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浅谈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浅谈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浅谈书法艺术的实用性
和艺术性
文/永城职业学院朱新光
中国的汉字与其它民族的文字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不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汉字是在人们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汉字的产生,书法艺术也同时产生。

因此,书法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彼此之间进行书面语言的交流,书法就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介,它本能地具有文字书写的实用价值。

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色彩斑斓的精神生活的调节,要有美的艺术享受,而书法艺术凭藉其曲奇变化的线条、深邃幽雅的意韵,给人们以情感的享受和理念上的思索,所以,它又必然地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

书法艺术在人们日常生活这个特殊的“平台”上,实现着实用和艺术两种价值。

书法艺术所具有的实用和艺术这两种价值,构成了书法艺术本身的两重特性。

这两种特性,集中的反映了书法艺术的主要功能。

所谓实用性,是指它的简单功能;所谓艺术性,是指它的复杂功能。

前者偏重于从书法表现的对象——文字书写的意义上去分析;后者,主要从书法表现的艺术技巧和效果——点画、结构、章法、意韵、气势、格调等去探究。

所有的文字书写,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实用性,但不是任何的文字书写,都能具有艺术性。

时常有些人误认为,只要操起毛笔,蘸着墨汁,在纸上书写,就是在搞书法艺术了,甚至有的把书法家当做“文抄公”,这实际上是对书法艺术本身具有的两重特性理解不清,把实用性和艺术性混为一谈了。

在中国古代,“书”就兼有文字和书法两种含义。

据许慎《说文解字》记载:“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又书有六体,《前汉艺文志》释:“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_篆、虫书。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里的“书”,即文字的意思。

“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这里的“书”,是书法的意思。

文字,是书法赖以表现的对象。

由于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因此其本身为书写的规范化、艺术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单纯的文字书写,这只体现了书法作为传递书面语言的实用功能,而谙熟于书道,循技法而使之,抒情意而达之,才可能使书法得到艺术上的提升,体现其艺术功能。

书法艺术的两重性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依托、相辅相承的。

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实用性的发展。

艺术的美总是由实用逐渐过渡和发展而来的。

普列汉诺夫曾说:“那些为原始民族用来做装
饰品的东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表明了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些对于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只是后来才开始显得美丽的。

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的书法艺术区别于文字书写,开始成为自觉和成熟的独立艺术,是春秋末期。

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末期开始的。

这是文字向书法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

”至于书法艺术真正臻于自觉和成熟,那是在汉、魏、晋时代。

其显著的标志
是,书体不断更新,书写不断规范,理论逐渐完善,书家大批涌现。

由此看来,实用进化为美,实用统一于美,这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强调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这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书写被替代,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削弱艺术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具有它的特殊意义。

进一步体现了书法艺术由实用进化为美,实用统一于美的必然发展趋势,消除视书法艺术简单化的偏见,对致力于书法学习的爱好者来说具有启示作用,要求学书者不能浅尝辄止,把学习书法艺术的脚步只停留在实用的台阶上,必须在研习传统法则上狠下功夫,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努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