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厦门市海沧中学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厦门市海沧中学位于全国最大台商投资区――海沧,有着6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办学理念。
学校一贯坚持全员、全面、全心育人,着力培育学生
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扎实的知识、高强的能力;学校办学民主,组织结
构开放,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开拓意识强,对外协调好,能赢得教育科研机构、友好兄弟学校和国内外、境内外的教育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一贯高举科研
兴校旗帜,校园科研氛围浓厚,拥有一批热衷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领导和
教师。
所有这一些为海沧中学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为指导,按照"素质引领,均衡发展,管理创新,特色立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要求,以校本课程开
发和国家必修课程的校本实施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及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和特色化发展。
二、目标任务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条件和设备的均衡发展,而是更高层
次的高质量的均衡发展---强调教育内涵的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是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优
质发展的需要。
海沧中学将紧紧抓住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从"开发特色项目到形成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创建,而后直指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学校特色
文化"的从低到高逐级发展。
三、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任何学校特色文化的创建都是以发挥本校优势,以点为突破口而开始的;
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注意处理好特色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不能为了片面的发展学校特色而牺牲其它部门,同时,其它部门也应支持特色
文化的创建。
学校的特色不能只停留在某点或局部,而应通过以点带面、以局
部促整体形成整体的综合的特色。
学校特色文化如果不能形成这种整体的、综
合的、全面的特色便不能称之为特色学校,而只能称之为特点学校或具有办学
特色的学校。
2.开放性原则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开放性。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本来就
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在同一地域不同学校,甚至是不同地域和
国度的学校文化相互影响中,学校是不是采取一种开放式的态度,主动地选择、吸收和容纳其他兄弟学校文化的优秀部分,这是学校特色文化发展快或慢及能
否繁荣的一个重要条件。
3.继承与创新原则
学校特色文化具有"文化传递"与"文化创造"的双重功能,在继承优良文化
传统的同时,我们将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主要内容
1.特色教研团队建设
特色校本教研团队是学校创建特色的必要保障。
学校将以教研室为牵头,
组建具有较强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激情的老师组成特色校本教研团队。
主
要通过专题学习与研讨,指导、管理、评价学校相关课题的研究,总结、提炼
研究成果。
2.特色教师培养
教师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要通过培训、专题研讨等,并在尊
重教师个体差异的条件下,要求教师自己规划个人专业发展,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3.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和社团建设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需要有特色项目或特色课程做支撑,而积极探索特色校
本课程开发和社团活动是创建的有效实践模式,我们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排舞》、《五祖拳》、《科技教育》、《创新软陶》
等进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并通过课程开发与社团活动进行文化创建。
4.课堂教学特色文化渗透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将引领教师以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打
造特色课堂教学文化,积极实践学校的办学特色理念。
5.科学评价体系构建
建设特色学校,就是要创办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在学校发展到一定
阶段时,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特色,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基于文化导
向的特色学校评估指标及标准,对学校是否能成为特色学校进行诊断与评价。
五、实施策略
1.主体参与策略
特色学校建设是以学校全体师生为主体开展的研究和实践,强调研究的主
动性。
也就是说,特色研究不是外在强加的、被动接受的,而是学校主动为了
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的
探索和研究,是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充分体现。
2.诊断传承策略
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学的,学校今天的现状是
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发展的结果。
学校特色应是学校长
期的办学积累所形成的,是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特色学校的建设,
必须基于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分析,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敬重学校的
文化积累,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并由此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3.创新发展策略
特色学校建设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产物,既要把学校优秀的教育传统和
办学经验吸收、融合到教育特色体系中去,又不要为原有教育框框所束缚。
学
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工作重心在于过
程的创建上,要求学校要敢于突破学校困难和薄弱之处,敢于对新的办学思想
和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学校改革和发展之路,从
而使学校特色不断得到发展。
4.科研引领策略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需要科研的支撑。
学校课题研究已从自发、分散的研究
变为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从单项、单学科、个别年级、短周期的研究,发
展到多学科、学校整体、周期长的研究;从单纯的一、二个教师的研究,发展
为有学校领导、各学科教师、计算机教师共同参与的群体研究。
在学校特色文
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继续以科研为引领,创建学校特色文化。
5.展示分享策略
充分、及时的学校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是培植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展
示交流,一方面是校内师生在特色项目等领域的比赛、展览、互访等活动,另
一方面是校际之间的交流,可通过区域教研、与区域外学校的研讨等方式进行
展示活动。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准备与方案设计阶段:(2010年4月至5月)
1.学校广泛宣传创建学校特色文化的意义,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全体师生
积极参与,并为创建献计献策。
2.对学校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并广泛听取教师、校友、社区等意见,聚集和提炼学校现有的特色和优势。
3.在广泛进行论证和学校实际调研之后,确定学校特色项目,设计创建方案,并成立研究开发与实施小组。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5月后)
1.根据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进行实施。
2.申报区特色文化建设基地,组建特色教研团队,进行相关培训、考察学习活动。
3.召开区域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交流研讨活动,如召开厦门市或海沧区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研讨会等。
4.探索与实践课堂特色文化渗透教学活动。
5.申报海沧区科研课题,探索以科研为支撑引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三)阶段性评估、总结阶段(2010年9月至12月)
1.举办学校特色文化节活动,展示特色文化项目或师生成果。
2.举办厦门市或海沧区等区域内及区域外的学校特色项目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阶段现场教学研讨会。
3.科研课题阶段小结。
4.参与海沧区活动方案汇编。
5.召开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阶段性总结会。
七、领导机构与创办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