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的)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者善辞令)。
委婉语的出现和应用与语言禁忌有直接的关系。
既然人们讳言某些事物,而在言语交际中又不能完全避开它们,于是迂回婉转的表达方式,即委婉语应运而生。
人们讳言die(死),因而有了pass away, pass out, pass over(去世)之类的委婉说法。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出于礼貌,不愿直言某些事情,以免引起不快。
对于一位身体肥胖的女士来说,人们更愿意说她put on weight(发了福)而忌说become fat(长胖了)。
不言而喻,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一方面,它可以维持语言禁忌的施使和效能;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
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大家都忌言死。
因此,就出现了大量关于死的委婉语,它们形式多样,各有异同。
上面已经提到了死的三种委婉说法,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比如还有:to go to a better world(到极乐世界去了);to go to another world(到另一个世界去了);to go to heaven(上天堂去了);to depart(故去);to be gone(走了,没了);to pay one’s debt to nature (向大自然还债了);to breathe one’s last(咽下了最后一口气);troubles be over now(罪受完了),等等。
死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情,但英语在委婉陈述这一事实时多数用了比喻的手段,表达了人们一种良好的愿望,要去天堂,要去极乐世界。
另外,认为死是一种解脱,受完了罪还完了债,一切都了结了。
委婉语还用来表达人们讳言的生理行为,如大小便、怀孕、生殖、性行为等。
这在英语和汉语都是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
虽然人们天天使用厕所,进行大小便,但在指称它们时多数避免直说。
比如,英语中有:powder room(化妆室)、convenience(方便去处)、cloakroom(存衣室)、loo(=waterloo, 滑铁卢)、toilet(盥洗室)、gentlemen(男士)、gents’(男士房间)、ladies(女士)、ladies’(女士房间)等。
以上词语,英国人用得多一些,而bathroom(浴室)、restroom(休息室)、men或men’s(男士或男士房间)、women或women’s(女士或女士房间)、comfort station(休息处)等说法又多为美国人使用。
有的西方公厕连字也不写,门上画一个男人头代表男厕,画一个女人头则代表女厕。
人们去厕所大小便也要婉转地表达。
在英文中,这类委婉语也是很多的,比如,to wash one’s hand(去洗手或净手)、to powder one’s nose(向鼻子上擦点粉,女士用语)、to spend a penny(花一个便士)、to go and see one’s aunt(去见阿姨)、to pay a call(拜访)、to relieve or to relieve nature(去空身)、to go somewhere (到什么地方去一下)、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or to answer nature’s call(响应自然的召唤,指大小便急)、to have a BM(=bowel movement大便)等。
在一个聚会或其他活动中,还可以用Will you excuse me for a few minutes?(请让我离开一会儿好吗?)学生上着课要去厕所,也可以说May I be excused?(我可以离开吗?)人的粪、尿在英语中也有雅称,如body refuse、human waste products、excrement等。
汉语中关于厕所的委婉语有茅房、茅厕、洗手间、一号、方便的地方、便所等。
在这些委婉语中,“洗手间”相当于英语中的toilet,可能是从英语中引进的。
而“便所”或“方便的地方”正好和英语中的convenience相对应,真是不谋而合。
“一号”也可能是从英语中引入的,因为英语number one俗称小便。
其余的便地地道的“中国货”。
汉语关于去厕所大小便的委婉说法也为数不少。
有的和英语委婉语相对应。
比如,汉语中的“去净手”便和英语中的to wash one’s hand、“去一号”和to go to number one等相近似。
人们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和长相。
但在这方面并非人人都十全十美。
对于长相欠佳或生理有缺陷者,人们往往十分敏感,多不愿意直说某人的缺陷,免得使人难堪。
这方面的委婉说法就更多了。
英语国家的人们忌肥胖身材,但身体过瘦,皮包骨头,也会令人烦恼。
所以,在英语中说到瘦人,人们忌用skinny(瘦骨嶙峋或皮包骨头),而说slim或slender(身材苗条)。
说到相貌丑陋,人们忌用ugly(丑陋、难看),而说plain-looking(长相一般)。
说到生理有缺陷者,人们忌说crippled(瘸)、blind(瞎)、deal(聋)、dumb(哑),而统称他们为the handicappedor disabled(残疾人)。
说到老年人,人们讳言old man(老头)或old woman(老太太),而说senior citizens(年长者,老年人)。
西方人由于怕“老”,所以遇到要表达这类概念时,多用elderly或advanced in age(高寿)来表达。
在英语国家,某些社会职业,如shoemaker(补鞋匠)、garbageman(垃圾工人)、undertaker (承办丧事的人)、dishwasher(洗盘子的)、washwoman(洗衣女工)、dog catchers(专门捕捉野狗的人)、bus boys(餐厅打杂工)等,地位低下,挣钱不多,被人瞧不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变化。
人们创造出一些新名词来指称他们,不但避免了尴尬,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形象。
比如,人们用shoe rebuilder(重整鞋者)代替shoemaker;用sanitation engineer(清洁工程师)代替garbageman;用funeral directors(殡仪负责人)代替undertaker;用utensil maintenance man(餐具维护者)代替dishwasher;用clothing refresher(清理衣服者)代替washwoman;用animal control warden(动物控制人员)代替dog catcher;用sanitarians (卫生保持人员)代替bus boy,等等。
在西方国家里,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在回避某些严酷的社会问题。
委婉语在这方面也起到了它的特殊作用。
某些美国人自称他们没有poor people(穷人),而只有low-income group(低收入阶层);美国大城市里没有slums(贫民窟);而只有old, more crowded areas(旧的,居民拥挤的地区);人们不承认有depression(经济萧条),只有recession(经济不景气);学校里没有poor children(穷孩子),只有children unable to secure much beyond the necessities of today’s world because of the modest finances of the family(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欠佳,只能维持生活的孩子);学校里没有poor, or even lazy students(学习成绩差,甚至懒惰的学生),而只有children with untapped potential(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的孩子),等等。
委婉语中常用的另一种修辞手段是understatement(保守或低调的说法),汉语称之为“轻言”。
比如,在英语中,人们忌说poor students(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说below average students (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人们还忌说stupid or lazy students(愚笨或懒惰的学生),而说underachievers(未充分发挥出自己潜力的学生);也讳言poor(穷),而说needy(拮据)、underprivileged(经济状况低下的)、disadvantage(处于不利地位的);对粗心大意的人,讳言sloppy and careless,而说absent-minded(心不在焉的);人们避说lie(撒谎),而说not tell the truth(没讲实话);不说what horror!(多可怕!)而说rather a nuisance!(真讨厌!);不说A fire has broken out.(失火了。
)而说There has been a fire situation.(出现火情。
);不说steal (偷),而说take other people’s things without permission(未经许可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说cheat in class(课堂考试作弊),而说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 or her work(考试靠别人),等等。
语言中还有一种明说暗指的委婉表达方式,比如,you know who.(你心里明白是谁)。
you know what.(你知道是什么事)。
you know where and when.(你清楚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
you know why and how.(你知道为什么和怎样做)。
说这种话时,人们常常伴以各种面部表情,算是暗示的一种辅助形式。
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