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换生:倾听世界的声音

交换生:倾听世界的声音

交换生:倾听世界的声音“交换生”—盛开在异域的奇葩我校每年派往各地的交换生情况都不相同,人数一般在100人左右(其中出国或前往台湾的人数占70%左右),学校预计明年将扩大出国或出境的交换生人数至200人。

目前我校国内交换生项目主要与浙江大学合作进行,国际交换生合作项目主要涉及法国、韩国、泰国、美国等多个国家。

浙江大学2008年12月,浙江大学与贵州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贵州大学每年在本科一年级新生中选拔30名优秀学生到浙大学习一年,第二年回到贵州大学继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

2009年是该项目运作的第一年。

30名在浙大学习的学生,第一学期有7名同学获得了优秀成绩,第二学期则增加到了11人,平均分81.83分,达到了浙大优秀学生的标准,有20名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台湾义守大学、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义守大学是我校在台湾开展时间最早,交流时间最长的合作院校。

首批交换生已由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3月至6月派出,并圆满完成了学习交流任务。

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展到了第四批。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学生交流项目于今年9月启动,我校从机械学院相关专业中选出5名学生作为交换生,在云林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

法国贵州大学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于2003年签订了学生交换合作协议,招收法语为外语科目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该项目主要由人文学院具体负责,从2006年第一批学生交换开始,到2010年已是第五期了。

大部分交换生完成学业回国之后,在旅游系统及驻非公司工作,均为单位骨干人员;部分学生则在法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韩国自2006年起,贵州大学先后与韩国的培材大学、国立全北大学、国立昌原大学、明知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

从2008年开始,我校先后选拔了24名人文学院、管理学院、人武学院、科技学院的优秀本科四年级在校生,派往韩国国立全北大学、培材大学等学校交换学习,部分同学成绩突出,受到了当地学校的好评。

泰国贵州大学与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在90年代初就开始了校际合作。

主要合作项目由动物科学学院具体负责。

动物科学学院分别于2008年、2009年派遣学生赴泰国进行交流活动,得到对方的高度评价。

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表示,愿意接受我校学生赴泰国攻读博士学位,并给成绩突出的同学提供奖学金。

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境)外大学交流学习是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校一批学子以“交换生”的身份到国内其他高校,或走出国门,来到境外,学习先进理念,体会异域文化,所到之处也留下了贵大学子良好的形象。

一番“交换生涯”,几多难忘经历。

收获之余,不妨沏一壶清茶,听听他们讲述交换生的心情与故事……体验台湾:同根·同源·同胞与祖国大陆仅一峡之隔,却似乎隔断了精神上的亲切与交流,台湾——一个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我们热衷于台湾的各种综艺节目和偶像剧,对台湾的小吃或者明星如数家珍;可是对于她,我们又有着太多的不了解。

这份不了解,加上“台独”“大陆歧视”等敏感字眼后,又徒添了一份距离。

台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2010年上半年,我校经济学院数十名同学在学校相关政策支持下赴台交流一年。

潘兴作为其中的一员,现在台湾国立高雄大学主修金融管理专业,已经半年有余。

潘兴的新浪“围脖”里,有百余条他赴台之后所发微博:感叹台湾物价高的小抱怨、看到台北人直接将安全帽放在停靠在路边的摩托车座椅上而不用担心被偷的惊讶、遇上台湾某市同性恋游行的咂舌……简短的文字配上鲜活的图片,一个真实的台湾,呼之欲出。

友好热情的台湾人、文明理性的台湾城“随着后来在台湾学习和生活,我深深地感觉到,台湾是一个热情、友好而且非常礼貌的地方。

”可能之前对台湾有些误解,总觉得台湾人是排外和蛮横的,但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对从祖国大陆来的人都很热情、友好。

这边同舍的室友们每晚都会互道“晚安”后才睡觉,这让我觉得很温暖,很快我们就成了哥们儿,他们有空也会带着我四处游览。

有一次坐地铁去台北,因为我的北京口音很特别,有个老大爷一下子就听出来了,主动过来和我聊天。

老大爷问我“小伙子,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几大发明吗?”“四大发明啊。

”我疑惑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根本不值一问啊。

老大爷紧接着就笑了:“不是,不是。

中国古代一共有十大发明,你知道吗?还有裹脚啊、酷刑啊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的‘发明’。

”一路上老大爷与我聊了很久的中国古代文化与习俗,很是兴致勃勃。

我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的文明与礼貌。

在这里,无论我做什么事——打车或是去餐厅吃饭,甚至坐公交车、逛商场,每个人都是“谢谢”不离口,让人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礼貌”与“和谐”。

另类的“运动课”与“服务课”高雄大学有两门特殊的“功课”——“运动课”与“服务课”。

不管是男生、女生都很注重运动,他们每天都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锻炼,运动已经成为了大家每天的“必修课”。

一天不做“运动”,就少了什么似的,而在运动中大家也能够加强交流,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人与人相处得更加融洽。

除了“运动课”,这所学校的“服务课”也是独树一帜。

“服务课”是一门含学分的必修课,每周至少有一次,课程的内容一般是给孤寡老人做志愿服务或者做其他社会服务。

除了这两门另类课程,高雄大学的其余课程安排和国内相差无几,老师传道授业,学生听课写作业,并不像偶像剧那般“轻松”和“蛊惑”。

保护古迹一脉相承台湾居民很尊重古代传统文化,所有的文化遗迹基本维持原状,稍有破损都会记录在案。

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尊雕刻,一旁的备注上写了“在XX搬运中折损X毫米”的字样,从此细节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古迹的保护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文化景点基本是不收费的,我去过收费最高的一个景点也就是25台币(折合人民币5块),而且每个景点都有盖章留念的地方、免费服务中心、旅游小册子,会有专门的人员来为你介绍景点文化,引导你游览。

在这里,我没有感到任何的不安,他们的热情与友好,礼貌与善良,让我慢慢爱上了这祖国的宝岛——台湾。

通过和潘兴同学的一番交谈,笔者感触颇深。

踏上宝岛台湾,在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差距也认清了自己的不足,而两岸同根同源的传统文化更让我们感到骄傲。

我们看见了一个鲜活的世界,在新的地方,接触新的思想,收获一个全新的自我。

台湾一年的“交换生涯”,对于潘兴而言,可能意义不仅仅在于“体验”这么简单。

从台湾这面镜子中,或许我们要思考的东西真的还很多。

而过去对于台湾的一些不实印象,通过这一番交谈也得以更正,一个完整而鲜活的台湾在脑海中慢慢成型。

台湾——一个文明而富有理性的世界,你觉得呢?相约法国:我是来学习的天空湛蓝得几近纯净,白墙灰瓦,明净的大窗,和煦的阳光,这一切静卧在地中海旁边的美丽国度里。

它轻揽臂弯,是一汪海水的深蓝忧郁;它颔首轻眺,洒一地薰衣草的紫色清香;而它不经意的回眸一笑,倾泻的,是满眼金色的阳光。

法国,这个浪漫之都,和我们有一个约定。

静默,轻启,让睫毛和心跳一起,去印证主人公的风雨兼程……2008年8月8日。

法国。

Sarreguemine。

当烟花盛开在中国鸟巢的时候,一个叫邓椒的中国女孩正在这个法德交界的美丽城市的一个城堡式酒店前台做receptionist。

奥运开幕,一个全中国人民共同欢呼的时刻,这个在七个小时时差之外的女孩,看着屏幕上的熊熊圣火,眼里,全是抑制不住的自豪。

“全世界都在看奥运开幕式,包括我。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开幕式结束后,酒店里的每一个法国人见到我,都会用中文的‘你好’和我打招呼,并且对我竖起大拇指:你们中国很了不起!在奥运之前,有的法国人见到我会先猜我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

奥运之后,都会先问我是不是中国人。

”言语之间,溢满骄傲。

这个聪慧的女孩,借此契机,向自己的法国同事和朋友们讲述了很多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发展现状,尽自己的努力塑造着法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

2007年邓椒作为我校交换生前往法国。

她淡定地回忆说当时自己是最不被看好的交换生,因为自己当初的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但是既然选择了,就不能放弃,一直坚持下去,才一路走到了今天。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邓椒坦然承认自己大一时不够踏实,而大二则一直在做社会实践,大三决定出国之后才好好学习,争取去法国的机会。

出国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拓宽自己的眼界。

她始终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作为一个行动派的人,她想走出去看看,世界有多大?到了法国之后,邓椒喜欢上了那里的天空和崇尚自我的风气。

她每天努力学习法语,适应交际,还利用假期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神秘的罗马,美丽的瑞士,布鲁赛尔……在肃穆的教堂下,在古老的城堡前,在地中海的沙滩上,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如今的邓椒,在深圳一家香港投资公司工作,主要研究国际外汇投资。

虽然已是白领,但心中的梦想仍在延续,邓椒还会一直走下去,再次相约法国,再次踏上学习之旅!2010年10月。

法国。

芒德小镇。

跟着巴黎圣母院的古老钟声,透过雨中的埃菲尔,再把视线定格到2010年的芒德小镇上。

还是一样的别墅,一样的清净,这里住着刚刚作为交换生过来的8位中国学生。

张敏,便是其中之一。

到法国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她还是没有倒回时差,到了晚饭时间就想睡觉。

芒德很小,小到没有公共汽车;芒德很小,小到走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人。

尽管如此,私家车师傅们的耐心和脾气依然很好,偶尔遇到行人,总能展现出绅士风度。

芒德的路上没有红绿灯,只要有人需要过马路,经过的车辆就会主动停下让行人先走。

张敏到达的第一天就遇上了这样的司机。

张敏他们不知道这里的“潜规则”,一行人站在路边等车先过,法国司机似乎更有耐心,将车子停在斑马线前等他们先过。

互相“杠”了一会,最后张敏他们终于“认清了形势”,望了望司机,微笑着先走了。

张敏他们住的是一栋小别墅,厨房、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等一应俱全。

院子空空的,但是很干净,非常惬意。

房间很大,窗户很亮,阳光可以均匀地撒到每个角落。

房间里的衣柜、鞋柜、台灯、暖气、无线网等设备十分齐全。

“在飞机上就接触到各种古怪的食物,连牛排上都有类似奶油的东西,有点腻了,于是开始狂想火锅、烧烤,想快点回家吃饭。

”张敏的第一晚在想念中度过。

同学们从国内带去了一些食材,起初还可以做一点中餐,后来吃中餐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奢望,因为超市的菜相对于中国来说异常的贵,买斤花菜都要1欧元多,相当于人民币十几元,一个面包也要2点几欧,又是二十多元人民币。

清楚自己的交换生身份,张敏他们对吃并不在意,不就是克服嘛!但学业上的困难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从早八点到晚八点都排满了课,还要挤时间学习语言,大家终于意识到要取得LICENSE3的学位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尽管一切还不够适应,人生的下一个路口还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但张敏相信:梦想是走出来的,只要你把握当下,就一定能看到独特的风景!在遥远的异乡,作为中国人的他们骄傲而自豪。

相关主题