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与思考

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与思考

第8卷第4期2010年8月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rnalofS,outhw(-、tAgriculturalIJniver、ity(Sot’ialScienceEdition)V01.8,No.4

Aug.20】0

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与思考杨莹杉(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教领域轰轰烈烈地开展。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一些幼教管理者、教师及家长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一知半解,表现出盲目的崇拜·造成引进与移植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必须得到重视,这需要幼儿教师、家长、幼教专家、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关键词:蒙氏教育法;教育本土化;幼儿教育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79(2010)04—0239—03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几度兴盛,对世界学前教育甚至其他阶段教育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台梭利教育受到幼教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从沿海到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中国幼教界又掀起一股“蒙台梭利热”【lj。然而,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是时代和文化的产物,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与一定历史阶段和民族区域相联系,蒙台梭利教育亦是如此,正如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泰斗卢乐山先生所说的,“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2j那么,如何以一种批判的、继承的眼光看待蒙台梭利教育,探寻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而寻求更好地实现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就成了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一、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缺失当前,在我国蒙台梭利教育轰轰烈烈地开展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我们从理念和实践等方面加以说明。(一)理念上未充分理解其精髓蒙台梭利教育最直接也是最本质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蒙台梭利本人在1913年底访问美国时就明确指出:“我的目的在于所有儿童的发展。我更大的目的在于人类的最终完善。”[3]她寄希望于儿童:“正是儿童的精神可以决定人类进步的进程,也许它甚至还能引导人类进入更高形式的一种文明。”L4J1屯在这种儿童观的理念下,蒙台梭利强调教育的明确目标是按照孩子们自发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法来培养他们,教师更多地是担当一种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然而,许多幼教工作者并未理解其思想精髓,并未真正认识到儿童是独立自主的主体,而更多地片面注重儿童是否听话,是否顺应教师的安排,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常规对儿童的活动予以更多地约束。(二)实践上过分注重其形式在我国当前的幼教实践中,学习、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风气非常浓。然而,引进与移植中的形式主义也非常严重。比如,在环境创设上,一些幼儿园误认为只要将蒙台梭利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就是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而没有把握蒙台梭利对孩子自我发展能力的认可和在此基础上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教具开发上,尽管蒙氏教具有一百多种,但教具单一的形状和色彩、有限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现在有多种多样玩具的孩子而言,吸引力有,但持续时间不长。蒙台梭利非常强调教具的改造性和创造性开发的,但许多幼教工作者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教具单一,尤其是中文教具相当奇缺。也有存在着诸如粗糙、丑陋、教育功能不明显、使用率低等缺点。在教师角色上,蒙台梭利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环境的“看护者”,儿童和教具之问相互影响的“帮助者”,儿童工作发展的“观察

收稿日期:20lO—03—25作者简介:杨莹杉(1984--),女,四川德阳人。四川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万方数据2,10两南农业人学学报f衬会科学版)投稿网址http:/lxbgjXt.%W11.orl

2010年8月

者”,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离此要求还差距很远。(三)忽视了其本身的局限性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尽管可取之处甚多,但也存在不足与缺陷。然而许多幼教工作者忽视了这一点,对蒙氏教法全盘肯定,不加分辨地一概采纳,没有“取其精华,弃之糟粕”。蒙台梭利教育法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这种教育法的结构化程度较高,所以儿童的行为常被高结构化的活动所限制,不利于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蒙台梭利教育中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这种重视个人特色而忽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目标,对儿童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和他人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和解决冲突等有不利的一面。二、制约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因素透过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本土化缺失的现实,我们应当探寻阻碍本土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大体说来,制约蒙台梭利教育在本土幼儿园应用的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差异因素蒙台梭利教育产生于意大利,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美各国兴起了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其中范围广、影响大的是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一大批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自然科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以及广大教师都投身于教育革新运动,要求运用自然科学或实验科学建立一门科学的教育学¨]186。187。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就是在当时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诞生的,以西方文化为主导,具有浓厚的自由、崇尚个性、尊重个体独立发展的色彩。相比而言,我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要培养听话、顺从的孩子。(二)幼儿园管理者因素在幼儿园内,园长有管理自主权,对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园长的意识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园长均持支持态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些园长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为了争取更多家长的认可,会在无形中对蒙氏教师施压,例如拿蒙氏班与非蒙氏班对比、要蒙氏班教师保证生源不允许流失、要展现蒙氏教育效果等等。本土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这期间可能存在挫折,甚至失败,而一些园长为了商业利益。是不允许教师失败的。除此之外,一些园长很少创造条件或提供机会,让蒙氏教师与其他蒙台梭利幼儿园或幼儿班进行交流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蒙氏教师的视野。(三)教师因素教师是制约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瓶颈。教师作为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者,直接参与蒙台梭利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都直接影响蒙台梭利教育的成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在理念上,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做观察者、协助者、环境的提供者和管理者,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通过操作教具,使儿童大脑、感官、肌体协调运动,从而促进各种能力获得相应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蒙氏理念的理解就有所曲解,特别在干预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存在不当干预的现象,“侵犯儿童的自由”。如儿童频繁更换教具时,教师上前制止;儿童专心致志的操作时,教师认为其操作有误,上前干预;在儿童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时,“迫不急待”地帮孩子代劳等等。(四)家长因素家长在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进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生源是许多幼儿冈赖以生存的根本,很多时候,家长的要求和选择往往左右着幼儿园的教学。大部分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理解并不科学,经常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借口,要求幼儿园过早让孩子学习拼音写字、数学、英语等,干涉幼儿园正常教学。并且,很多家长认为,既然蒙台梭利教育是国外的先进东西,就该与我们国家传统的教育‘不一样,孩子既然送进了蒙氏班,就应该比其他班级的孩子“高人一筹”。一旦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与传统教育相通的地方,就认为幼儿园在糊弄家长,搞形式主义、花架子。

三、改进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措施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实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进行改进。

万方数据第8卷第1期杨茕杉:蒙台梭利教育本上化的问题与思考241

(一)强调其实质而非形式引入蒙台梭利教育,其首要目的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我国儿童的发展,而不能仅仅是为了装饰门面,或作为幼儿园创收的手段。运用蒙台梭利教育,要明确其根本目的,了解其教育精髓。只有深入领会了蒙台梭利教育的真正核心理念,才能将其与本土幼儿园的教育实际相结合,打造出既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又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新蒙台梭利教育观点与实践。若不能深谙蒙台梭利教育的真正精髓,仅仅停留在对蒙氏教育外在形式上的学习,则只能是一种哗众取宠、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风,是舍本而求末的做法,不利于幼儿园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幼教事业和儿童的健康发展。(二)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从根本上来说,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双方教育影响巨大。中国文化讲究和谐中庸,“不偏不倚”,推崇谦虚、谨慎、含蓄、内敛,这种文化中熏陶出来的儿童,特别中规中矩。西方文化崇尚个人发展、思想自由、个性张扬,儿童从出生后接触到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文化。因此,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若将蒙台梭利教育完全照搬过来,可能会造成儿童的文化冲突。因此我们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时,要考虑这种文化差异,密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程序加以改造,使其更加适合我国儿童及社会的需求。(三)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蒙台梭利教育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体形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因此,幼儿园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形成科学的环境育人理念,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环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应积极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建设,构建孩子与老师、孩子与环境、孩子与孩子的良好互动关系,在互动中,教会孩子懂得纪律、忍耐、等待,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分享,树立起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理念。此外,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开展本土化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幼儿园要主动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通过幼儿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庆祝活动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配合幼儿园共同实施好蒙台梭利教育。

参考文献:[1]梁志桑.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成功运用[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317—319.[2]皮军功.辛勤耕耘六十载献身幼教半世情一~访卢乐山教授i-j].学前教育研究,2003(2):24—26.[-32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43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