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以鄱阳湖为例摘要: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本文以鄱阳湖为例对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鄱阳湖湿地效益类型丰富多样。
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主要的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调节气候, 降解污染, 固定C 释放O2 , 控制侵蚀、保护土壤, 参与营养循环。
因此,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才能实现鄱阳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湿地;鄱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Wetlands)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相当于419万亿美元,占全部生态系统的14.7 ,占全球自然资源总价值的45%。
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其脆弱性的一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约8O %的湿地资源丧失、退化或破碎化,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对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湿地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区丰富且优良的生态服务功能, 对湖区及周边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作为候鸟的栖息地对珍贵鸟类保护及其对长江洪峰的调控功能, 对整个长江下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鉴于此, 本文对鄱阳湖区近几年的各类数据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重点对鄱阳湖区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探讨。
1 鄱阳湖湿地的特点1. 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鄱阳湖湿地是永久性淡水湖泊, 它季节性涨水, 具有高水是湖, 低水似河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
鄱阳湖湿地枯水期面积129 000 hm2, 平水期面积279 700 hm2, 丰水期面积390 000 hm2 。
鄱阳湖是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来水与下泄长江的水量吞吐平衡中积水成湖、水落滩出。
5大河汇入鄱阳湖, 经调蓄后, 由湖口入长江。
因此, 鄱阳湖被称为是吞吐型河成湖, 它上承五水, 下通长江,湖区水位主要受控于五河及长江的双重影响。
鄱阳湖还是一个季节性的湖泊, 高水湖相, 低水河相, 有丰水一片, 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
鄱阳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水温18. 3 ! , 年平均降雨量为1 474. 2 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003. 7mm。
鄱阳湖的植物群落可分为4 个带: 湿生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
鄱阳湖有鱼类138 种, 贝类87 种, 虾蟹类24 种; 鸟类310 种, 隶属17 目55 科; 兽类47 种; 两栖类30 种。
1. 2 鄱阳湖湿地生态断面结构鄱阳湖湿地周期性地被水淹没或显露, 淹没或显露的日期、范围和持续时间, 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幅、地面高程。
这种周期性的水位变化和地面的干湿交替, 直接影响到植被的演替以及土壤的发育, 进而影响其栖息的动物, 那么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相应地有变化, 因此根据湿地的高程可以划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断面。
朱海虹根据鄱阳湖的水位高程和相应的生态系统结构做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断面划分, 具体如下:18~ 16 m,地貌类型为天然堤或高河漫滩的中部和上部。
土壤类型为草甸土。
这一断面淹没时间短, 退水早, 连续显露时间长, 光照充足, 植物生长茂密;16~ 14. 2 m,地貌类型为天然堤高漫滩的中下部。
土壤类型为草甸沼泽土。
这一断面淹没时间稍长。
主要的植物群落为苔草。
由于苔草生长茂密, 生物量很高, 可以达到1 716g/ m2;14. 2~ 13. 8m,地貌类型为天然堤侧缘坡的低漫滩部位。
土壤类型为沼泽土, 地表面时常被薄层积水所覆盖。
这一断面在枯水期是水位波动带。
优势植物种是苦草和马来眼子菜沉水植物带;13. 8 m 以下, 13. 6 m 以下高程全年被水淹没。
地貌类型为河道。
土壤保持原始沉积物的特点。
植被类型为典型的沉水植物。
2 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在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中所形成并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效用,是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由自然资本的能流、物流、信息流构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非自然资本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人类福利。
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种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平衡、均化洪水、调节区域小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分析2.1.1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主要为: 截流降水、增加土壤下渗、抑制蒸发、缓和地表径流和增加降水等。
鄱阳湖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天然水流量调节器, 据研究, 鄱阳湖对五河洪水具有明显的调蓄作用: 1953~1993 年,1995~ 1998 年的45 年间, 鄱阳湖历年合成最大日平均流量为12 000~ 65 900 m3/ s, 多年平均为30 400m3/ s; 湖口相应出流最大日平均流量为5 510~ 31 900m3/ s, 多年平均为15 700m3/ s。
鄱阳湖历年削减最大日平均流量2 690~ 37 300 m3/ s, 多年平均削减14 700m3/ s, 削减百分比为48. 3%。
从历年的水文统计资料中, 选择17 个大水年为对象进行分析, 得到的结论是: 在大水年, 鄱阳湖削减五河洪峰值为7 850~ 37 300 m3/ s, 平均削减洪峰流量为20 000 m3/ s, 其百分比为50. 9%。
对鄱阳湖9 个典型大水年的洪峰调蓄量为95 亿m3, 占总调蓄量的82. 6% 。
由此可见, 鄱阳湖能够对五河洪水、长江洪水储存一部分, 直接减少径流, 起着调蓄洪峰、控制洪水、减轻洪水危害的作用, 如果没有鄱阳湖的调蓄, 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将更为频繁和严重。
2.1.2调节气候功能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
由于鄱阳湖水面广大, 湖泊的近岸区域植物茂密, 因此水面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都很强烈。
湖泊水平方向的热量和水分交换, 使其周围地方的气候比其他干旱区略温和和湿润。
从鄱阳湖地区的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来看, 湖岛< 6. 5 摄氏度, 棠荫为6. 3摄氏度! , 湖岸站为6. 5~ 8. 0摄氏度, 内陆站均高于8. 0摄氏度。
鄱阳湖湿地对湖区温度的作用表现在3 个方面: 首先, 抑制了高温。
鄱阳湖地区7 月平均最气温为32. 6~ 34. 7 ! , 由于湿地的作用, 湖体周围地区的温度都要偏低, 在湖体的北部, 如棠荫和都昌7 月最高温度为32. 6 ! ; 永修为33. 1 ! , 波阳为33.5 ! 。
其次, 鄱阳湖的水体吸收了太阳辐射后, 缓慢释放出热量来, 可以减弱降温强度。
第三, 由于水体的存在, 湖区热量增加, 因而鄱阳湖增加了地区的积温和无霜期。
湖区≥0 ℃积温要高出其他区域80~ 200 ! , ≥15 ! 积温要高出90~ 260 ! , 适于作物生长的季节延长4~ 9 天, 无霜期增加6~ 9 天。
除了温度的变化,鄱阳湖区生态系统的大气调节功能还主要涉及农田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 对维护大气中的CO2 含量的稳定起主要作用。
不断地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 固定CO2 和释放O2, 调节大气的组分, 是氧的天然制造厂。
其纳碳吐氧功能, 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3 降解污染,净化环境生态系统净化环境是指生态系统通过代谢作用使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直至消失的过程。
鄱阳湖区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吸收污物、阻滞粉尘、杀灭病菌和降低噪音。
①吸收污物。
主要是吸收SO2、HF、Cl2、CO2、O3、汞蒸气、铅蒸气和一定量的铜、铁、锌、镉等有害气体和重金属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通过对大气污染物质的吸收、降解、积累和迁移, 达到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②阻滞粉尘。
森林对粉尘有很大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使大气含尘量降低。
③杀灭病菌。
森林杀灭空气的病菌作用一是由于树木能减少灰尘, 从而减少了空气中附着在灰尘上的细菌; 二是有些树木能分泌一些挥发性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杀菌或抑菌的能力。
④降低噪音。
由于森林的反射、吸收、干扰等作用, 可导致噪音减弱甚至消失。
2.1.4 控制侵蚀、保护土壤由于鄱阳湖湿地具有特殊的植被和特殊的潮湿环境, 因而具有防止土壤因风、径流和其他移动过程而流失的作用;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枝叶、落到地面的枯枝落叶遮挡雨水对土壤的冲刷; 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使土壤疏松, 增加其吸水能力。
并且湿地可以储积淤泥, 又防止了泥沙在河流中的淤积并保证地理环境中的养分不被带走, 促进地方农业生产的发展2.1.5 营养循环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 养分主要储存在土壤中, 可以说土壤是其最大的养分库。
地质大循环中, 生态系统中的养分不断向下淋溶损失, 而生物小循环则从地质循环中保存累积一系列的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随着生物的生长繁荣和生物量的不断累计, 土壤母质中大量营养元素被释放出来, 成为有效成分, 供生物生长需要。
因此, 生物是形成土壤和土壤肥力的主导因素。
当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完成时, 大量的养分在植物体变黄、凋落之前被转移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还有一些则通过枯枝落叶等凋落物而返回土壤中。
3小结湿地作为一种自然存在, 它带给人们的效益方方面面, 除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外, 还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鄱阳湖是具有国际意义的水禽繁殖与迁徙停歇地, 而且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中下游流域重要的水量调节器。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 鄱阳湖湿地效益类型全面。
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鄱阳湖的存在的意义, 积极地加以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 使我们永远拥有这笔巨大的自然界赐予的财富。
目前,我国的湿地保护已经成为国际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
因而,当前对于正确认识湿地生态功能及其恢复与保护。
对今后湿地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及综合效益的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⑴崔丽娟.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⑵汤明,王莎莎,孙志平.鄱阳湖区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研究⑶崔丽娟.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⑷战金艳, 史娜娜, 邓祥征. 鄱阳湖湖区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辨识⑸李秀芹,徐庆,张国斌.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恢复与保护对策⑹王立, 王强, 马放,温沁雪, 伊洋.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