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1 教材教法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教材教法,我们知道教材教法是师范专业大学生的一门课程,对于我来说虽然毕业27年了,但在这个领域还只是个学生,只是在实践中去探索尝试了一些内容,积累了一点经验,不足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所以通过今天的交流,不能给大家带来很多,只是告诉大家去看什么、准备什么、积淀什么而已。 谈起教材教法,我们知道不同专业的内容都不一样,例如数学专业叫做数学教材教法、语文专业叫做语文教材教法、英语专业叫做英语教材教法。所以不知从哪谈起,就从两本书说起吧。 一、介绍两本书。 1.《语文教材教法》一书 绪论 语文新课程概论 第一节 语文课程性质 第二节 语文基本理念 第三节 语文教学目标 第一章 语文新教材解读 第一节 语文新教材的内涵 第二节 语文新教材的开发 第三节 语文新教材的使用 第二章 语文教学方式 第一节 基于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二节 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 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四节 基于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三章 汉字教学 第一节 汉字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汉字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汉字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四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五章 写作教学 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三节 快速写作的主要技法 第六章 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七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模式 2

第三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八章 语文选修课教学 第一节 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常用策略 第四节 语文校本选修课的开设策略 第九章 语文教研方法 第一节 语文研究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语文研究的方式与过程 第三节 语文研究的文体与撰写 第十章 语文说课艺术 第一节 语文说课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语文说课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语文说课的基本技巧 第十一章 语文命题策略 第一节 语文考试的常见方式 第二节 语文考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语文考试的命题方法 第十二章 语文媒体运用 第一节 语文媒体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语文媒体的常用方式 第三节 语文媒体的运用技巧 后记 2.《数学教材教法》 第一分册 总论 绪言 §1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内容 §2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 §3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重要意义 §4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 数学的对象和特点 §2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 §3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4 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概况 第二章 中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1 中学数学的学习 §2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中学数学中的科学方法 §1 观察与试验 §2 分析与综合 §3 比较与分类 §4 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5 系统化 3

§6 数学模型方法 §7 关系映射反演方法 第四章 中学数学的逻辑基础 §1 数学概念 §2 数学命题 §3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4 数学推理 §5 数学证明 §6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第五章 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1 数学概念的教学 §2 数学命题的教学 §3 解题的教学 §4 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 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2 中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 §3 中学数学新的教学方法 §4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七章 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1 数学课的基本知识 §2 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3 中学数学的备课 §4 中学数学的上课 §5 中学数学的课外工作 §6 中学数学的教学研究 §7 教育实习 §8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撰写 第八章 中学数学教育测量和评价 §1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一般概念 §2 中学数学的命题 §3 数学标准化考试 §4 评价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 §5 中学数学教育的评价 第二分册 初等代数研究 第九章 数 第十章 式 第十一章 初等函数 第十二章 方程和方程组 第十三章 不等式 第三分册 初等几何研究 第十四章 几何题的证明 第十五章 几何量的计算 第十六章 初等几何变换 4

第十七章 轨迹 第十八章 作图 第十九章 平面几何教法研究 从上面两本书的目录,大家就能看出教材教法包括的内容很多,即有理论内涵,又有操作方法,还有学科知识及分析,涵盖的范围之广。希望大家能多方关注,在这里介绍这两本书就是告诉大家看什么材料,准备哪些内容。 有一点加以说明,就是教材是根据《学科新课程标准》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教学材料。所以我个人认为仍然《学科新课程标准》内容。 二、为了素养大赛我个人认为要抓住两个方面,就是这门课程涉及的是教材的分析和教学方法。因为教材教法从字面上看是教材和教法,也就是教材分析和教学方法,目的是学习如何教书。 (一)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对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的出发点与过去不同,过去强调的是学科体系构建,从学科体系的逻辑程序分析教材。现在是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强调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建构。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要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章节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参赛水平。 认识和理解教材是教材分析与研究的第一步。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本段教材的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和段落,达到能概述内容的要点、编写层次与顺序的程度,为认识和理解教材奠定基础。认识和理解教材,通常应该做以下几项工作: 1.识别教材的内容,分析特点。 2.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教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准确地找出教材内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3.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思路往往不是教材外显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要分析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表达方式和程序,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此作为理解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4.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掌握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是搞好新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关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还要分析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示例:三角形面积

(二)教法分析 教法分析的核心是教法是否具有适切性,即某种教法是否适合、贴切某项教材和某些学生,是否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并通过教材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适切的才是有效地,不适切的就是低效的甚或无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教法的适切性。 1..教法是否适合教材 教法是否适切教材指的是教学方法能否有效或高效的促使学生掌握教材和通过教材促进学生发展,即能否“因材施教”(这个“材”指教材)。 2.教法是否适合学生 教法是否适切学生指的是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等特点,即是否“因才施教”(这个“才”指学生)。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法设计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闹出笑话。因此,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最具有适切性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两种不同的活动——教和学。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性。 作为教师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原则,有不同的分类。我们将教法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主要是指“一般教学论方法”,其中包括: 1.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语言为主的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