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_草笠舞_赏析
四、舞蹈《草笠舞》的创作过程 《草笠舞》是由陈翘根据海南的黎族少女劳动场景,捕 捉了劳动生活中片段,然后根据自身的创意所创作的。她在 创作《草笠舞》的时候,对于整个舞蹈是如何产生艺术灵 感、孕育出艺术的构思以及让舞蹈的形象诞生出来的,本 文对这整个过程都做了详细的阐述。知道了编导创作的整个 过程,就能够较好地帮助人们进一步去理解与鉴赏《草笠 舞》。 1957年,全国的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举行了会演,由陈翘 编导,海南歌舞团负责表演黎族舞蹈《三月三》,以其独 特的场景和舞姿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赞许,评论家们是 这样称赞的:“《三月三》是一朵鲜艳夺目的海南舞蹈之 花。”这样的评论让编导陈翘为之振奋,更加激发了她的创 造激情,于是她决定要创造出更多更好反映黎族人民生活 的作品。在创作激情的推动下,陈翘再一次背着自己的背 包,进入到海南岛上的五指山区,住进了黎族的黎家寨。在 与黎族的姐妹们同住、同吃以及同劳动的全过程中,陈翘用 心去观察黎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生活中去捕捉一些具 有特别之处的生活素材。陈翘在自己后来的回忆录中是这样 记录的:“不是所有的野葵叶都能成为做草笠的材料。只有 情人们长途跋涉,从深山里采来的叶子才最厚实、最坚韧, 经过姑娘们的精心制作,配上自织的彩带和穗子,既可隔热 挡雨,又能寄托绵绵情思,甚至是向同伴们夸奖炫耀的物
参考文献: [1]赵玺昌.《草笠舞》[J].舞蹈(名作欣赏),2009(09). [2]张宜.《中国传统题材现代舞服饰设计研究》[D].北京服 装学院,2010年. [3]于平.《陈翘的行走—陈翘同志从艺六十周年纪念感思》.中 国艺术报,2010年 [4]孟祥宁,张志勇,温航军.蒙麓光:用舞蹈诠释海南改革历 程.中国艺术报(纪念中国改革开发30周年特刊),2008年 12月.
七、结束语 草笠是海南黎族人民家中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具,它不但 可以遮挡太阳还能够遮挡风雨。事实上草笠不仅仅是黎族人 民的生活工具,还是黎族所创造的深厚文化的象征。《草笠 舞》经过多次舞蹈化,在舞姿上融入了许多创新,并加入了 音乐创作效果,让观众真实感受到了自然与灵动之间的完美 结合,使该舞蹈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民族舞。
舞蹈
是经过队伍队形流动达到舞动构图的变化,通过这些构图变 化就能够将编导所要表达的生活意象生发出丰富的感受和美 好的情愫。
2.动作语汇上颇具一番建树。在《草笠舞》出来之前, 黎族的舞蹈根本就没有丰富、严谨而又比较完善的动作语 汇,但是《草笠舞》中的动作语汇却达到了上述几个方面 要求,这是因为编导陈翘长期深入到黎族生活中,探究出了 黎族少女那种内在追求美的隐秘,以及根据黎族少女通过劳 动编制出美妙的情思而提纯、凝练与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一 点,编导陈翘给了解释:“由于黎族青年女性喜欢穿着筒 裙,而裙子又比较窄小,所以不便于低坐。当待客或闲聊 时,姑娘们多数宁愿站着、倚着门框或靠着同伴侧身而立, 此时松弛的上身和腰部会随着双脚重心的频频轻移而改变姿 势。”就是这样比较自然的人体三道弯,显现出了黎族少女 特别的风韵与体态。这些动作语汇不但体现出黎族少女特有 的风韵和体态,还展现出她们的情感与自身的美丽,体现出 该舞蹈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较深的文化意蕴。
五、舞蹈《草笠舞》的成功之处 《草笠舞》一改过去脱离生活的手法,采取了以写实为 主手法来展开整个舞蹈,通过舞蹈将内容表述出来。为了通 过舞蹈体现出隐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陈翘安排舞蹈的结构 时就是依照黎族少女们劳动生活中的场景。比如,该舞蹈是 以一群劳动归来的黎族姑娘作为舞蹈的人物对象,黎族少女 们越过漫坡、走过田埂、绕过山岩,她们来到小溪边禅尘、 梳洗、梳发髻以及清洗草笠等舞蹈动作,就是创作中的原 型。通过这些原型就展开到作品逻辑关系,在舞台上将这些 场景一个接一个变换,就组合成了整个作品的结构。 《草笠舞》的场景主要选用了人们所熟悉的乡间之境, 给人一种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之感;加之黎族少女们碎小的舞 步、灵动的舞姿更是让人陶醉,将大自然之美和灵动舞姿之 美融为一体,将民族舞蹈推向了发展的一个高潮。总体来 说,《草笠舞》舞蹈成功之处就在于自然与灵动的完美结 合,淋漓尽致地展露出该舞蹈的内在意境。一天,陈翘感到 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就没有和黎族姑娘们一道下田干活,而是 在家中卧床休息,躺了一阵之后陈翘感觉轻松多了,就推开 门走出小屋,抬头朝外一望,陈翘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她 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记录的:“明媚的阳光为远近的 林木披上一层金色的轻纱,耀眼的光斑在水田里闪烁。一 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中,姑娘们正在插秧。从高处远眺,看不 到人,但见一排排草笠在阳光下缓缓移动,变化着各种图 案。” 六、舞蹈《草笠舞》的艺术创新 1.道具上别具一格。《草笠舞》制造了观众最重要视觉 意象,表演者通过变化的空间调度和队形的变化,再加上草 笠变化,自然而然组合成各式各样让人联想的场景与美妙的 图案,这是《草笠舞》独特的创意之一。 《草笠舞》是一种集体舞蹈,最为主要的运动方式是流 动,通过流动来表达意境,在流动之中还要利用草笠编织成 各种变化的构图,这就是《草笠舞》为观众制造出视觉意 象,而这些视觉意象又是现实生活中劳动场景,给人们一种 比较真实的感觉。而且《草笠舞》的重点核心也是着意营造 这样的美妙意境,通过草笠的分开与组合形成多种变化的图 案,是该舞蹈从空间调度角度刻意的追求,这样做的目的就
3.舞步幅度小而频率密。因为受到筒裙约束,表演者的 脚步不能够迈大了,就显现出舞步幅度小而频率密的特征。 加之黎族少女害羞的时候,常常用双手遮挡住整个脸,再从 手旁探出半个眼睛窥探别人反应。这一些自然动作连贯起 来,就形成了该舞蹈特有的动作语汇,编导陈翘就是将这些 生活化动作变形、强化、凝练以及分解,形成了舞台上的舞 蹈。这样建构出来的动作语汇,不但成为了黎族舞蹈典范, 还为以后黎族舞蹈的语汇发展和变化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舞蹈
大舞台
舞蹈《草笠舞》赏析
孙丽娜
摘要:民族舞的代表作《草笠舞》取材于海南岛的黎族, 直接反映出了黎族人民的生活以及黎族少女的阳光。
关键词:自然与灵动;完美结合;舞蹈《草笠舞》;赏析
一、前言 自从1960年首演以后,舞蹈《草笠舞》就得到国人一致 好评。而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文化尤其是民族舞蹈也走 向了世界并得到认可,民族舞蹈《草笠舞》就是代表之一。 自然的舞景融入灵动的舞姿,为世人展现出了两者之间的完 美结合。1962年,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作为中国民族舞蹈的《草笠舞》,以 其自然与灵动的完美结合一举夺得了舞蹈比赛的金质奖章; 1994年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的评比之中,《草笠 舞》再次从众多民族舞蹈中脱颖而出,夺得了桂冠。 二、民族舞蹈概述 民族舞蹈产生于民间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受到民 俗文化的制约,风格相对其他舞蹈比较稳定,而且这些都是 以自娱自乐为主要功能的舞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以 及不同地区的民族舞蹈,因为不同的风俗习惯、生存环境、 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的 影响,同时还会受到表演者年龄与性别等各种生理条件的 限制,因此民族舞蹈所表演的风格和技巧存在巨大的差异。 从总体来看,民族舞蹈具备了形式多样、朴实无华、内容丰 富以及形象生动等多个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国家的古典 舞、专业舞蹈以及宫廷舞蹈创作中不能够缺少的素材来源。 事实上,民族舞蹈是一个可伸缩的界面和多层次的概 念,能够接受各式各样的加工。而且,民族舞蹈也是一个民 族的标志物,浓缩着一个国家文化灵魂。民族舞蹈虽然来 自于民间,但却高于民间舞蹈,它需要艺术家对民间舞蹈进 行一定高度的再创造,经过提升之后再回到民间去。总体来 看,民族舞蹈有三个重要的优势:能够培养舞者的气质;具 备较强的趣味性;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多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民族舞蹈,因此在整理、搜集传统 的民族舞蹈的进程中,艺术家创作出了许多的舞台精品。而 且国家为了让创作者交流经验、繁荣创作,还定期在各地举 办了文艺会演,让各族人民都能够在舞台上一展自己的民族 舞蹈,进而产生出自豪感。经过了历史的洗礼之后,有一些 民族或者地区从生活中自然传衍出来的舞蹈濒临消亡,这些 族人也十分渴望通过舞蹈来表达出自己的心声,通过舞蹈树 立起自己民族形象。《草笠舞》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应运而
生的。 三、《草笠舞》舞蹈简介 当帷幕拉开之后舞蹈开始了,一群黎族少女迈着小碎步
姗姗来到舞台中央,她们身着筒裙,手上都拿着草笠,给人 们带来一幅乡间劳动归来之后的景象:晚霞中劳动归来的黎 族少女,她们唱着歌走田埂、越过漫坡、绕过山崖,来到清 澈见底的小河边。
舞台上的黎族少女们一脸的轻松笑容,拂去劳动中沾到 衣袖上的尘土,清理掉草笠上沾着尘埃,并通过动作表达出 照镜子梳发,而且黎族少女们还会彼此相助,帮助对方整理 衣服与发髻,这一切都体现出少女们的爱美心态。整理停 当,少女们就会带好自己心爱的草笠高高兴兴地回家去。通 过少女们优美的舞姿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观众体会 出黎族少女那种特有的自豪感。就是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画 面描绘出了黎族少女们劳动之后的喜悦心情,从而体现出了 黎族少女们内心的美好世界以及充沛的青春活力,为观众渲 染出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们体会出自然与灵动的完美结合。
就是那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一排排的草笠打开了陈翘 的灵感,激发了她创作的闸门。也就是这种客观生活与主观 感情的交融和强烈的碰撞点燃了舞蹈家创作的热情。于是, 陈翘脑海中出现了《草笠舞》结构的雏形。在排练中,该舞 蹈淋漓地展现出黎族少女特殊的风韵与体态,显现出了黎族 少女非同一般的表现思想与情感的形态和方法,由于狭窄筒 裙的制约致使舞蹈的动作步伐独树一帜,别具一番民族舞蹈 特色风格,这样,著名的黎族《草笠舞》就诞生了。
(孙丽娜,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品。”由这一段记录就能够看出,在海南的黎族中草笠不仅 仅是日常生活需要的典型物品,还代表着这个民族的传统服 饰文化与习俗,是象征着黎族文化的重要符号。《草笠舞》 中,陈翘就是抓住草笠这个代表黎族文化的典型符号,通过 舞蹈形式体现出黎族女性的内在美,进而通过舞蹈将这种含 蓄之美挖掘出来并淋漓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