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YWF一13一A02—21)
【收稿日期】2013—10—25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3)06—0106—06 指大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用传统 方法或工具不能处理或分析的数据。大数据研究 的集大成者舍恩伯格教授(Viktor
建个性化的应急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
中国
应急管理
体制改革
经济学/管理学雳沿
【作者简介】李丹阳(1978一),男,四川眉山人,管理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 师,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基金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大数据背景下中国应急
Mayer—
1998年,生物化学家托尼・卡斯(Tony Cass)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介绍用于处理“大数据”
(Big Data)的软件包HiQ的论文。①此后,随着全球
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一词已经越来 越为人们所熟知,其对商业领域、研究领域和公共
管理领域的影响也日渐突显。从已有的实践来看,
2.数据创造价值:痕迹经济学(Trace mics)
Econo.
而容易导致思维和认识走入误区。与此相联系,大 数据时代下,反而是对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发 现,远比对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探究更为重要、 更有现实意义。譬如,对于在机票网站预订机票的
客户而言,他只需要对票价涨跌的趋势和时间之间
的相关关系有所了解,即可有助于其做出最有利于 自己的决策,而根本不需要深入探究是什么因素导 致了这种变化。也许,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这种新 的思维仍然值得商榷,但其也反映出,这个时代对 更加务实、更加贴近现实需求的管理思维、管理理
回溯人类管理模式的变迁,可以发现,在信息 和知识匮乏的经验管理时代,人们主要依赖经验判
断进行管理;而在统计技术被广泛应用的科学管理
以发现不少以往完全难以想象的、非常有趣的消费
行为现象。而事实上,这些与过往人们经验截然不 同的发现,其背后就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样
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统计分析的结果作为管理的基 础。可见,人类获取和分析信息的技术是导致管理 模式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每一种新的信息技
务。这与商业机构、研究机构在大数据方面的领先
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发展面临困境
如前所述,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基于大数据技 术的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对数据的全面抓 取和分析,已经成为创造新的管理价值的重要源 泉,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体验和管理实践。从 这个角度审视我国的应急管理领域时,会发现跟工
商企业界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商业问题、创造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推动上述领域产生大 量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和新的模式。与此相应,对 于十分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 和指挥的应急管理领域而言,这一新兴的社会变革 必将带来重大的乃至革命性的体制变革。
一、大数据时代对管理创新的要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降临,与大数据(big data)相
纳米级的粒度观察管理世界的显微镜一样,为管理
在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传统思维中, 面对一些管理现象时,他们会习惯性地去追寻这些
现象中蕴含的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管理 理论、管理模型、管理方法都建立在对因果关系的 假设或探究之上。不可否认,这种“因果式”的思维
经济学/管理学菖姆
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大数据时代的 管理更加精准、更加有针对性。②由此,也催生了许 多新的管理模式。譬如,正是因为有了大数据技术 的支持,亚马逊公司才得以创造通过分析消费者消 费习惯,进而提供相应的精准荐书服务的电商模
Schonberger)对大数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给予极高 的评价,他认为:“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 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 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② 简而言之,所谓“大数据时代”,是指人类社会 各类组织、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时 代。在这个时代,“人类储存信息量的增长速度比 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4倍,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 力的增长速度则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9倍”④。 可以说,“大数据已经撼动了世界的方方面面, 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以及社
术的出现,都为新管理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技
地,将这种卓越的数据抓取和分析能力引入公共管 理领域,必将为实施科学有效的公共管理提供坚实 的数据基础,创造前所未有的公共管理价值。
3.管理思维的变革:更加务实和贴近现实需求
术基础,使管理创新成为可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 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管理者更好地搜集、分析 与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 种技术上的支持,就像为管理者提供了一架可以从
关联的系列技术不断发展,和商业领域、公共领域
和生活领域新的变革相融合,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
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生活模式,从而催生了管
理创新的要求。 (一)大数据时代的含义
①Tony
636. Cass.A Handler for日培Data.Science,1998(5389):
迄今为止,对于大数据(big data)还没有一个正
包括了军队、老百姓在内的非专业力量。第二个阶 段是2003年非典危机之后。在这一阶段,现代应
时性更是在根本上决定了应急管理的实际绩效。 可见,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为 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甚至比商业管 理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然 而,现阶段我国政府机构埘于大数据技术的认识和 应用,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与商业机构对大数
计理念还是实际运行过程,显然还有着非常大的 差距。
急管理的概念和理念被政府接受,开始逐步有计 划、有系统地构建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应急管理体 制。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阶段事实上并不是现代 意义上的应急管理体制,而只是传统领导体制下的 突发事件应对制度,而第二阶段则开启了中国应急 管理体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107
万方数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
阐释和繁文缛节。这实际上对公共管理研究者和 实践者尽快转变思维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这种 思维变革的深刻程度和困难程度,很可能远比商业 管理领域的思维变革来得更加剧烈。 二、数据能力鸿沟:
急剧变化,这种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渐
显现。
与大数据时代所涌现出的海量数据及其处理 能力相比,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信 息能力不足,无法应对应急管理情境中海量数据带 来的冲击,更没有办法运用海量数据为应急管理服
据技术的应用水平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代差”。随
经济学/管理学禹沿
着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 (e—governance)早已不应再停留于做一个政府网 站,然后罗列式地公布一些应急法律法规、组织结 构图和应急预案。而应该运用最新的数据技术,对 应急管理可能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 总和分析,并将其作为首要的管理模块,融入整个 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之中。与这样的“大数据时 代标准”相比,目前的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无论是设
①[英]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第15页。 ②孙鹤然:《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分析》,载《中国计算机 报》,2011—06—06。 ③[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 未来的新思维》,第25页,马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不是当下的,而是未来的”③。由于拥有了对全部数 据的抓取和分析能力,管理者可以非常细微地跟踪 和把握目标人群及个体的活动痕迹,并对与这些痕 迹相关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使许多过往被忽视 的价值盲区被发现,许多还未被开启的价值处女地
1.更加精准的管理:创造新的管理模式
被开垦,进而创造出崭新的价值。这就是大数据时
代的痕迹经济学(Trace Economics)。譬如,我国著
名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每年都会对全年淘宝用 户的消费痕迹数据进行抓取和分析,由此建立目标 人群及个体的消费行为习惯模型,形成每一年的用
户消费行为习惯报告。从这份年度报告中,人们可
106
②③[英]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第9,13页,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 社2013年版。
式的权威定义。相对而言,一般认为所谓大数据是
万方数据
李丹阳: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会的其他各个领域”①。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本质上 反映了人类社会不断提升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运 用数据技术深入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激发管理创新
论的诉求。由此,在公共领域,新时代的人们对于 公共管理思维和理论的要求,必然也趋向务实化,
传统管理理论往往认为人类的实体活动才创 造价值。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就能够创 造价值,甚至是更新、更大的价值。此时,“很多新
工具都能追踪人类的活动,都能预见我们的下落:
强调取得现实的绩效和收益,而不在乎过多的因果
地位,有着极大的差距。总的来看,在应急管理的 过程中对海量数据的应用方面,目前中国应急管理 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政府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如商业机构 从工作性质来说,全面的数据是实施及时有效
的应急管理的首要前提。而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及
崭新的商业模式相比,中国目前的应急管理体制还 未能有效地响应这种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更没有 以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和理论方法为基础来构建新 的应急管理体制,以至于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不 利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经过建国以来60多年的发展,具有鲜明特色 的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已经逐渐成型,并在历次重大 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2003 年非典危机为限,可以把中国应急管理体制的演 变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2003年非典危机之 前。在这一阶段,中国应急管理主要以传统的一元 化领导体制组织突发事件的应对,其动员的主体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