

注意事项 一、本合同文本供用人单位与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使用。 二、用人单位应当与招用的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就劳动合同的内容协商一致。 三、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四、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五、劳动合同应使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不得涂改。确需涂改的,双方应在涂改处签字或盖章确认。 六、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劳动者应本人签字,不得由他人代签。劳动合同由双方各执一份,交劳动者的不得由用人单位代为保管。

甲方(用人单位):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 注册地: 经营地: 联系电话: 乙方(劳动者): 居民身份证号码: (或其他有效证件名称证件号:)户籍地址: 经常居住地(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甲乙双方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双方约定按下列第种方式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从用工之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自年月日起至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止,其中,试用期从用工之日起至年月日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甲方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工作任务完成。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案例精解】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案例精解】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具 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某国有公司欲招聘一名销售部经理,要求应聘者需具有本科学历、三年以上销售经验。招聘 信息发出去后,一周内收到数百份应聘简历,公司在数百份简历中挑选出十位应聘者参加面 试,其中应聘者张武的条件非常符合公司的要求,张武的简历上注明的是国内某著名高校的 硕士研究生毕业,并有在某外资企业中担任过3年销售主管的工作经历,经过面试,公司最终决定聘用张武为本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并为期2年的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如果一方 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须赔付对方五万元的违约金。张武上任后,销售部的业绩一月不如一月, 许多销售部的工作人员反映,张武对销售一窍不通。经过公司的调查,原来张武只具有专科学历,并且毕业之后一直待业在家,其研究生学历证明以及工作经历证明均是其父母花钱买 来的。于是公司决定解雇张武,张武接到解雇通知书后,要求公司支付五万元的违约金,公 司拒绝了其要求。张武随即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约金,劳 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张武在应聘时存在欺诈行为,裁决张武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公司不需要支付张武违约金。 【义贤专家律师评析】: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一方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做出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显示公平的行 为也是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是劳动 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须在合法、平等、自愿的基础上 签订。如果通过胁迫、欺诈或违法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的 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如果劳动合同中有部分条款违法法律规定,或者就该部分条款协商的时 候存在胁迫、欺诈的行为,该部分条款无效,但不影响整个劳动合同的效力。因此,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 同为无效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本案中,(更多讯息请关注义贤官网:http://biz.doczj.com/doc/a23450366.html,)张武采用欺诈手段去应聘,违背了签订劳动合同需双方意思表示真实的原则,因此,因此其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 效的劳动合同,公司可以不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内容。 新法新规: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无效的劳动合同的规定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其中对于用人单位的限制更加严格,〈〈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 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 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由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定。"〈〈劳动合同法》的这些规定更加有利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正确处理,并且对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增加了一项:“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这更加有利于规范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更加有利于规范用工市场。 【义贤专家律师提醒】: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不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欺诈或胁迫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和劳动者约定约定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并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也不能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 同,否则,该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可以不履行该劳动合同。同时劳动者也不可 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更多讯息请加入义贤HR法务沙龙q的 群173265467)或者与用人单位约定一些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否则,用人单位可以拒绝履行该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 1概念 无效的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缺少有效要件,导致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无效是与劳动合同有效相对而言的概念,劳动合同依法成立,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即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劳动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而无效劳动合同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责任者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无效制度,主要是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利用劳动者求职时的弱势地位进行欺诈或作出显失公平的约定。 2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26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无效。双方应当在订立劳动合同、拟定劳动合同条款时出于自愿,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关系的一方违背了他们的真实意愿。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无效。劳动合同订立应遵循公平原则,核心含义就是要求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相一致。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免除己方法定责任如“一律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生死病老都与企业无关”等条款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主体、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主体必须合法。即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资格和劳动者资格。内容必须合法,我国在《劳动法》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中,有很多强制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如果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则该条款无效。程序必须合法。 4、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 3无效认定

【案例精解】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案例精解】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 不具有法律效力 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某国有公司欲招聘一名销售部经理,要求应聘者需具有本科学历、三年以上销售经验。招聘信息发出去后,一周内收到数百份应聘简历,公司在数百份简历中挑选出十位应聘者参加面试,其中应聘者张武的条件非常符合公司的要求,张武的简历上注明的是国内某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并有在某外资企业中担任过3年销售主管的工作经历,经过面试,公司最终决定聘用张武为本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并为期2年的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如果一方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须赔付对方五万元的违约金。张武上任后,销售部的业绩一月不如一月,许多销售部的工作人员反映,张武对销售一窍不通。经过公司的调查,原来张武只具有专科学历,并且毕业之后一直待业在家,其研究生学历证明以及工作经历证明均是其父母花钱买来的。于是公司决定解雇张武,张武接到解雇通知书后,要求公司支付五万元的违约金,公司拒绝了其要求。张武随即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约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张武在应聘时存在欺诈行为,裁决张武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公司不需要支付张武违约金。 【义贤专家律师评析】: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一方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做出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显示公平的行为也是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须在合法、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如果通过胁迫、欺诈或违法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的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如果劳动合同中有部分条款违法法律规定,或者就该部分条款协商的时候存在胁迫、欺诈的行为,该部分条款无效,但不影响整个劳动合同的效力。因此,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为无效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本案中,(更多讯息请关注义贤官网:)张武采用欺诈手段去应聘,违背了签订劳动合同需双方意思表示真实的原则,因此,因此其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公司可以不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内容。 新法新规: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无效的劳动合同的规定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其中对于用人单位的限制更加严格,《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由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定。”《劳动合同法》的这些规定更加有利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正确处理,并且对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增加了一项:“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这更加有利于规

常见无效劳动合同的种类

常见无效劳动合同的种类 无效的劳动合同有很多,具体有哪些种类呢,司法服务网这就为您整理总结: 一、口头约定的合同 个别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出于企业自身需要,在招聘时故意不与求职者订立劳动合同,仅作一些简单的口头约定。由于求职者大多极为珍惜这一就业机会,一般不敢对此提出或坚持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如此,一旦出现纠纷,求职者权益就将受到损害。我国《劳动法》第19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合同订立……”,因此,口头约定合同在我国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二、显失公平的合同 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其约定条款明显倾向用人单位一方,此种情形目前相当普遍,应引起求职者的重视。求职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一定要逐条审查,对一些不合理、显失公平的内容应坚决拒绝。 三、胁迫的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招工时,强迫劳动者交纳巨额集资款、风险金、并胁迫劳动者与其订立所谓的自愿交纳协议书,企图以书面协议掩盖其

行为的违法性。《劳动法》第17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四、附带保证的合同 部分企业为约束劳动者的行为,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硬性规定另签一份“保证书”,其内容是强迫劳动者接受一些不合理的规则和条件,并把该保证书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来约束劳动者。 五、真假合同 某些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或集体企业为应付劳动仲裁部门的监督管理,与劳动者签订真假两份合同。以符合有关规定的“假合同”应付劳动管理部门的检查,实际上却用按自己意愿与劳动者订立的不规范甚至违法劳动合同来约束劳动者。 六、抵押性质的劳动合同 部分用人单位为防止劳动者“跳槽”,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劳动者将其身份证、档案、现金作抵押物,甚于扣留劳动应得的福利或工资,一旦劳动者“跳槽”,用人单位便将抵押物扣留。这种做法不但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而且严重损害了劳动者权益。 七、无保障的劳动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不具备病、伤、残、

【推荐】劳动合同范文锦集6篇

【推荐】劳动合同范文锦集6篇 劳动合同范文锦集6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合同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签订合同能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那么我们拟定合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劳动合同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劳动合同篇1 甲方:名称________________ 乙方: 姓名_______________ 用工形式_____________ 鉴证编号_____________ 编号: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考核,录用乙方为工人。遵照国家有关劳动法规和政策,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录用乙方从事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期限为 ##年(月),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为##个月,至##年##月##日止。第二条基本权利和义务: 甲方:1.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及本合同各项条款规定,对乙方进行管理; 2.保护乙方的合法权益,应按有关规定,付给乙方工资、奖金、津贴以及保险福利和其他政策性补贴; 3.做好乙方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并提供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作业; 4.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乙方实施奖励和处分。乙方:1.劳动合同制工人享有本单位固定工人权利,义务及各项待遇。合同工、季节工、农民轮换工的权利,义务及各项待遇另行商定; 2.遵守国家政策、法律,以及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4.完成甲方分配的生产(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第三条双方应明确的具体事项: 1.工资待遇: 2.劳动保险及福利待遇: 3.根据行业特点协议劳动合同保证金和人身保险: 4.其他: 第四条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提前解除合同。任何一方解除合同,须提前 ##天通知对方,方能解除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第五条一方违反本合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由违约方按责任大小负责赔偿所造成的损失。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劳动合同篇2 用人单位(甲方):地址:职工(乙方):身份证号码:使用说明

兼职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吗

兼职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吗 1、做兼职,通常以小时计酬,实际上属于非全日制用工,可要求签署劳动合同,也能订立口头协议。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报酬结算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另外,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2、由此可见,兼职合同也属于劳动合同。既然是劳动合同,就要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做兼职的劳动者,签署了兼职劳动合同,合同中就会约定劳动岗位和劳动时间,薪酬福利和违约金等重要内容。所以兼职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是有效的。 兼职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是需要看它里面的内容,在不确定兼职合同是否有效的前提下,建议可以好好的去看看里面的内容再签订。 兼职合同要注意的地方 1、谨防招工陷阱,不要急于参加工作。就业机会少,求职心切的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招工陷阱。通常会遇到高薪诱惑、抵押上岗等,学生应提高警惕,在应聘的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注意,用人单位不能以任何形式收取押金或风险抵押金等不合理费用;用人单位不能扣压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有效证件。 在找寻打工机会时,慎防求职陷阱,要谨守“不缴款、不押证、不为薪资待遇不合理的公司工作”的“三不”原则。 2、单位确实存在不签合同的现象。如果求职者进入到单位是通过熟人牵线的,碍于情面关系,求职者或者用人单位只是简单地达成了口头用工协议合同,但这种口头合同对求职者是相当不利的,因为一旦日后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利益纠纷后,用人单位可以随意对待求职者,而求职者本人因无字据为证,只能承受可能发生的一切损失。为了保障个人的利益,求职者在正式进入到用人单位工作时,尽量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以便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但是目前社会上,也确实存在工作了不签合同的现象,碰到不签合同的单位,更

论劳动合同的效力

论劳动合同的效力

论劳动合同的效力 摘要: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以劳动合同效力为媒介,是整个劳动合同法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现实中,劳动者往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对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规欠缺一定的了解,往往导致合同最终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致使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劳动合同的效力判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从劳动合同效力的基本定义、概念、现行法律法规,司法实践之间做出的突破,来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体系献出微薄之力。 关键词:劳动合同的效力;约束力;劳动法 一、劳动合同效力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一)劳动合同效力的含义 劳动合同的效力是劳动合同依法具有的对当事人和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效力体现着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引导和评价,是劳动合同法律属性的充分体现,是劳动合同走向合理、公正、效率的保证。劳动合同目的是否预期实现及实现程度,完全取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法律位阶。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制度,分别涉及劳动合同无效、部分无效以及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①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与劳动法相比,有若干进步性规定。劳动合同法明确列举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三种情形,内容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可操作性;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变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从某种程度上扭转了劳动法评价劳动合同效力的武断和粗暴;劳动合同法充分考量了劳动合同的特殊属性,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比较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自始无效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 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劳动合同条款凡是与集体合同条款不同的-一律无效

篇一:劳动争议判断题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 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于2010年发 布(√) 3.对于大额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 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 6.工会要参与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7.1988年至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 8.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错误 9.在对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时,可以不考虑劳动者的诉权(×) 10.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为劳动关系终止之日(√) 11.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1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13.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14.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法》内容适用范围(√) 15.《劳动法》于1990年发布,其中第十章对劳动争议进行了叙述。(×) 16.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 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17.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于1993年发布(√)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于2005年发 布(×) 19.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 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0.1956年至198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建立时期(×) 23.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工单位的违法用工行为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 24.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 25.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于1988年发布(×) 26.个人承包经营用工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 2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9年5月1日实施的(×) 28.《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12月29日颁布的(√) 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于2001年发布(√) 30.1949年至195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中断时期(×) 31、劳动法是保护劳工之法,劳动保障是劳动法的宗旨和使命,因此,劳动保障的对象即是劳动者(×) 32、劳动合同条款凡是与集体合同条款不同的,一律无效(×) 33、集体合同对其终止后仍存续的劳动合同,不再有约束力(×) 34、凡是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都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35、工作时间只能由法律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

论劳动合同的无效及其法律后果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biz.doczj.com/doc/a23450366.html, 论劳动合同的无效及其法律后果 关于劳动合同的无效问题,在《劳动法》中有原则性的规定。该法第十八条界定了劳动合同无效的两种情形,即违反法律、法规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且无效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中的无效条款自始无效。在新拟定的《劳动合同法》草案(指2017年11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议稿,下同)中对劳动合同的无效做了更加详尽的规定,并对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制定了明确的处理方法,这无疑对完善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制度及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但就《劳动合同法》草案拟定的内容而言,相当部分的内容还主要借鉴于现行《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尤其在处理方法上,仍未脱出普通民事法律的巢臼,没有突出体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本文拟就相关立法问题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一、劳动合同效力确认标准体系的建立从传统民法理论上看,合同有效的法律基础是以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为基本条件,除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者外,确定某一民事契约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缔结契约的该民事行为是否真正体现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因此,通常在民法和劳动法范围内都会将在欺诈和胁迫下订立严重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归为无效。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基本规定反映了这一精神,这在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日劳部发〔2017〕202号)第27条的规定中

有明确体现,《意见》指出:“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可以看出,无法实现缔约目的就成为判定合同效力的重要因素。在《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中规定了民事行为无效的七种情形,概括起来共三个基本类别,即合同缔约主体不合格、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包括国家计划)。在《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中将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情况归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当年《劳动法》起草时对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显然只部分地参考了《民法通则》的规定,简单地引入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未写明对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侵害)和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未写明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形)两类界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标准,并且没有建立合同的撤销制度,很明显《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的效力确认标准体系的特点是简化、狭窄和单一。在报全国人大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对劳动合同无效的问题增加了较为丰富的制度性规定。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分为五大类,从内容上看,充分地参考了现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概括说来也可以套用民事法律意义上的三大规则,即主体不适格(草案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不具备缔约的汉定资格)、意思表示不真实(草案中规定: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缔约或者免除自己的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内容违法(草案中规定: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缔约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合同法》草案还第一次在劳动法范畴上引入了合同可撤销的理论。草案中将重大

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之效力冲突(上)

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之效力冲突(上)

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之效力冲突(上) [摘要]我国法律没有对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加以明确,学界看待这一问题陷于表面化的境地。从劳动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和法律性质来看,它与劳动合同虽存在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区别。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从对劳动关系当事人所具有的意义及其利益影响方面加以考虑。鉴于当前我国对劳动规章制度规范程度的不严密,而劳动合同的社会化发展正当其时并得到了劳动者的广泛接受,因此应当树立劳动合同效力优于劳动规章制度的观念。 [关键词]劳动关系规则;劳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定型化契约 一、问题的提出:劳动规章与劳动合同之间存在效力冲突 调整劳动关系的规则网络是包括多项具体规则形态的综合体。“一般认为,劳动关系规范包括法定劳动基准、集体合同、企业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等。”[1]在实践中,劳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这两种劳动关系规则存在着密切联系。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是对劳资双方权利义务都具有重大影响的行为规范,是用人单位

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需的制度;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与劳动规章制度一样,都具有约束劳动关系双方之法律效力。有些企业将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基本内容都写入劳动合同中,造成劳动合同包含了劳动规章制度,劳动规章制度附属于劳动合同的情形。但是由于劳动规章制度本身可能存在和劳动合同相抵触的内容,因此就会产生判定劳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效力孰高孰低的问题。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第16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对此规定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劳动合同作为个别员工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规范,比作为统一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动规章制度效力来得高。[2]第16条虽然规定了劳动合同效力高于劳动规章制度,但这是从尊重劳动者选择权的角度作出的,并没有客观地评判劳动合同和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高低问题。在劳动者没有主张优先适用劳动合同的请求

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方法

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方法 无效劳动合同分为部分无效和全部无效两种情况。部分无效的,有效部分还可以继续执行,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约束效力,用人单位应参考同工同酬原则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并且过错方应赔偿造成的损失。 依据《劳动法》第十八条无效劳动合同的表现形式为: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订立劳动合同时,当事人一方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有意制造假象欺骗对方,致使另一方上当受骗,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同意订立的劳动合同,则属于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威胁手段,指当事人一方用可能实现的危害对方人身或财产安全的行为相要挟,迫使对方违背意愿而与其订立劳动合同。无论是采取欺诈手段还是威胁手段,所订立的劳动合同都违背了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它的后果是侵犯了一方当事人的权益,因而这种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由于劳动者用以交换的劳动力的特殊性,对于无效劳动合同,不可能采用返还及追缴等办法处理,所以,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撤销合同、重新订立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三种。 1、撤销无效的劳动合同 撤销合同的处理方式,适用于被确认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是国家不予以承认和保护的,应通过撤销合同来消灭依据该合同而产生的劳动关系,即劳动合同整体被确认无效。如正在履行的合同,要停止履行。 对于已履行的部分,对劳动者付出了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到相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支付,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似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定。劳动合同全部无效而用人单位对此有过错的,如果当事人双方都具备主体资格,劳动者要求订立劳动合同的,在撤销无效的劳动合同的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2、修改合同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修改合同的处理,适用于被确认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及程序不合法而无效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的某项条款被确认无效,该项条款不得执行;应依法予以修改。修改后的合法条款应具有溯及力,溯及到该合同生效之时。 3、赔偿损失 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不是劳动者。这一点在《劳动法》第九十七条有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根据无效的劳动合同要求另一方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约束力 一、劳动合同应该签订几份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特征: (一)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二)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三)劳动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 (四)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性

(五)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一般来讲劳动合同签订后应一式3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1份。在鉴证劳动合同时,鉴证部门留存1份。因各地的情况不一样,签订劳动合同的份数应根据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来确定,至少要保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当事人各有1份。 二、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约束力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合同一经依法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就得以确立,即产生了法律意义上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劳动合同,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其中主要是赔偿对方经济损失的责任,必要时还应承担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 (二)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一方当事人也有权要求对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所确定的义务。一方违反合同不履行义务,对方有权要求赔偿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必要时,可请求调解、仲裁或诉诸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未经协商,当事人不得任意变更、增减合同内容或终止合同,否则视为违反劳动合同而承担法律责任。(4)用人单位法人代表的更换,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法人代表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并不是以个人名义签订的,权利义务应由法人直接承担。因此,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只要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就不因法人代表更换而影响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后任法人代表必须履行原订劳动合同所确定的义务。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当事人履行劳动合同所确定的义务。由于第三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一方违约而使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的,第三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关于劳动合同效力分析

关于劳动合同效力分析 【摘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劳动合同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保护当事人权益的有效手段。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始终是劳动合同制度的根本内容。本文介绍了劳动合同效力的概念,劳动合同生效的条件,以及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等合同效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劳动合同;合同效力;权利;义务 一、引言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合同生效后,合同双方都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承担义务和责任。而在现实社会中,要想发挥劳动合同的作用,起到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效果,就必须要明确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二、合同效力的概念 根据合同的效力状态可以分为有效合同、效力未定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无效合同。对于效力未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在法定的时间内对合同信息进行补救和确认,也可以无作为让合同无效,无效合同则指欠缺法律效力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劳动合同的效力表现在一般效力和强制效力两个方面,一般效力指劳动合同生效后,合同双方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利义务,要按照合同的约定自觉履行。强制效力是指,如果有一方违反了合同的约定,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义务,另一方可以诉诸国家的法律寻求保护,通过国家强制力要求对方执行合同或赔偿损失,追究对方的责任。 三、合同生效的条件 (一)签订合同的主体合格 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一方是劳动使用者,即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是拥有劳动行为能力与劳动权利能力,能够参加劳动关系,付出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可以是我国公民,也可以是外籍居民或者无国籍人,参加的可以是体力劳动也可以是脑力劳动。《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这是劳动者一方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法定条件。另一方是拥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的,使用劳动力并付给劳动报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二)合同条款意思表示真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