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尾货项目合作协议书_合同范本外贸尾货项目合作协议书
关于外贸尾货项目合作意向书
甲方:杨**(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XXX
XXX
XXX
XXX(以下简称乙方)
双方就关于外贸尾货项目的合作事宜,经过初步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同意就外贸尾货项目开展合作。
一,该项目的基本情况是:
大批量的外贸尾货由甲乙双方共同出资购入,抛货后进行利润分成,本金留存在甲方处,由甲方保管。
二,甲方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寻找合适的货源,并在货物到手后尽快进行销售。
2.帐目公开,进出帐须提供明细凭证(如出货单,人工费等等),
确保乙方的利益,并在固定的时间内向乙方通报销售进程。
3,甲方不得以货物未抛出或正在抛出拒绝乙方的提出的查帐或查货要求。
4,甲方有权在合伙人注资不力的情况下并争求合作人全部同意后寻找替补合作伙伴,替补合作伙伴的利益分配仅为单次一次性利益分配,不做为本协议长期合作伙伴。
5,甲方在收到乙方注入资金时需提供相应的收款凭证。
三,乙方应做好以下工作:
1.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向甲方注入资金,在货物销售过程中不得撤资。
2.给甲方充分的授权,不得参与经营。
3,利益分配时间应该付给甲方总利润的10%做为劳动报酬。
4,乙方在收到甲方的分配的利润或本金时需提供相应的收款凭证。
5,乙方如有撤资准备,须提前15个工作日通知甲方,并在甲方将留存货物全部销售完毕后进行撤资。
四,出资分配:
本次合作初定十人,甲乙双方每人首次出资为人民币五千元整,根据货款的需要,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追加投入资金,等货物销售完后,由甲方退还多注入的资金及应得的利润。
五,利益分配:
以实际出资人数和出资量来分配利益,如人民币十万元的货物,十人出次,利润分配为总利润扣除10%后十人均分。
六:风险责任:
1,本合作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前提,或出现资金回笼不及时及货款无法收回的状况,乙方有义务与甲方共同承担相应后果,不得以其它理由要求甲方提前退还注入资金,甲方需提供相应的凭证说明。
2,在货物严重积压的同时,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寻找客户,帮助甲方进行销售工作。
此协议一式两份,一经签字即时生效!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年月日年月日
拒不接受。该公司于2000年11月16日雇人将崔关押殴打致伤,并于11月18日将崔解雇。崔回国后即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裁决该公司对崔承担违约赔偿责任。该公司不服,以自己并非用人单位,与被告签订的合同名为雇佣合同而实为劳务中介合同为由,向某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原、被告双方签订的《雇佣合同书》为中介合同,撤销劳动仲裁。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名为雇佣合同而实为劳务中介合同,本案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遂判决支持该公司的诉讼请求。
该案在二审中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原判正确,因为原告并非实际用人单位,与被告实际建立雇佣劳动关系的是新加坡公司而非原告,双方签订的合同名为雇佣合同实为中介合同;另一观点认为,本案合同是名符其实的雇佣合同,被告是受原告派遣才去新加坡公司打工的,且被告无任何过错及违约
行为,原告应当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
一、认定本案合同“实为中介合同”无法律根据。所谓中介合同即居间合同,《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其最本质的法律特征,一是居间合同以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为目的。而本案原被告双方签订合同的目的在原告提供的格式合同首部,开宗明义地阐明是为了原告“确保所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的顺利进行”;事实上被告也未与第三人新加坡公司签订过劳务合同。二是居间人在居间合同中处于中介介绍人的地位,并不介入委托人与第三人所签的合同关系之中。居间人既不是委托人订立合同的代理人,也不是为委托人的利益而充当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他只是一个中介服务人。而本案合同内容并不是介绍被告与新加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而是原告完全介入了应是被告与第三人所签合同的关系之中,直接以自己的名义与被告签订《雇佣合同书》。三是居间合同一般为有偿合同。而本案双方所签合同中找不出原告收取中介报酬的任何条款,却约定原告以劳务输出的组织者、管理者收取被告的出国代办费、各种应扣除的款项及收取前6个月的保证金
等。四是居间合同为独立有名合同。所谓有名合同又称典型合同,是指由法律作出规定并赋予一个特定名称的协议或契约。《合同法》设专章对居间合同予以规定,就是因为居间合同为独立有名合同。这就是说,没有法律规定的“居间”或“中介”名称的任何合同,都不能认定为中介合同或居间合同。
二、认定双方所签合同“实为劳务中介合同”的理由也不成立。一审判决认定本案合同“实为中介合同”主要理由:一是“原告并非实际用人单位”,这一理由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中介合同的法律特征,即不是法律规定认定为中介合同的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劳务输出,实际用人单位都不是劳务输出公司。若照此推论,所有外派出国打工仔与劳务输出公司所签订的合同,岂不都应认定为劳务中介合同﹖哪一条法律或法规规定,只要不是实际用人单位的当事人,其与外派出国打工仔签订的合同就是中介合同﹖二是“与被告实际建立劳动关系的是新加坡公司”,这一理由无事实根据。出国打工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建立,只能是依合同约定。被告只与原告签订了一份《雇佣合同书》,从未与新加坡公司签订过劳务合同。被告是原告外派安排在新加坡公司工作的,并不是被告与新加坡公司签订合同而直接到新加坡公司打工的。被告在新加坡公司打工,并不证明被告与新加坡公司实际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是原告“根据外方的要求,为用人单位招收符合条件的工人”,这根本与事实不符。事实是原告与新加坡公司签订的是劳务合作合同,而不是委托合同。原告为确保“对外劳务合作合同”的履行,才公开招聘工人并外派赴新,并不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